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注射装置的生物静态多次使用针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注射装置的具有护罩的多次使用针头组件,其中针头组件适于在护罩处于锁定位置时使得能够清洁针头,并且处于解锁位置时使得能够暴露针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包括用于注射装置的具有护罩的多次使用针头组件,其中针头组件适于在护罩处于锁定位置时使得能够清洁针头,并且处于解锁位置时使得能够暴露针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使用针头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护罩从解锁位置改变到锁定位置,并且从而清洁针头尖端。
技术介绍
建议药物注射笔的使用者在每次注射之前更换针头套管。出于安全原因,将此类针头套管单元单独包装和密封以防止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因此,每次需要注射时,使用者都必须打开针头单元的包装,将其安装在笔上,进行注射,拆除单元,重新包装并处置针头单元。使用笔式注射装置,针头单元的安装和拆卸是注射程序中最复杂和最耗时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年轻使用者和老年使用者,处理小物品和箔可能带来挑战,并且使注射任务繁琐。因此,一些使用者重复使用针头单元几次,并且可能仅在预填充的笔式注射装置为空时或作为对发生诸如堵塞或钩形成(hooking)的机械故障的响应才更换针头单元。钩形成是用于表示非常锋利的针头的外尖端发生弯曲形成钩状结构的术语。当针头进入和离开皮肤时,针头的弯曲尖端可能导致皮肤的微观撕裂,并且从而增加疼痛感以及感染风险。众所周知,为了方便起见,大量使用者重复使用针头单元多次,以减少他们必须进行更换针头单元时所涉及的活动的次数。如果针头单元在使用后和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射装置(50)的多次使用针头组件(200),其中所述注射装置(50)包括:壳体(52)和用于储存液体药物以用于多次注射的筒(54),所述多次使用针头组件包括:/n-支承结构(201),所述支承结构包括针头接口(202)和第一引导结构(204),用于将所述针头组件连接到所述注射装置的连接器(206),/n-纵向针头套管(210),所述纵向针头套管位于所述接口(202)中并且固定地接合在所述接口中,其中所述套管限定纵向轴线(Z)和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Z)的径向轴线(r),其中所述套管(210)包括:远侧部分(212),所述远侧部分具有远端(213),所述远端具有用于穿透受试者的皮肤的锋利尖端;近侧部分(214),所述近侧部分具有近端(215),所述近端用于建立与所述筒(54)中储存的液体药物的流体连通,/n-可移动护罩组件,所述可移动护罩组件包括可移动护罩(220)和固定到所述护罩(220)的致动构件(222),其中所述可移动护罩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204)协作的第二引导结构(224),/n-清洁组件(230、330),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适于通过变形改变构造的针头容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0 EP 18189652.31.一种用于注射装置(50)的多次使用针头组件(200),其中所述注射装置(50)包括:壳体(52)和用于储存液体药物以用于多次注射的筒(54),所述多次使用针头组件包括:
-支承结构(201),所述支承结构包括针头接口(202)和第一引导结构(204),用于将所述针头组件连接到所述注射装置的连接器(206),
-纵向针头套管(210),所述纵向针头套管位于所述接口(202)中并且固定地接合在所述接口中,其中所述套管限定纵向轴线(Z)和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Z)的径向轴线(r),其中所述套管(210)包括:远侧部分(212),所述远侧部分具有远端(213),所述远端具有用于穿透受试者的皮肤的锋利尖端;近侧部分(214),所述近侧部分具有近端(215),所述近端用于建立与所述筒(54)中储存的液体药物的流体连通,
-可移动护罩组件,所述可移动护罩组件包括可移动护罩(220)和固定到所述护罩(220)的致动构件(222),其中所述可移动护罩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结构(204)协作的第二引导结构(224),
-清洁组件(230、330),所述清洁组件包括适于通过变形改变构造的针头容纳部分(233、333)、第一部分(238)和第二部分(239),其中所述清洁组件的第一部分(238)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护罩(220),并且所述清洁组件(230、330)的第二部分(239)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支承结构(201),其中所述针头容纳部分(233、333)包括适于环绕所述针头套管的贯穿开口(233a、333a),其中所述开口(233a、333a)限定内表面(233b、333b),
其中所述护罩组件适于环绕并且容纳所述清洁组件(230、330),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38)与所述护罩(220)之间的连接适于使得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护罩之间的相对角位置是可调整的,并且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护罩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是固定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39)与所述支承结构(201)之间的连接适于使得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的相对角位置是固定的,并且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是可调整的;
-其中所述护罩(220)适于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201)处于远侧位置和近侧位置,
其中,对于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201)处于所述远侧位置,所述护罩(220)布置成覆盖所述套管(210),并且其中针头尖端布置在所述清洁组件(230、330)中以使得能够清洁所述尖端,并且
其中,对于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201)处于所述近侧位置,所述护罩(220)布置成暴露所述套管(210),并且其中所述套管的远侧部分(212)布置成从所述清洁组件(230、330)延伸,以使得能够将所述尖端插入到受试者的皮肤中;
其中所述护罩(220)适于处于锁定远侧位置、解锁远侧位置和解锁近侧位置,
其中,对于所述护罩位于所述锁定远侧位置,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201)布置在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护罩处于所述远侧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引导结构(204、224)适于限制调整所述相对轴向位置,并且允许引导调整所述护罩(220)与所述支承结构(201)之间的相对角位置,并且从而防止暴露针头尖端并且允许角度调整以使所述护罩朝向所述解锁远侧位置,
其中,对于所述护罩位于解锁位置,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支承结构(201)布置在第二角位置,其中能够在限定所述解锁远侧位置和所述解锁近侧位置的所述远侧位置与所述近侧位置之间调整所述护罩,并且其中所述引导结构(204、224)适于:对于所述护罩处于所述解锁远侧位置,(i)通过将所述护罩从所述远侧位置轴向移位到所述近侧位置,允许在所述解锁远侧位置与所述近侧位置之间进行引导调整,并且从而允许暴露所述针头尖端,以及(ii)通过将远侧定位的解锁护罩转动到所述锁定远侧位置,允许引导调整所述护罩(220)与所述支承结构(201)之间的相对角位置并且从而使得能够轴向固定所述护罩;
其中所述清洁组件(230、330)适于构造在:
-打开构造中,其中所述清洁组件的针头容纳部分未变形,并且其中在所述套管(210)的外表面与所述清洁组件(230、330)之间设置间隙,以允许调整所述清洁组件与所述套管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
-关闭构造中,其中所述清洁组件(230、330)的针头容纳部分构造成在所述贯穿开口(233a、333a)的内表面(233b、333b)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之间提供接触,以使得能够清洁所述套管;并且
其中所述致动构件(222)功能上布置成与所述清洁组件协作,并且适于响应于使所述护罩在解锁构造与锁定构造之间转动,而使所述清洁组件(230、330)变形并且因此在所述打开构造与所述关闭构造之间操作所述清洁组件,
其中所述致动构件(222)适于在所述针头护罩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将所述清洁组件构造在所述关闭构造中,并且在所述针头护罩处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将所述清洁组件构造在所述打开构造中;
由此所述针头组件(200)适于在所述护罩(220)处于所述锁定远侧位置时使得能够清洁所述套管(210),并且在所述护罩(220)处于所述解锁远侧位置时允许所述护罩向近侧移动并且由此允许暴露所述套管(210)。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头组件,其中所述清洁组件(230)的针头容纳部分(233)包括具有狭缝(232)的弹性塞(231),其中所述清洁组件(230)适于构造在:
-所述打开构造中,其中所述狭缝(232)打开并且提供所述间隙,以及
-所述关闭构造中,其中所述塞(231)变形以压缩所述狭缝(232),并且由此提供与所述套管的外表面的接触以使得能够清洁所述套管(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头组件,其中所述清洁组件(230)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塞(231)的插口(234),其中所述插口(234)包括柔性构件(235),所述柔性构件适于响应于通过将所述护罩从所述远侧打开构造转动到所述远侧关闭构造提供的致动而压缩所述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本特松,V·P·格伦汀,K·A·F·普莱斯特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诺和诺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