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90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输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包括沿材料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卷料机构、夹紧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储料机构,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沿材料运输方向设置在第一基座上表面两侧的夹棍,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张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公转中心,张力传感器与给夹棍运作发送驱动信号的传感器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设备空跑和材料跑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输料
,具体涉及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中生产薄膜基本都是自动连续生产的,生产设备一直处于连续运转的过程中,当生产材料生产完后,与生产薄膜相关的设备都没法快速停止,因此存在设备空跑,输料装置在输料过程中输料装置上实际没有材料。采用辊轮运输的输料装置在运输薄膜过程中,缺少对薄膜张力的调节,目前行业内主要通过手动调节辊轮的位置来调节薄膜在运输过程中的张力,而人工调节的准确度主要依赖工作人员积累的工作经验,张力控制不稳定。现有的具备张力传感器的输料装置不能有效充分利用张力数据来对薄膜运输进行储料放料的精确控制,薄膜材料跑空的现象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能够有效防止设备空跑,及时避免材料跑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包括沿材料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卷料机构、夹紧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储料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沿材料运输方向设置在第一基座上表面两侧的夹棍,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张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公转中心,所述张力传感器与给夹棍运作发送驱动信号的传感器信号连接。优选地,所述卷料机构为卷料辊或胀紧轴。优选地,所述卷料辊或胀紧轴的旋转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信号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轴向内侧一端连接转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轴向内侧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基座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轮组和下辊轮组,所述上辊轮组和下辊轮组的上下间距通过位移组件调节。优选地,所述上辊轮组包括M个上辊轮,所述下辊轮组包括N个下辊轮,其中M≥2,N≥2,M=N或M-N的绝对值为1。优选地,所述上辊轮组或所述下辊轮组中的每个辊轮与所述位移组件连接实现上辊轮组或下辊轮组的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位移组件包括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直线导轨、沿所述直线导轨上下移动的滑块,所述上辊轮组或下辊轮组通过与所述滑块相连实现沿所述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优选地,所述夹棍包括底部伸缩气缸、与所述伸缩气缸连接的横棍,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横棍上下移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伸缩气缸信号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块的运动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第二电机信号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张力调节机构,利用张力传感器检测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大小并且根据检测到的张力大小利用所述张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来对材料表面张力大小进行再调整,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公转中心,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绕公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来实现材料表面张力的变大或变小。2、本技术设置了夹紧机构,当生产结束时,此时卷料机构上的材料会走光,出现空料现象,此时张力失去控制,张力变为0,张力传感器检测到张力为0时,立即将信号传递给夹紧机构,将夹棍下方的材料夹紧,此时的储料机构继续消耗原有储存的材料。3、本技术可以自动调节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的张力,可以防止设备空跑,造成能耗浪费,能在更换材料时不停机,生产与换料工序实现无缝衔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张力调节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紧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储料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包括沿材料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卷料机构1、夹紧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储料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基座2、沿材料运输方向设置在第一基座2上表面两侧的夹棍,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6、分别设置在所述张力传感器6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的公转中心,所述张力传感器6与给夹棍运作发送驱动信号的传感器10信号连接。所述卷料机构1为卷料辊或胀紧轴。所述卷料辊或胀紧轴的旋转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张力传感器6与所述第一电机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轴向内侧一端连接转动杆11的一端,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轴向内侧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11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杆11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基座12转动连接。所述储料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轮组8和下辊轮组9,所述上辊轮组8和下辊轮组9的上下间距通过位移组件调节。所述上辊轮组8包括M个上辊轮,所述下辊轮组9包括N个下辊轮,其中M≥2,N≥2,M=N或M-N的绝对值为1。所述上辊轮组8可设置3个上辊轮,所述下辊轮组9可设置4个下辊轮,每个辊轮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所述上辊轮组8或所述下辊轮组9中的每个辊轮与所述位移组件连接实现上辊轮组8或下辊轮组9的上下移动。所述位移组件包括竖直方向上设置的直线导轨13、沿所述直线导轨13上下移动的滑块14,所述上辊轮组8或下辊轮组9通过与所述滑块14相连实现沿所述直线导轨13上下移动。所述夹棍包括底部伸缩气缸4、与所述伸缩气缸4连接的横棍3,所述伸缩气缸4驱动所述横棍3上下移动,所述张力传感器6与所述伸缩气缸4信号连接。所述滑块14的运动由第二电机驱动,所述张力传感器6与第二电机信号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利用张力传感器6检测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大小并且根据检测到的张力大小利用所述张力传感器6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来对材料表面张力大小进行再调整,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的公转中心,第一张力调节辊轮5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7绕公转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来实现材料表面张力的变大或变小。当生产结束时,此时卷料机构上的材料会走光,出现空料现象,此时张力失去控制,张力变为0,张力传感器6检测到张力为0时,立即将信号传递给伸缩气缸,将伸缩气缸4向下收缩带动横棍3下降,将横棍3下方的材料夹紧在横棍与第一基座2间,此时的储料机构继续消耗原有储存的材料。由于储料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辊轮组8和下辊轮组9,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材料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卷料机构、夹紧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储料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沿材料运输方向设置在第一基座上表面两侧的夹棍,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张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公转中心,所述张力传感器与给夹棍运作发送驱动信号的传感器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材料运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卷料机构、夹紧机构、张力调节机构、储料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基座、沿材料运输方向设置在第一基座上表面两侧的夹棍,所述张力调节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材料表面张力的张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张力传感器两侧的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第二张力调节辊轮,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中心连线的中点为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和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的公转中心,所述张力传感器与给夹棍运作发送驱动信号的传感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机构为卷料辊或胀紧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辊或胀紧轴的旋转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张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控制的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调节辊轮轴向内侧一端连接转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张力调节辊轮轴向内侧一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第二基座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张力控制的输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祥白靓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软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