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
本技术涉及灾害救生装置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
技术介绍
地震又称地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会使地面、建筑物以及山体受到震动破坏,发生地面塌陷和房屋倒塌等现象,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为了避免在地震时被物品砸伤,人们研发出了多种避震安全仓,能够让人们在地震时躲入安全仓内,确保自身安全,但是现有的避震安全仓的仓体结构的强度较低,并且结构过于复杂,安装困难,当有重物砸落时,安全仓的内部减震支撑结构无法支撑重量,导致安全仓的仓体被压垮倒塌。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能够对仓体起到较强的减震支撑作用,并且结构简单,拆装便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支撑架、门支撑架、第二侧边支撑架以及窗支撑架,所述第一侧边支撑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支撑架、门支撑架、第二侧边支撑架以及窗支撑架,所述第一侧边支撑架、门支撑架、第二侧边支撑架以及窗支撑架分别与安全仓的外墙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支撑架、门支撑架、第二侧边支撑架以及窗支撑架,所述第一侧边支撑架、门支撑架、第二侧边支撑架以及窗支撑架分别与安全仓的外墙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支撑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上端的第一顶梁以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的第一拉手横梁,所述第一拉手横梁平行处于第一顶梁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顶梁安装槽,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一拉手横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横梁连接槽,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顶梁安装槽,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拉手横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横梁连接槽,所述第一顶梁具有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的第一顶梁连接端以及与第二支撑柱连接的第二顶梁连接端,所述第一顶梁连接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顶梁连接榫,所述第二顶梁连接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顶梁连接榫,所述第一顶梁连接榫嵌入第一顶梁安装槽连接,所述第二顶梁连接榫嵌入第二顶梁安装槽连接,所述第一拉手横梁具有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的第一横梁连接端以及与第二支撑柱连接的第二横梁连接端,所述第一横梁连接端设有第一横梁连接榫,所述第二横梁连接端设有第二横梁连接榫,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榫嵌入第一横梁连接槽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榫嵌入第二横梁连接槽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具有与外墙体贴合的第一支撑柱右侧面,所述第一顶梁安装槽开设在第一支撑柱右侧面与第一支撑柱上表面的交界夹角处,所述第一顶梁安装槽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槽壁以及竖直延伸的第一竖直槽壁,所述第一竖直槽壁由第一支撑柱朝第二支撑柱方向延伸并逐渐向第一支撑柱右侧面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支撑柱具有与外墙体贴合的第二支撑柱右侧面,所述第二顶梁安装槽开设在第二支撑柱右侧面与第二支撑柱上表面的交界夹角处,所述第二顶梁安装槽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二水平槽壁以及竖直延伸的第二竖直槽壁,所述第二竖直槽壁由第二支撑柱朝第一支撑柱方向延伸并逐渐向第二支撑柱右侧面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槽具有靠近第一顶梁一侧的第一横梁连接槽壁以及远离第一顶梁一侧的第二横梁连接槽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一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一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一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一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槽具有靠近第一顶梁一侧的第三横梁连接槽壁以及远离第一顶梁一侧的第四横梁连接槽壁,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一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一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四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一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一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榫具有与第一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一横梁连接榫倾斜面以及与第二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二横梁连接榫倾斜面,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榫具有与第三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三横梁连接榫倾斜面以及与第四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四横梁连接榫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手横梁设有若干个豁孔,所述豁孔向上延伸至第一拉手横梁的上表面并形成豁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支撑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连接于第三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端的第二顶梁以及连接于第三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的第二拉手横梁,所述第二拉手横梁平行处于第二顶梁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顶梁安装槽,所述第三支撑柱与第二拉手横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三横梁连接槽,所述第四支撑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顶梁安装槽,所述第四支撑柱与第二拉手横梁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四横梁连接槽,所述第二顶梁具有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第三顶梁连接端以及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第四顶梁连接端,所述第三顶梁连接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顶梁连接榫,所述第四顶梁连接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第四顶梁连接榫,所述第三顶梁连接榫嵌入第三顶梁安装槽连接,所述第四顶梁连接榫嵌入第四顶梁安装槽连接,所述第二拉手横梁具有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第三横梁连接端以及与第四支撑柱连接的第四横梁连接端,所述第三横梁连接端设有第三横梁连接榫,所述第四横梁连接端设有第四横梁连接榫,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榫嵌入第三横梁连接槽连接,所述第四横梁连接榫嵌入第四横梁连接槽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柱具有与外墙体贴合的第三支撑柱左侧面,所述第三顶梁安装槽开设在第三支撑柱左侧面与第三支撑柱上表面的交界夹角处,所述第三顶梁安装槽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三水平槽壁以及竖直延伸的第三竖直槽壁,所述第三竖直槽壁由第三支撑柱朝第四支撑柱方向延伸并逐渐向第三支撑柱左侧面方向倾斜,所述第四支撑柱具有与外墙体贴合的第四支撑柱左侧面,所述第四顶梁安装槽开设在第四支撑柱右侧面与第四支撑柱上表面的交界夹角处,所述第四顶梁安装槽包括水平延伸的第四水平槽壁以及竖直延伸的第四竖直槽壁,所述第四竖直槽壁由第四支撑柱朝第三支撑柱方向延伸并逐渐向第四支撑柱右侧面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槽具有靠近第二顶梁一侧的第五横梁连接槽壁以及远离第二顶梁一侧的第六横梁连接槽壁,所述第五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二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二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六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二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二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四横梁连接槽具有靠近第二顶梁一侧的第七横梁连接槽壁以及远离第二顶梁一侧的第八横梁连接槽壁,所述第七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二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二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八横梁连接槽壁由靠近第二拉手横梁向远离第二拉手横梁的方向延伸并且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三横梁连接榫具有与第五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五横梁倾连接榫斜面以及与第六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六横梁连接榫倾斜面,所述第四横梁连接榫具有与第七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七横梁连接榫倾斜面以及与第八横梁连接槽壁贴合的第八横梁连接榫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手横梁对应豁孔设有若干个穿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架体还包括若干个拉手棒以及固定拉手棒的拉手棒扣件,所述拉手棒的一端插入穿孔内且另一端卡入豁孔内,所述拉手棒扣件嵌入豁孔配合并且拉手棒扣件的下端与拉手棒抵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支撑架包括门柱,门顶梁以及门底梁,所述门顶梁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上端连接,且门顶梁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柱上端连接,所述门底梁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柱下端连接,且门底梁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柱下端连接,所述门柱的上端与门顶梁连接且门柱的下端与门底梁连接,所述门柱与第三支撑柱平行并且设在第三支撑柱的侧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顶梁具有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的第一门顶梁连接端以及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第二门顶梁连接端,所述第一门顶梁连接端设有第一门顶梁燕尾榫,所述第二门顶梁连接端设有第二门顶梁燕尾榫,所述第一支撑柱设有与第一门顶梁燕尾榫嵌合的第一门顶梁燕尾槽,所述第三支撑柱设有与第二门顶梁燕尾榫嵌合的第二门顶梁燕尾槽,所述门底梁具有与第一支撑柱连接的第一门底梁连接端以及与第三支撑柱连接的第二门底梁连接端,所述第一门底梁连接端设有第一门底梁燕尾榫,所述第二门底梁连接端设有第二门底梁燕尾榫,所述第一支撑柱设有与第一门底梁燕尾榫嵌合的第一门底梁燕尾槽,所述第三支撑柱设有与第二门底梁燕尾榫嵌合的第二门底梁燕尾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顶梁燕尾榫的上表面由第二门顶梁连接端向第一门顶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门顶梁燕尾榫的下表面由第二门顶梁连接端向第一门顶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门顶梁燕尾榫的上表面由第一门顶梁连接端向第二门顶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二门顶梁半燕尾榫的下表面由第一门底梁连接端向第二门底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避震安全仓的内支撑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底梁燕尾榫的上表面由第二门底梁连接端向第一门底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一门底梁燕尾榫的下表面由第二门底梁连接端向第一门底梁连接端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门底梁燕尾榫...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