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89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内部一端设置有传送棍,支架内部另一端设置有收卷棍,收卷棍两端均设置有气缸一,两个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分别穿设支架一端,且均固设有支撑杆一,收卷棍下方设置有两个转动辊,两根转动辊一端设置有动力机构,传送棍与转动辊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与转动辊之间设置有剪断机构,支架一端固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位于转动辊的下方,导向板下方设置有集料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通过两个气缸一的活塞杆回缩,从而使支撑杆一离开收卷棍,接着启动推动机构把收卷棍推入导向板,最终落入集料箱内部,实现了自动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织制造企业中,经编机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用多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一般大型经编机都会设置有将编织完的针织物进行收卷的机构,往往每一卷编织物的质量和直径都较大。一般经编机的收卷机构都会收卷成直径较大的卷料,此时一卷卷料的质量及体积都较大,一般都需要人工进行下料,且需要工作人员花费较大的力气,且每一卷卷料轴向长度较长,在卸料时,可能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分别在卷料的两端同时施力才能顺利地把卷料从辊上卸料,整个下料过程麻烦且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具有自动下料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内部一端设置有传送棍,所述支架内部另一端设置有收卷棍,所述收卷棍两端均设置有气缸一,两个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分别穿设支架一端,且两个所述气缸一的活塞杆均固设有支撑杆一,两根所述支撑杆一相抵触,所述收卷棍下方设置有两个转动辊,所述收卷棍的外壁与两根所述转动辊的外壁相抵触,两根所述转动辊两端上均固设有轴承一,所述支架内壁两端均开设有两个通槽,所述通槽内壁底部固设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的活塞杆上固设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与所述轴承一呈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转动辊一端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传送棍与所述转动辊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位于所述支架内部,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转动辊之间设置有剪断机构,所述支架一端固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呈倾斜,所述导向板位于所述转动辊的下方,所述导向板下方设置有集料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启动两个气缸一,两个气缸一的活塞杆伸展分别带动两根支撑杆一向收卷棍内部移动,直到两根支撑杆一相抵触,从而起到支撑收卷棍的作用,接着启动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两个转动辊同向转动,当两个转动辊同向转动时带动收卷棍转动,收卷棍转动后开始收卷,当收卷完成后,启动剪断机构剪断经编机编织成的布,之后再使两个气缸一的活塞杆回缩,从而使支撑杆一离开收卷棍内部,紧接着在启动推动机构把收卷棍推入导向板,由于导向板为倾斜,所以最终落入收卷棍集料箱内部,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搬运,具有自动下料的优点。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一,所述电机一位于一个所述转动辊一端,且与所述转动辊一端呈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转动辊上固设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一侧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上固设有转轴,所述支架一端镶嵌有轴承二,所述转轴位于所述轴承二内部,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承二呈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远离所述齿轮一一侧啮合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位于另一个所述转动辊上,且所述齿轮三与另一个所述转动辊呈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一启动时,电机一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一个转动辊转动,一个转动辊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二转动,齿轮二转动时带动内部的转轴在轴承二内转动,当齿轮二转动时还带动齿轮三转动,齿轮三转动从而带动另一个转动辊转动。作为优选,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支架内部,且与支架内壁两端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端面固设有三块凹型块,三个所述凹型块内部均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推块,三块凹型块一侧分别设置有三块支撑块,三块所述支撑块均与所述固定板呈固定连接,三块所述支撑块上端面均固设有气缸三,所述气缸三的活塞杆与所述推块呈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气缸三上方分别设置有三个套筒,三个所述套筒上端面均固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支架内壁上端呈固定连接,三个所述套筒内分别设置有推杆一,所述推杆一与所述推块相配合,三根所述推杆一远离所述推块一端固设有推杆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三个气缸三的活塞杆回缩时,分别带动三块推块以转杆为中心向推杆一处移动,三块推块向前移动分别带动三根推杆一在三个套筒内向前移动,当三根推杆一向前移动时带动推杆二向前移动,直到推杆二把收卷棍推入导向板。作为优选,所述剪断机构包括两个电机二,两个所述电机二位于所述支架上端,且与所述支架上端面呈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分别穿设所述支架上端,且两个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均固设有螺纹杆,所述支架内壁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螺纹杆位于所述滑槽内部,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滑槽内壁呈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螺纹杆呈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呈滑动连接,两块所述滑块之间固设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L型,所述固定块下端固设有两根支撑杆二,两根所述支撑杆二下端面固设有刀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电机二启动时,两个电机二的输出轴正转分别带动两根螺纹杆正转,两根螺纹杆正转分别带动两块滑块在两个滑槽内向下滑动,两块滑块向下滑动时带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带动两根支撑杆二向下移动,当两根支撑杆二向下移动时带动刀片向下移动,直到刀片把经编机编织成的布料切断,当两个电机二的输出轴反转时带动两根螺纹杆反转,两根螺纹杆反转分别带动两块滑块在两个滑槽内向上滑动,两块滑块向上移动带动固定块向上移动,固定块向上移动分别带动两根支撑杆二和刀片向上移动,直到刀片复位。作为优选,所述集料箱下端面固设有四个万向轮,所述集料箱一端固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外表粗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卷棍落入至集料箱内部时,操作人员通过把手推动集料箱到指定位置,其中四个万向轮起到了运输的作用,弹性垫使操作人员的手可以更加的舒适,并且弹性垫外表粗糙还起到了防滑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一端固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机一、所述电机二、所述气缸一、所述气缸二和所述气缸三电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分别控制着的电机一、电机二、气缸一、气缸二和气缸三的开关。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支架;2、传送棍;3、控制器;4、转动辊;5、收卷棍;6、支撑杆一;7、导向板;8、集料箱;9、把手;10、万向轮;11、轴承一;12、气缸一;13、动力机构;131、电机一;132、齿轮一;133、齿轮二;134、转轴;135、齿轮三;14、弧形块;15、气缸二;16、通槽;17、推动机构;171、固定板;172、凹型块;173、转杆;174、推块;175、连杆一;176、套筒;177、固定杆;178、推杆二;179、气缸三;18、剪断机构;181、电机二;182、螺纹杆;183、滑块;184、固定块;185、支撑杆二;186、刀片;18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内部一端设置有传送棍(2),所述支架(1)内部另一端设置有收卷棍(5),所述收卷棍(5)两端均设置有气缸一(12),两个所述气缸一(12)的活塞杆分别穿设支架(1)一端,且两个所述气缸一(12)的活塞杆均固设有支撑杆一(6),两根所述支撑杆一(6)相抵触,所述收卷棍(5)下方设置有两个转动辊(4),所述收卷棍(5)的外壁与两根所述转动辊(4)的外壁相抵触,两根所述转动辊(4)两端上均固设有轴承一(11),所述支架(1)内壁两端均开设有两个通槽(16),所述通槽(16)内壁底部固设有气缸二(15),所述气缸二(15)的活塞杆上固设有弧形块(14),所述弧形块(14)与所述轴承一(11)呈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转动辊(4)一端设置有动力机构(13),所述传送棍(2)与所述转动辊(4)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17),所述推动机构(17)位于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推动机构(17)与所述转动辊(4)之间设置有剪断机构(18),所述支架(1)一端固设有导向板(7),所述导向板(7)呈倾斜,所述导向板(7)位于所述转动辊(4)的下方,所述导向板(7)下方设置有集料箱(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内部一端设置有传送棍(2),所述支架(1)内部另一端设置有收卷棍(5),所述收卷棍(5)两端均设置有气缸一(12),两个所述气缸一(12)的活塞杆分别穿设支架(1)一端,且两个所述气缸一(12)的活塞杆均固设有支撑杆一(6),两根所述支撑杆一(6)相抵触,所述收卷棍(5)下方设置有两个转动辊(4),所述收卷棍(5)的外壁与两根所述转动辊(4)的外壁相抵触,两根所述转动辊(4)两端上均固设有轴承一(11),所述支架(1)内壁两端均开设有两个通槽(16),所述通槽(16)内壁底部固设有气缸二(15),所述气缸二(15)的活塞杆上固设有弧形块(14),所述弧形块(14)与所述轴承一(11)呈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转动辊(4)一端设置有动力机构(13),所述传送棍(2)与所述转动辊(4)之间设置有推动机构(17),所述推动机构(17)位于所述支架(1)内部,所述推动机构(17)与所述转动辊(4)之间设置有剪断机构(18),所述支架(1)一端固设有导向板(7),所述导向板(7)呈倾斜,所述导向板(7)位于所述转动辊(4)的下方,所述导向板(7)下方设置有集料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3)包括电机一(131),所述电机一(131)位于一个所述转动辊(4)一端,且与所述转动辊(4)一端呈固定连接,一个所述转动辊(4)上固设有齿轮一(132),所述齿轮一(132)一侧啮合有齿轮二(133),所述齿轮二(133)上固设有转轴(134),所述支架(1)一端镶嵌有轴承二,所述转轴(134)位于所述轴承二内部,且所述转轴(134)与所述轴承二呈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133)远离所述齿轮一(132)一侧啮合有齿轮三(135),所述齿轮三(135)位于另一个所述转动辊(4)上,且所述齿轮三(135)与另一个所述转动辊(4)呈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经编机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17)包括固定板(171),所述固定板(171)位于所述支架(1)内部,且与支架(1)内壁两端呈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71)上端面固设有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虹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闻翔家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