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25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属于纺纱制造技术领域。该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包括承重机构、输送机构和防撞箱,所述承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侧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输送带,所述第一传动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防撞箱包括箱体、挡板和弹性件,所述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两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挡板之间。成品筒纱落入输送带表面,在减震器、挡板、弹性件和凹面板的协作下,对筒纱进行限位,由此解决了筒纱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纱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主要靠分梳辊、纺杯、假捻装置等多个部件。分梳辊用来抓取和分梳喂入的棉条纤维,通过他的高速回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可把抓取的纤维甩出。纺杯是个小小的金属杯子,他的旋转速度比分梳辊高出10倍以上,由此产生的离心作用,把杯子里的空气向外排;根据流体压强的原理,使棉纤维进入气流杯,并形成纤维流,沿着杯的内壁不断运动。这时,杯子外有一根纱头,把杯子内壁的纤维引出来,并连接起来,再加上杯子带着纱尾高速旋转所产生的钻作用,就好像一边“喂”棉纤维,一边加纱线搓捏,使纱线与杯子内壁的纤维连接,在纱筒的旋绕拉力下进行牵伸,连续不断的输出纱线,完成气流纺纱的过程。而现阶段,成品筒纱在输送过程中,因本身结构原因,极易相互碰撞,弹出输送装置,导致输送效率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旨在改善筒纱相互碰撞,弹出输送装置,导致筒纱受损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包括承重机构、输送机构和防撞箱。所述承重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两侧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输送带,所述第一传动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输送带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辊和所述第二传动辊上,所述输送带包括凹面板,所述凹面板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防撞箱包括箱体、挡板和弹性件,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顶部,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两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挡板之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辊内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顶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还包括铰接件,相邻两个所述凹面板通过铰接件相连,所述铰接件包括转轴和连接板,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凹面板两端,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连接板两端,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凹面板两端外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底部一侧,所述电机输出端通过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动辊一端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靠近所述第一传动辊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辊一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机构还包括支撑辊组,所述支撑辊组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顶部,所述支撑辊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辊与所述第二传动辊之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辊组包括支撑辊和第一底座,所述支撑辊设置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减震器和轴承座,所述减震器与所述轴承座底部相连,所述轴承座顶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箱体内侧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使用时,成品筒纱落入输送带表面,受自身弹力的影响,筒纱可能会向输送带两侧移动,与挡板发生碰撞,这种情况下,挡板一侧的弹性件接收碰撞力后发生形变,在恢复自身形体时将挡板推回原处,挡板将筒纱推回输送带,使筒纱无法弹出输送带,而凹面板上的凹槽会限制筒纱移动,使筒纱在输送带运动过程中,无法碰撞输送带上的其他筒纱,由此解决了筒纱受损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承重机构和输送机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防撞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承重机构和输送机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铰接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承重机构;110-第一支架;111-减震器;1111-壳体;1112-杆体;1113-第一弹簧;112-轴承座;120-第二支架;130-支撑件;131-支撑板;132-连接杆;140-支撑辊组;141-支撑辊;142-第一底座;200-输送机构;210-第一传动辊;211-第一转轴;220-第二传动辊;221-第二转轴;230-输送带;231-凹面板;232-铰接件;2321-转轴;2322-连接板;240-电机;300-防撞箱;310-箱体;320-挡板;330-弹性件;331-第二弹簧;332-第二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重机构(100),所述承重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支撑件(130),所述支撑件(130)两侧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0)与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n输送机构(200),所述输送机构(200)包括第一传动辊(210)、第二传动辊(220)和输送带(230),所述第一传动辊(210)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0)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220)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所述输送带(230)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辊(210)和所述第二传动辊(220)上,所述输送带(230)包括凹面板(231),所述凹面板(231)设置有若干个;/n防撞箱(300),所述防撞箱(300)包括箱体(310)、挡板(320)和弹性件(330),所述箱体(3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0)和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所述挡板(32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板(320)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带(230)两侧,所述弹性件(330)设置于所述箱体(310)与所述挡板(32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机构(100),所述承重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架(110)、第二支架(120)和支撑件(130),所述支撑件(130)两侧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0)与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
输送机构(200),所述输送机构(200)包括第一传动辊(210)、第二传动辊(220)和输送带(230),所述第一传动辊(210)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0)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220)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所述输送带(230)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辊(210)和所述第二传动辊(220)上,所述输送带(230)包括凹面板(231),所述凹面板(231)设置有若干个;
防撞箱(300),所述防撞箱(300)包括箱体(310)、挡板(320)和弹性件(330),所述箱体(3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10)和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所述挡板(320)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板(320)分别设置于所述输送带(230)两侧,所述弹性件(330)设置于所述箱体(310)与所述挡板(3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辊(210)内贯穿设置有第一转轴(211),所述第一转轴(21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10)顶部,所述第二传动辊(220)内贯穿设置有第二转轴(221),所述第二转轴(2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120)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30)还包括铰接件(232),相邻两个所述凹面板(231)通过铰接件(232)相连,所述铰接件(232)包括转轴(2321)和连接板(2322),所述转轴(2321)贯穿所述凹面板(231)两端,所述转轴(2321)贯穿所述连接板(2322)两端,所述连接板(2322)分别设置于所述凹面板(231)两端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纺机筒纱输送带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00)还包括电机(240),所述电机(24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霖李作彦邓开华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南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