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8994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是包含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具有附着于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橡胶成分,该顺捻绳包含初捻丝,该初捻丝包含碳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碳纤维的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包含该芯线的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来,在汽车的燃油效率规定的强化进展中,作为发动机的燃油效率改善对策之一,搭载有怠速停止机构的车辆增加。并且,在从怠速停止状态开始的发动机再起动中,从交流发电机经由多楔带等辅机驱动带对曲轴进行驱动的带式ISG(IntegratedStarterGenerator:起动发电一体机)驱动得到普及。在带式ISG驱动中,与未搭载ISG的通常的发动机相比,辅机驱动带中产生高的动态张力。例如,在未搭载ISG的辅机驱动带中产生的动态张力设为每1mm带宽约70N/mm时,在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辅机驱动带的情况下在带中产生约100N/mm的动态张力。因此,对于在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中使用的辅机驱动用带,为了即使在产生了高的动态张力的情况下也使带的伸长率保持得较小而要求拉伸弹性模量高。以往,作为辅机驱动中使用的多楔带的芯线,一直使用由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这样的弹性模量较高的纤维构成的捻绳,但是,由于动态张力持续增大,现有的弹性模量变得不充分。为了应对高的动态张力,还考虑了增加肋数(使带宽变宽)的对策,但是,在增加肋数的情况下,带轮宽度也增大,因此,从节省空间、轻量化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即,要求通过提高带的拉伸弹性模量来提供即使在肋数少的情况下耐久性也高的多楔带。对于这样的要求,在日本特开昭61-1929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碳纤维的捻线绳作为抗张体的动力传动用带。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如下作用:通过使用碳纤维的捻线绳,改善了耐弯曲疲劳性,走行中的带伸长率减小。但是,在该文献中,作为带特性的改善手段,只规定了将捻线绳调节成复捻系数为2~4并利用间苯二酚-福尔马林-胶乳(RFL)进行处理的手段。因此,对于辅机驱动用多楔带所要求的性能,难以说专利文献1的带已被充分地优化。另外,在日本特表2004-535517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作为具有改善后的抗伸长性的动力传递用带,公开了一种包含螺旋绳的拉伸构件的带,所述螺旋绳具有由具有约50~350GPa范围的拉伸弹性模量的碳纤维构成的纱线。在该文献中,作为动力传递用带,记载了V型带、多肋带、齿形动力传递带,在实施例中,使用由396特克斯(tex)的两根碳纤维纱线(相互加捻的两根碳纤维纱线)构成的碳纤维绳制造齿形动力传递带。但是,在该文献中,对于多楔带没有进行具体研究,具体研究的齿形动力传递带与多楔带的动力传递机构大不相同。另外,在该文献中,虽然规定了碳纤维、捻绳的拉伸弹性模量,但作为带的拉伸弹性模量没有任何规定,也无法根据说明书的记载来推测。无论使用拉伸弹性模量多高的原材料或绳,其它因素也都错综复杂。例如,如果带中的绳的根数少,则结果是带的拉伸弹性模量降低,有可能无法用于动态张力高的用途。重要的是带的拉伸弹性模量,即使仅规定碳纤维、捻绳的拉伸弹性模量,作为动态张力高的用途的专利技术的指定也不充分。另外,对于绳的加捻方式和捻度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92943号公报(权利要求书)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4-535517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05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即使在如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那样产生高的动态张力的用途中也能够以窄的带宽传递动力、耐久性也优良的摩擦传动带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包含该芯线的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即使在肋数少的情况下耐久性也高的多楔带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和包含该芯线的摩擦传动带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将芯线调节成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并且利用表面附着有橡胶成分的碳纤维的顺捻绳形成并用于摩擦传动带,则即使在如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那样产生高的动态张力的用途中,也能够以窄的带宽传递动力,还能够提高耐久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包含顺捻绳,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上述摩擦传动带具有附着于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橡胶成分。上述顺捻绳包含初捻丝,该初捻丝包含碳纤维。上述初捻丝可以具有190~410特克斯的纤度和0.5~2的捻系数。上述顺捻绳的初捻丝的根数可以为2~3。上述芯线的芯线直径可以为0.7~1.2mm。上述芯线的复捻系数可以为初捻系数的1~7倍。上述芯线还可以具有存在于构成上述初捻丝的单纤维间的胶粘成分。上述初捻丝的胶粘成分的附着率相对于原丝可以为10~25质量%。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上述摩擦传动带用芯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两根以上初捻丝并合、施加复捻的复捻工序。上述制造方法可以还包括使胶粘成分附着于用于形成初捻丝的原丝的胶粘成分附着工序、将附着有胶粘成分的原丝进行初捻的初捻工序作为上述复捻工序的前工序。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一种摩擦传动带,其包含上述芯线。上述摩擦传动带可以具备隔开规定间隔地埋设有两根以上芯线的橡胶层,上述两根以上芯线是作为上述顺捻绳的芯线,并且包含S捻的顺捻绳和Z捻的顺捻绳。上述摩擦传动带可以为多楔带。上述摩擦传动带可以具有240~500N/(mm·%)的拉伸弹性模量。上述摩擦传动带可以是安装于作用有每1mm带宽为85N/mm以上的动态张力的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的带。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一种摩擦传动带的制造方法,其是包括将由未硫化橡胶组合物形成且埋设有芯线的橡胶片成形为规定形状的工序和对成形后的成形体进行硫化的工序的制造摩擦传动带的方法,其中,使用上述顺捻绳即芯线作为上述芯线。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摩擦传动带的芯线,使用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表面附着有橡胶成分的碳纤维的顺捻绳,即使在如搭载有带式ISG驱动的发动机那样产生高的动态张力的用途中,也能够以窄的带宽传递动力,还能够提高耐久性。因此,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芯线作为多楔带的芯线时,即使肋数少也能够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摩擦传动带(多楔带)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示出用于评价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多楔带的耐久走行试验的试验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摩擦传动带用芯线]本专利技术的芯线包含作为摩擦传动带的芯线使用的、在与包含碳纤维的初捻丝的加捻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复捻的顺捻绳。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使顺捻绳的初捻丝包含碳纤维,能够提高芯线的弹性模量。(碳纤维)作为构成顺捻绳的原丝的碳纤维(carbonfiber),可以列举例如:沥青基碳纤维、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酚醛树脂基碳纤维、纤维素基碳纤维、聚乙烯醇基碳纤维等。作为碳纤维的市售品,可以使用例如: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的“トレカ(注册商标)”、东邦Tenax株式会社制造的“テナックス(注册商标)”、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是包含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具有附着于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橡胶成分,该顺捻绳包含初捻丝,该初捻丝包含碳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3 JP 2018-156249;20190723 JP 2019-1351451.一种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是包含顺捻绳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总纤度为300~1000特克斯,具有附着于芯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的橡胶成分,该顺捻绳包含初捻丝,该初捻丝包含碳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中,所述初捻丝具有190~410特克斯的纤度和0.5~2的捻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中,所述顺捻绳的初捻丝的根数为2~3,并且芯线的芯线直径为0.7~1.2m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中,复捻系数为初捻系数的1~7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中,还具有存在于构成所述初捻丝的单纤维间的胶粘成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其中,所述初捻丝的胶粘成分的附着率相对于原丝为10~25质量%。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传动带用芯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友田拓也西山健田村昌史黑川朝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