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投影仪和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04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包括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调整反射部件与透镜之间的光程的机构的光源装置。为此,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光源;对激发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透镜,其配置于从激发光光源至反射部件的激发光的光路,能够使激发光折射;在密闭的内部空间中收纳反射部件的壳体;操作部件,其在与光路交叉的方向上从壳体露出,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而相对于壳体突出和进入;和调整机构,其与相对于壳体突出和进入的操作部件联动地调整反射部件与透镜之间的光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源装置、投影仪和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源装置和使用它的投影仪、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在该
中,提出了利用荧光体将从固体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转换为可见光而效率良好地进行发光的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光源装置包括:波长转换部件,其具有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地旋转的基板和含有荧光体且设置于基板的荧光体层;光源;聚光光学系统,其使从光源射出的激发光以向荧光体层聚光的方式照射;和外壳,其收纳波长转换部件,形成与外部隔断的密闭空间(摘要摘录)”的方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7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760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方案的光源装置中,由于构成元件的尺寸误差或安装误差,有激发光未适当地聚光在荧光体层上的情况。当激发光没有聚光在荧光体层上时,有从荧光装置输出的光量降低的技术问题。特别是,在上述方案的光源装置中,为了使由荧光体层转换后的可见光无漏出地入射到聚光光学系统,波长转换部件和聚光光学系统配置在极近的位置,因此波长转换部件和聚光光学系统的些微的距离的偏差都会导致光量大幅降低。另外,该技术问题不仅在波长转换部件与聚光光学系统之间存在,在包括使激发光折射的透镜和使通过透镜后的激发光反射的反射部件的其他光学系统中也可能存在。于是,考虑例如通过将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装载于光源装置,来调整波长转换部件与聚光光学系统的距离。但是,当装载这样的透镜驱动装置时,会产生光源装置大型化和复杂化这样的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对反射部件与透镜之间的光程进行调整的机构的光源装置、投影仪和照明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权利范围记载的方案。作为其一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光源;对所述激发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透镜,其配置于从所述激发光光源至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能够使所述激发光折射;在密闭的内部空间中收纳所述反射部件的壳体;操作部件,其在与所述光路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壳体露出,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而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和调整机构,其与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的所述操作部件联动地调整所述反射部件与所述透镜之间的光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包括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对反射部件与透镜之间的光程进行调整的机构的光源装置、投影仪和照明装置。上述以外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得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投影仪的构成部件的外观图。图3是光学引擎的外观图。图4是光学引擎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光学引擎的内部构造的图。图6是第一壳体部件、调整机构和操作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第一壳体部件的设置有凸部的一侧的正面图。图8是旋转环的设置有凹部的一侧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螺栓、传递部件和旋转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是图9的X-X截面图。图11是表示凹部收纳凸部的状态的图。图12是表示凸部登上凹部的周缘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图1是投影仪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投影仪1的构成部件的外观图,图3是光学引擎4的外观图,图4是光学引擎4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光学引擎4的内部构造的图。如图1所示,投影仪1通过在箱状的底壳2中收纳投影仪1的各构成部件,将上壳9盖在底壳2上而构成。在底壳2中收纳:热管3;与热管3相邻设置的光学引擎4;面板光学系统5,其使用来自光学引擎4的出射光,出射包含显示于面板的影像信息的影像光;和投射光学系统6,其包含使影像光放大投影的光学元件(透镜单元和凹面镜)。热管3的上部由形成有冷却导管7的导管罩8覆盖。如图2~图4所示,光学引擎4在使激光模块壳体41、颜色合成单元42和荧光体轮壳体43光连接的状态下将它们排列设置。光学引擎4相当于光源装置。如图5所示,激光模块壳体41主要包括激光光源411和准直透镜412。激光光源411配置1个以上的激光发光元件等固体发光元件,出射例如蓝色激光作为激发光414。激光光源411相当于激发光光源。从激光光源411出射的激发光414(用实线表示)通过准直透镜412成为大致平行光,入射到颜色合成单元42。如图2所示,激光模块壳体41的与颜色合成单元42相反的一侧的面与热管3相对。从激光光源411产生的热经过激光模块壳体41的壁面放出到激光模块壳体41的外部,被热管3空气冷却。如图5所示,颜色合成单元42主要包括分光镜421、聚光透镜422和扩散板423。分光镜421反射或透射激发光414,反射荧光(黄色)。聚光透镜422配置于从激光光源411至扩散板423的激发光414的光路。聚光透镜422相当于使激发光414折射(聚光)的透镜,扩散板423相当于反射部件。激发光414的一部分由分光镜421反射,由聚光透镜422聚光后,入射至扩散板423。入射到扩散板423的激发光414由扩散板423扩散反射后,通过聚光透镜422和分光镜421,出射到面板光学系统5。此外,从激光光源411入射的激发光414的另一部分透过分光镜421,出射到荧光体轮壳体43。如图4所示,荧光体轮壳体43包括:与颜色合成单元42相对的第一壳体部件431;和位于与颜色合成单元42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壳体部件432。第一壳体部件431和第二壳体部件432隔着周缘部的橡皮衬垫(省略图示)接合,内部空间密闭。荧光体轮壳体43对应于壳体。此外,第一壳体部件431和第二壳体部件432对应于使彼此的周缘部密合而形成内部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部件431形成有供聚光透镜433插入的透镜孔434。第一壳体部件431支承插入到透镜孔434的聚光透镜433(图5)、后述的调整机构500和后述的操作部件560。聚光透镜433配置于从激光光源411至荧光体轮435的激发光414的光路。聚光透镜433(图5)对应于使激发光414折射(聚光)的透镜。在第二壳体部件432的外表面形成翅片432A。由此,荧光体轮壳体43的内部空间被冷却。如图4所示,在密闭的荧光体轮壳体43的内部空间中,主要收纳荧光体轮435、电动机基板436和轮电动机437。荧光体轮435包含:基板438(图5);和在基板438的与聚光透镜433(图5)相对的一侧的面(表面)层叠的荧光体层439(图5)。荧光体轮435相当于反射部件和波长转换部件。荧光体层439(图5)包括将入射的激发光414转换成荧光后进行反射的功能性膜。功能性膜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由包含荧光体颗粒与氧化铝(矾土)的烧结体相和空气相构成。荧光体颗粒为YAG或LAG。电动机基板436依据投影仪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光源;/n对所述激发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n透镜,其配置于从所述激发光光源至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能够使所述激发光折射;/n在密闭的内部空间中收纳所述反射部件的壳体;/n操作部件,其在与所述光路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壳体露出,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而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和/n调整机构,其与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的所述操作部件联动地调整所述反射部件与所述透镜之间的光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2 JP 2018-155675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产生激发光的激发光光源;
对所述激发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部件;
透镜,其配置于从所述激发光光源至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激发光的光路,能够使所述激发光折射;
在密闭的内部空间中收纳所述反射部件的壳体;
操作部件,其在与所述光路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壳体露出,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动操作而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和
调整机构,其与相对于所述壳体突出和进入的所述操作部件联动地调整所述反射部件与所述透镜之间的光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使所述透镜沿着所述光路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彼此的周缘部紧贴而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
所述透镜、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调整机构支承于所述第一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形成有在与所述光路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螺栓孔,
所述操作部件是与所述螺栓孔螺合的螺栓,
所述调整机构与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突出和进入的所述螺栓联动地使所述透镜沿着所述光路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
旋转部件,其以能够与所述螺栓的突出和进入联动地、绕在所述光路的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第一壳体;和
第一施力部件,其配置在隔着所述透镜与所述旋转部件相反的一侧,对所述透镜和所述旋转部件在所述光路的方向施力,
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与所述第一壳体接触的壁面,形成有凸部和收纳所述凸部的凹部中的一者,
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壁面,形成有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另一者,
所述调整机构通过所述旋转部件旋转而使所述凸部登上所述凹部的周缘,使所述透镜向与所述第一施力部件施加的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井祐俊铺田和夫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