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30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包括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及第二抵靠部;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右耳带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上设置第一剪断器;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呈弧形并用于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部;第二抵靠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第二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左耳带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上设置第二剪断器。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使用者的头部,使第一抵靠部抵靠在右脸,第二抵靠部抵靠在左脸,在摘除口罩时,可在脱防护服之前隔着防护服用手直接按压第一剪断器,使得右耳带剪断,隔着防护服用手按压第二剪断器,使得左耳带剪断,从而使得口罩掉落至防护服内,与防护服一起摘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罩
,特别涉及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内颗粒、飞沫等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传统的口罩通常包括左耳带及右耳带,使用时,将左耳带挂在左耳朵上,将右耳带挂在右耳朵上,然而,口罩戴久以后,由于使用者嘴部运动等(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张嘴),使得口罩易脱离使用者的鼻部或者移位别的地方,使得细菌病毒从鼻部进入使用者体内。医务人员在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区进行医务工作之前,通常需先戴口罩,接着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再然后穿一次性隔离衣,最后带面屏,从而完成三级防护,才可进入病毒污染区进行医务工作。医务人员在病毒污染区进行医务工作时,如果口罩脱离使用者的鼻部或者移位别的地方,为了避免医护人员被感染,禁止使用手将口罩重新戴好,从而存在病毒从医务人员的手套表面部进入医务人员的体内的可能性,影响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医务人员完成医务工作后,通常需要将面屏、隔离衣、护目镜、防护服及口罩等防护用品依规定顺序摘除。在摘除口罩时,医务人员所佩戴的手套中存在残留着病毒的可能性,使得用手摘除口罩时,病毒从医务人员的面部进入体内,影响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避免医护人员用手摘除口罩,增加医务人员的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包括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及第二抵靠部;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右耳带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上设置第一剪断器;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呈弧形并用于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部;第二抵靠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第二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左耳带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上设置第二剪断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使用者的头部,使第一抵靠部抵靠在右脸,第二抵靠部抵靠在左脸,再将口罩右耳带的第一上带放置第一容纳槽内,最后将口罩左耳带的第二上带放置第二容纳槽内,在摘除口罩时,可在脱防护服之前直接按压第一剪断器,使得右耳带剪断,再按压第二剪断器,使得左耳带剪断,从而使得口罩脱离人的头部,随后与防护服一起摘除,因此,本技术避免医护人员用手摘除口罩,增加医务人员的安全性。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第一剪断器包括剪断块,剪断块一端为截面呈锐角的剪断部,剪断部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内,剪断部能够在第一容纳槽上下移动,剪断部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右耳带。进一步,剪断块另一端折弯形成按压部,第一剪断器还包括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按压部一侧,伸缩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容纳槽外槽壁上,伸缩弹簧驱使剪断部远离第一容纳槽,按压按压部驱使伸缩弹簧压缩,使剪断部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右耳带。进一步,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能够在第一滑槽内移动并固定,第一容纳槽设置在第一滑块上;第二抵靠部外侧设置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设置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能够在第二滑槽内移动并固定,第二容纳槽设置在第二滑块上。进一步,第一滑块底部设置第一弹性片,第一滑槽两侧壁并排设置多组第一弧形凸块,第一弹性片能够在第一弧形凸块中移动并能够卡在相邻第一弧形凸块的连接处;第二滑块底部设置第二弹性片,第二滑槽两侧壁并排设置多组第二弧形凸块,第二弹性片能够在第二弧形凸块中移动并能够卡在相邻第二弧形凸块的连接处。进一步,第一滑块两外侧壁设置方便第一滑块移动的手抓部。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防止掉落的防滑部,防滑部设置在第一抵靠部内侧、或者设置在连接部内侧、或者设置在第二抵靠部内侧。进一步,防滑部为防滑凸块。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抵靠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与口罩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与口罩的连接图。标号说明第一抵靠部1第一容纳槽11第一滑槽12第一滑块121第一弹性片1211手抓部1212第一弧形凸块122连接部2第二抵靠部3第二容纳槽31口罩4右耳带41第一上带411左耳带42第二上带421第一剪断器5剪断块51剪断部511按压部512伸缩弹簧52防滑部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包括第一抵靠部1、连接部2及第二抵靠部3;第一抵靠部1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4右耳带41的第一容纳槽11,第一容纳槽11上设置第一剪断器5;连接部2一端连接第一抵靠部1,连接部2呈弧形并用于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部;第二抵靠部3连接连接部2另一端,第二抵靠部3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4左耳带42的第二容纳槽31,第二容纳槽31上设置第二剪断器(图中未示出)。在使用时,先将该装置放置在使用者的头部,使第一抵靠部1抵靠在右脸,第二抵靠部3抵靠在左脸,再将口罩4右耳带41的第一上带411放置第一容纳槽11内,最后将口罩4左耳带42的第二上带421放置第二容纳槽31内,在摘除口罩4时,可在脱防护服之前直接按压第一剪断器5,使得右耳带41剪断,再按压第二剪断器,使得左耳带42剪断,从而使得口罩4脱离人的头部,与防护服一起摘除,因此,本技术减少一次用手摘除口罩4的步骤,从而减少一次接触传染的机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安全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剪断器5包括剪断块51,剪断块51一端为截面呈锐角的剪断部511,剪断部511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11内,剪断部511能够在第一容纳槽11上下移动,剪断部511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4右耳带41。由于剪断部511的截面呈锐角,当需要剪断时,剪断部511向下移动,使得剪断部511抵靠并剪断口罩4右耳带41。在一些示例中,剪断块51另一端折弯形成按压部512,第一剪断器5还包括伸缩弹簧52,伸缩弹簧52一端抵靠在按压部512一侧,伸缩弹簧52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容纳槽11外槽壁上,伸缩弹簧52驱使剪断部511远离第一容纳槽11,按压按压部512驱使伸缩弹簧52压缩,使剪断部511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4右耳带41。当不需要剪断时,伸缩弹簧52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及第二抵靠部;/n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右耳带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上设置第一剪断器;/n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呈弧形并用于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部;/n第二抵靠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第二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左耳带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上设置第二剪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及第二抵靠部;
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右耳带的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上设置第一剪断器;
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抵靠部,连接部呈弧形并用于抵靠在使用者的头部;
第二抵靠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第二抵靠部外侧设置用于容纳口罩左耳带的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上设置第二剪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剪断器包括剪断块,剪断块一端为截面呈锐角的剪断部,剪断部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内,剪断部能够在第一容纳槽上下移动,剪断部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右耳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剪断块另一端折弯形成按压部,第一剪断器还包括伸缩弹簧,伸缩弹簧一端抵靠在按压部一侧,伸缩弹簧另一端抵靠在第一容纳槽外槽壁上,伸缩弹簧驱使剪断部远离第一容纳槽,按压按压部驱使伸缩弹簧压缩,使剪断部向下移动而剪断口罩右耳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耳带剪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抵靠部外侧设置第一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茹斌王振鑫张海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