放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61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气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上设置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盖体,与第一筒体连接,盖体内与第一筒体内相连通,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盖体内;罩体,设置在盖体内,并位于放气孔和第一过滤网之间,罩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球体,设置在罩体和放气孔之间,球体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定压放气阀将高温水蒸气和混合液一同放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气装置。
技术介绍
稠油井套管气是指油井分离水蒸气通过套管引出至地面上。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套管内压力过高,迫使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泵的吸入口及以下时,汽体窜入抽油泵内,发生汽侵现象,使泵的效降低,油井产量下降。严重时发生汽锁现象,造成油井不出油,表现为无效生产。油井日常管理过程中,需不定期释放套管内的水蒸气,使套管内压力降低,动液面上升,以阻止汽体窜入泵内,从而实现油井稳产。在现场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巡井时,手动释放套管内压力和安装定压放气阀等方式进行释放套管内压力。在生产运行中,均出现一些问题:1、人工手动释放压力属于定时、周期性释放,因套周期内可能聚集过高,突然释放会出现套管内水蒸气急速膨胀,形成高速蒸汽流携带油水混合液一起排放。一方面易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套管内水蒸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原油轻组分,存在安全隐患。2、定压放气阀运行中,存在压力突然升高和低压释放不完两种不可控风险,具体情况如下:①当稠油井的井与井之间发生汽窜时,极易引起地层高温水蒸气携带油、水、砂等混合液一同喷出,套管内压力会陡然升高。定压放气阀无法识别油水混合液,没有控制混合液,直接将其释放,在管道中高速流体形成摩擦和剪切作用,严重时可损坏管道,易发生泄漏,造成外界环境污染;或窜入集油系统,存在不可控风险。水蒸气包括高温水蒸气和含有油、水、砂的混合液。②当稠油井内高温水蒸气压力较低时,如达不到放气阀开启压力,会造成套管内高温水蒸气不能完全释放,迫使油井内动液面下降,导致泵效降低、产量下降,存在油井生产效率低等不可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气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定压放气阀将高温水蒸气和混合液一同放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放气装置,放气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上设置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盖体,与第一筒体连接,盖体内与第一筒体内相连通,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盖体内;罩体,设置在盖体内,并位于放气孔和第一过滤网之间,罩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球体,设置在罩体和放气孔之间,球体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孔。进一步地,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内壁上的第一波纹板,第一波纹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内壁连接,第一波纹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波纹板的自由端斜向下延伸。进一步地,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内壁上的第二波纹板,第二波纹板的第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内壁连接,第二波纹板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波纹板的自由端斜向下延伸;第一波纹板的第一端与第二波纹板位于第一筒体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波纹板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管口的上方,第二波纹板的自由端朝向第一管口。进一步地,放气装置还包括与盖体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管体,管体的内孔与放气孔相连通。进一步地,管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网。进一步地,管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盖本体和与盖本体连接的第二筒体,罩体连接在盖本体的内壁上,第一过滤网连接在第二筒体的内壁上,放气孔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进一步地,盖本体呈锥状,放气孔设置在盖本体的顶部上,在球体受到作用力的情况下,部分盖本体的内壁能够挡住球体,以使球体封堵放气孔。进一步地,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筒体上的第一法兰和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法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连接;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管口处的第一接头以及设置在第二管口处的第二接头。进一步地,盖体与第一筒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筒体包括筒部和与筒部连接的板体,板体上设置有环形楔块,第一管口设置在筒部上,第二管口设置在板体上并位于环形楔块的内侧。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放气装置与主管和副管均连通。放气装置包括:第一筒体、盖体、第一过滤网、罩体和球体。第一筒体上设置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第一筒体通过第一管口与主管相连通,第一筒体通过第二管口与副管相连通。盖体与第一筒体连接。盖体内与第一筒体内相连通。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第一过滤网设置在盖体内。罩体设置在盖体内,并位于放气孔和第一过滤网之间。罩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球体设置在罩体和放气孔之间,球体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放气孔。当套管内聚集水蒸气后,少量水蒸气经过主管从第一管口流进第一筒体内,或者少量水蒸气经过副管从第二管口进入至第一筒体内,水蒸气经过第一过滤网时,第一过滤网一方面能够过滤掉水蒸气内的混合液,另一方面能够阻碍水蒸气,降低水蒸气的流速。当水蒸气经过第一过滤网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从排气孔出汽时,高温水蒸气冲击球体,克服球体的重力做功,消耗高温水蒸气部分动能,从而降低高温水蒸气的流速,有效控制从放气孔外排的速度,从放气孔有序地放散出高温水蒸气。在水蒸气通过第一过滤网时,高温水蒸气携带混合液的能力降低,便可有效地过滤掉混合液,进而防止混合液外排。过滤后的混合液可以经第二管口从副管流会套管中。这样,本申请的放气装置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的定压放气阀将高温水蒸气和混合液一同放出。当套管内的水蒸气压力较大、且流速较快时,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的高温水蒸气,能够克服球体的重力、在消耗高温水蒸气的部分动能时,球体被高温水蒸气顶起,球体与盖体的顶部接触,球体封堵放气孔,实现自动密封,阻止高温水蒸气外溢。伴随单井持续生产作业,第一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保持对混合液的过滤,以及高温水蒸气持续克服球体的重力做功,高温水蒸气的动能被消耗,携带混合液的能力持续降低,球体与盖体的顶部分离,打开放气孔。这样第一筒体内部能够实现压力平衡,过滤后的混合物可以经第二管口从副管流会套管中,进而能够平衡套管内的压力,进而高温水蒸气能够恢复到从放气孔正常排放,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定压放气阀将高温水蒸气和混合液一同放出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放气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筒体;101、筒部;102、板体;103、环形楔块;11、第一管口;12、第二管口;20、盖体;21、放气孔;22、盖本体;23、第二筒体;30、第一过滤网;40、罩体;41、排气孔;50、球体;61、第一波纹板;62、第二波纹板;70、管体;71、第二过滤网;72、内螺纹;81、第一法兰;82、第二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装置包括:/n第一筒体(10),所述第一筒体(10)上设置有第一管口(11)和第二管口(12);/n盖体(20),与所述第一筒体(10)连接,所述盖体(20)内与所述第一筒体(10)内相连通,所述盖体(20)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21);/n第一过滤网(30),设置在所述盖体(20)内;/n罩体(40),设置在所述盖体(20)内,并位于所述放气孔(21)和所述第一过滤网(30)之间,所述罩体(40)上设置有排气孔(41);/n球体(50),设置在所述罩体(40)和放气孔(21)之间,所述球体(5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放气孔(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装置包括:
第一筒体(10),所述第一筒体(10)上设置有第一管口(11)和第二管口(12);
盖体(20),与所述第一筒体(10)连接,所述盖体(20)内与所述第一筒体(10)内相连通,所述盖体(20)的顶部设置有放气孔(21);
第一过滤网(30),设置在所述盖体(20)内;
罩体(40),设置在所述盖体(20)内,并位于所述放气孔(21)和所述第一过滤网(30)之间,所述罩体(40)上设置有排气孔(41);
球体(50),设置在所述罩体(40)和放气孔(21)之间,所述球体(50)能够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放气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0)的内壁上的第一波纹板(61),所述第一波纹板(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波纹板(6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波纹板(61)的自由端斜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气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0)的内壁上的第二波纹板(62),所述第二波纹板(6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波纹板(6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波纹板(62)的自由端斜向下延伸;
所述第一波纹板(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波纹板(62)位于所述第一筒体(10)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波纹板(6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管口(11)的上方,所述第二波纹板(62)的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一管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盖体(20)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的管体(70),所述管体(70)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亮刘强郭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