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65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所述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位于集装箱中间部位的两个锁杆之间,所述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包括一锁台、一锁座、一连杆和一保护盒;锁台设置在第一锁杆上,锁座设置在第二锁杆上,保护盒对应于锁座可移动的设置第二锁杆上,并可套设住锁座与连杆的配合锁定结构。本实用性型通过连杆将锁台和锁座连接上锁,有效阻止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即使当不法分子撬开集装箱两个门之一,也无法打开集装箱的效果。若强行打开将破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的海关封,无法还原现场,使得事主能够及时发现失窃情况,并及时的报警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集装箱作为货运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标准运输工具。为了能达到防止盗窃的目的,现有集装箱大多通过在左、右门板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锁结构,在固定锁结构中通过挂锁将左右门板连接起来,从而防止盗窃的发生。但是,不法分子依然可以通过破坏锁杆而不破坏挂锁,将集装箱的门板打开一条较大的缝隙,从而将集装箱内的货物盗走;最后再将锁杆复原,使得犯罪现场被还原,从而使得事主不能够及时发现失窃,错过侦破时机,给事主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再者,现有的固定锁结构进行上锁时,需要将手伸进固定锁结构中进行,操作很不方便。针对现有集装箱防盗门锁的不足,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防盗连接装置来提高集装箱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集装箱防盗门锁机构存在的被盗窃后不易被发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有效防止集装箱被盗,即使被不法分子暴力破坏,也将无法还原,使得事主能够即使发现失窃。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所述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位于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两个锁杆之间,所述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包括:一锁台,所述锁台为一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固定设置在第一锁杆上;一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槽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锁孔;一锁座,所述锁座对应所述锁台固设在第二锁杆上,所述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杆上第一锁孔相配合的第二锁孔;一保护盒,所述保护盒对应于锁座可移动的设置第二锁杆上,并可套设住锁座与连杆的配合锁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盒包括一保护罩和一连接卡扣,所述保护罩与所述连接卡扣固定连接并可跟随连接卡扣绕第二锁杆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罩与第二锁杆对应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保护罩与所述连杆对应的侧面也开设有凹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卡扣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锁杆上,并位于锁座的上方,可绕第二锁杆转动。本技术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集装箱的两个门之间的锁杆上,加以配合两侧的防盗机构,能够有效的阻止锁杆的转动,从而实现即使当不法分子撬开集装箱两个门之一,也无法打开集装箱的效果。若强行打开将破坏本技术上的海关封,无法还原现场,使得事主能够及时发现失窃情况,并及时的报警处理。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集装箱具有四根锁杆时防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二中集装箱具有四根锁杆时防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三中集装箱具有三根锁杆时防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四中集装箱具有两根锁杆时防盗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图1:第一号锁杆1、第二号锁杆2、第三号锁杆3、第四号锁杆4、锁台200、连杆300、锁座400、U型卡槽201、安装孔202、第一锁孔301、第二锁孔401、保护盒500、保护罩501、连接卡扣502;图2:第三号锁杆3、第四号锁杆4;图3:第二号锁杆20、第三号锁杆30;图4:第一号锁杆11、第二锁杆号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实例结合现有集装箱门锁机构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为集装箱提供第二道防盗措施的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本实例主要为一连接机构,其通过阻止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锁杆的转动,而实现阻止打开箱门的目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现有集装箱的箱门为相对两扇,且每扇门上都设置有相应的门锁机构,本实施例中的门锁机构包括四根锁杆,分别为第一号锁杆1、第二号锁杆2、第三号锁杆3、第四号锁杆4,其中第一号锁杆1与第二号锁杆2分别对应于集装箱上第一箱门(即左侧箱门),而第三号锁杆3与第四号锁杆4分别对应于集装箱上第二箱门(即右侧箱门)。为了提高本技术的防盗效果,本实施例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相邻的第二号锁杆2和第三号锁杆3上实施。本实施例的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邻的第二号锁杆2和第三号锁杆3上,其还包括一锁台200、连杆300以及锁座400。该锁台200为一U型卡槽201,该U型卡槽201开口朝下固定设置在第二号锁杆2上,并可跟随第二号锁杆2转动,当第二号锁杆2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台200与第三号锁杆3上的锁座400正好对应。在U型卡槽201两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安装孔202,并且在使用安装件的时候,将铆钉或者销轴从安装孔202穿入。连杆300的一端为锁定端,其上设置有第一锁孔301,另一端为连接端,其上开设有与安装孔202配套的通孔,通孔和安装孔202的孔径配合,并且通过销轴或者铆钉,实现两者连接,继而实现连杆300可转动的安置在U型卡槽201中,并与U型卡槽201一起随第二号锁杆2转动。该连杆300在随第二号锁杆2转动至锁定状态时,该连杆300通过在U型卡槽201转动,可使得其锁定端与第三号锁杆3上的锁座400接触配合,通过其上的第一锁孔301与锁座400接触配合,再设置相应的锁具(如挂锁)形成锁定结构。具体的,为实现锁住连杆,本技术提供的装置还包括一锁座400,该锁座400设置在第三号锁杆3上,并在随第三号锁杆3转动,且在第三号锁杆3处于锁定状态时,与锁台200相对应。锁座400上设置有与第一锁孔301配合的第二锁孔401,这样在第二号锁杆2和第三号锁杆3处于锁定状态时,连杆300通过在U型卡槽201转动使得其锁定端与锁座400接触配合,其上的第一锁孔301与锁座400上的第二锁孔401对应,再设置相应的锁具(如挂锁)形成锁定结构。本实例提供的防盗连接装置,通过阻止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锁杆的转动,而实现阻止打开箱门的目的。再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例还提供了一种保护盒500,该保护盒500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三号锁杆3上,并能够罩设住第三号锁杆3上锁座400与连杆300配合形成的锁定结构。如图所示,本实例中的保护盒包括一保护罩501和连接卡扣502。这里的保护罩50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作为举例,本实施例中的保护罩501优选为一开口向下的方形空心盒子,与连接卡扣502固定连接设置。该保护罩与第三号锁杆3对应的侧面开设有凹槽,与连杆300对应的侧面也开设有凹槽,如此使得该保护罩在沿第三号锁杆3移动时,能够完全的将连杆300与锁座400之间配合通过锁具形成的锁定结构(如设置有相应的挂锁)罩设遮挡起来,防止锁具淋雨生锈,提高了防盗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这里的连接卡扣502可上下滑动的设置在第三号锁杆3上,并位于锁座400的上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位于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两个锁杆之间,主要包括:/n一锁台,所述锁台为一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固定设置在第一锁杆上;/n一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槽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锁孔;/n一锁座,所述锁座对应所述锁台固设在第二锁杆上,所述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杆上第一锁孔相配合的第二锁孔;/n一保护盒,所述保护盒对应于锁座可移动的设置第二锁杆上,并可套设住锁座与连杆的配合锁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防盗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连接装置设置在位于集装箱门锁机构中间相对的两个锁杆之间,主要包括:
一锁台,所述锁台为一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固定设置在第一锁杆上;
一连杆,所述连杆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U型卡槽内;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锁孔;
一锁座,所述锁座对应所述锁台固设在第二锁杆上,所述锁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杆上第一锁孔相配合的第二锁孔;
一保护盒,所述保护盒对应于锁座可移动的设置第二锁杆上,并可套设住锁座与连杆的配合锁定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雄杰郑云华李进庆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世龙运输设备部件有限公司李进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