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940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43
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水箱、低区稳压罐、低区泵组、低区用户管网、补水泵、高区泵组、高区用户管网、高位蓄能罐、控制柜;自来水管网管道连接水箱与低区稳压罐并联入水口;多点吸水器管道连接补水泵与高区泵组的并联入口;补水泵、低区稳压罐、低区泵组、低区用户管网依次管道连接;高区泵组、高区用户管网、高位蓄能罐依次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供水低区充分利用供水管网水压进行叠压供水,供水高峰期市政管网水量不足时利用水箱蓄存水进行补水;低区设水压罐、高区设蓄能罐,使得各供水分区泵组可在高效区运行,从而实现分区供水的稳压节能供水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分区供水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分区供水装置缺少一种技术方案,在保障各分区供水水压、水量的情况下,各分区泵组在高工况运行,实现稳压节能供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水箱、低区稳压罐、低区泵组、低区用户管网、补水泵、高区泵组、高区用户管网、高位蓄能罐、控制柜;所述自来水管网入水口处设有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所述自来水管网管道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低区稳压罐并联入水口;所述水箱,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电动阀、液压水位控制阀,该水箱内设有液位计,该水箱底部设有多点吸水器;所述低区稳压罐,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稳压调节器,该罐顶部设有稳压罐接电压力表;所述低区泵组,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水压罐、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低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低区用户管网,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所述多点吸水器管道连接所述补水泵与所述高区泵组的并联入口;所述补水泵、所述低区稳压罐、所述低区泵组、所述低区用户管网依次管道连接;所述高区泵组,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高区紫外线消毒器;所述高区用户管网,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所述高位蓄能罐顶部设有蓄能罐接电压力表;所述高区泵组、所述高区用户管网、所述高位蓄能罐依次管道连接。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所述液位计、所述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所述稳压调节器、所述稳压罐接电压力表、所述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所述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所述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所述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所述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所述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所述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所述蓄能罐接电压力表信号线连接;所述控制柜,分别与所述电动阀、所述低区泵组、所述高区泵组控制线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在供水低区充分利用供水管网水压进行叠压供水,供水高峰期市政管网水量不足时利用水箱蓄存水进行补水;低区设水压罐、高区设蓄能罐,使得各供水分区泵组可在高效区运行,从而实现分区供水的稳压节能供水目的。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自来水管网、11.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2.水箱、21.电动阀、22.液压水位控制阀、23.液位计、24.多点吸水器、3.低区稳压罐、31.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2.稳压调节器,33.稳压罐接电压力表、4.低区泵组、41.低区水压罐、42.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3.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4.低区紫外线消毒器、5.低区用户管网、51.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2.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6.补水泵、7.高区泵组、71.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72.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73.高区紫外线消毒器、8.高区用户管网、81.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82.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9.高位蓄能罐、91.蓄能罐接电压力表、10.控制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自来水管网1、水箱2、低区稳压罐3、低区泵组4、低区用户管网5、补水泵6、高区泵组7、高区用户管网8、高位蓄能罐9、控制柜10;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有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11;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水箱2与低区稳压罐3并联入水口;水箱2,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电动阀21、液压水位控制阀22,该水箱内设有液位计23,该水箱底部设有多点吸水器24;低区稳压罐3,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1、稳压调节器32,该罐顶部设有稳压罐接电压力表33;低区泵组4,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水压罐41、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2、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3、低区紫外线消毒器44;低区用户管网5,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1、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52;多点吸水器24管道连接补水泵6与高区泵组7的并联入口;补水泵6、低区稳压罐3、低区泵组4、低区用户管网5依次管道连接;高区泵组7,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71、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72、高区紫外线消毒器73;高区用户管网8,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81、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82;高位蓄能罐9顶部设有蓄能罐接电压力表91;高区泵组7、高区用户管网8、高位蓄能罐9依次管道连接。控制柜10,分别与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11、液位计23、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1、稳压调节器32、稳压罐接电压力表33、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2、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3、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1、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52、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71、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72、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81、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82、蓄能罐接电压力表91信号线连接;控制柜10,分别与电动阀21、低区泵组4、高区泵组7控制线连接。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1)、水箱(2)、低区稳压罐(3)、低区泵组(4)、低区用户管网(5)、补水泵(6)、高区泵组(7)、高区用户管网(8)、高位蓄能罐(9)、控制柜(10);/n所述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有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11);/n所述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所述水箱(2)与所述低区稳压罐(3)并联入水口;/n所述水箱(2),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电动阀(21)、液压水位控制阀(22),该水箱内设有液位计(23),该水箱底部设有多点吸水器(24);/n所述低区稳压罐(3),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1)、稳压调节器(32),该罐顶部设有稳压罐接电压力表(33);/n所述低区泵组(4),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水压罐(41)、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2)、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3)、低区紫外线消毒器(44);/n所述低区用户管网(5),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1)、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52);/n所述多点吸水器(24)管道连接所述补水泵(6)与所述高区泵组(7)的并联入口;/n所述补水泵(6)、所述低区稳压罐(3)、所述低区泵组(4)、所述低区用户管网(5)依次管道连接;/n所述高区泵组(7),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71)、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72)、高区紫外线消毒器(73);/n所述高区用户管网(8),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81)、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82);/n所述高位蓄能罐(9)顶部设有蓄能罐接电压力表(91);/n所述高区泵组(7)、所述高区用户管网(8)、所述高位蓄能罐(9)依次管道连接;/n所述控制柜(10),分别与所述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11)、所述液位计(23)、所述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1)、所述稳压调节器(32)、所述稳压罐接电压力表(33)、所述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2)、所述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3)、所述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1)、所述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52)、所述高区泵组压力传感器(71)、所述高区泵组接电压力表(72)、所述高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81)、所述高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82)、所述蓄能罐接电压力表(91)信号线连接;/n所述控制柜(10),分别与所述电动阀(21)、所述低区泵组(4)、所述高区泵组(7)控制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水箱双罐分区稳压节能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来水管网(1)、水箱(2)、低区稳压罐(3)、低区泵组(4)、低区用户管网(5)、补水泵(6)、高区泵组(7)、高区用户管网(8)、高位蓄能罐(9)、控制柜(10);
所述自来水管网(1)入水口处设有管网入水接电压力表(11);
所述自来水管网(1)管道连接所述水箱(2)与所述低区稳压罐(3)并联入水口;
所述水箱(2),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电动阀(21)、液压水位控制阀(22),该水箱内设有液位计(23),该水箱底部设有多点吸水器(24);
所述低区稳压罐(3),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入水压力传感器(31)、稳压调节器(32),该罐顶部设有稳压罐接电压力表(33);
所述低区泵组(4),沿出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水压罐(41)、低区泵组压力传感器(42)、低区泵组接电压力表(43)、低区紫外线消毒器(44);
所述低区用户管网(5),沿入水管道依次设有低区用户管网入水流量计(51)、低区用户管网接电压力表(52);
所述多点吸水器(24)管道连接所述补水泵(6)与所述高区泵组(7)的并联入口;
所述补水泵(6)、所述低区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李泉敏胡殿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艾佳东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