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8585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4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得到CSI,其中,所述CSI包括至少一层的压缩系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所述终端设备将压缩系数排序后的CSI发送给网络设备。如此,终端设备可以对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后上报,这样提供一种新的CSI的上报方式,基于该CSI上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NRRel-15系统中,定义了类型II(TypeII)码本,其基于对正交波束组内的波束进行线性合并的方式,支持rank1码本和rank2码本。对于一个子带,rank1码本表示为:对于一个子带,rank2码本表示为:其中,L表示组内的正交波束数量,表示正交波束,其采用2DDFT(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向量;r=0,1表示双极化天线阵列中的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l=0,1表示层。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宽带幅度系数;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幅度系数;cr,l,i表示作用于波束组中波束i、极化方向r及层l的子带相位系数。rank=2的码本系数个数约为rank=1的码本系数个数的一倍,因此秩指示(rankindication,RI)取值不同时码本的开销差异巨大。由于基站接收到终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时,在正确解码前无法获知RI的取值,因此无法判断CSI的开销大小。为了避免因开销模糊而造成基站无法正确进行CSI解码,在Rel-15中,对于TypeIICSI的上报采用了两部分结构。CSI的第一部分包括:RI,第一个码字(codeword)对应的宽带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第一个码字(codeword)对应的差分CQI,层一的零系数个数和层二的零系数个数;CSI的第二部分包括:旋转因子,波束指示信息,层一的最强波束指示,层一的宽带幅度系数,层二的最强波束指示,层二的宽带幅度系数,偶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子带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个,奇数子带的子带相位和子带幅度系数中的至少一个。其中,CSI的第一部分开销固定,与RI的取值无关,CSI的第二部分的开销可以由第一部分解码后的结果确定,因此避免了开销模糊问题。由于每个子带的反馈既包括子带相位系数也包括子带幅度系数,当子带数目较大时,反馈全部子带的系数所需要的反馈开销巨大。NRRel-16系统中定义了一种低开销TypeII码本,其将每个子带的系数进行压缩,将压缩后的系数(称作压缩系数)反馈给基站,针对Rel-16的码本结构,压缩系数的排列方式是固定的,在某些情形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较低,例如当上报的CSI进行部分丢弃(例如丢弃部分非零系数)时,若随机丢弃则可能会丢弃一些重要的非零系数而造成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用于提供一种压缩系数排序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至少一层的压缩系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所述终端设备将压缩系数排序后的CSI发送给网络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按照以下排序顺序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最强系数、第一压缩系数、第二压缩系数、第三压缩系数;或者,最强系数、第一压缩系数、第三压缩系数、第二压缩系数;其中,所述第一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波束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所述第一压缩系数与所述最强系数的极化方向不同;所述第二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在同一极化方向上且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所述第三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的极化方向不同且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最强系数或第一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依次将数据传输层0~RI-1的各层的最强系数或第一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其中,所述RI表示当前传输数据的最大层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按照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为起始点的索引递增顺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对应各层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或者,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为起始点且以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各层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按照以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所在极化方向上的参考索引为起始点的索引递增顺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对应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或者,以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所在极化方向上的参考索引为起始点且以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其中,所述参考索引是根据所述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确定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包括:若各层最强系数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波束个数,且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的波束个数,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波束个数,且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波束个数的2倍,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的2倍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包括: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该层波束个数,且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0,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取余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波束个数,且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该层波束个数,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的2倍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数据传输0~RI-1中与各层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所有压缩系数排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压缩基索引递增顺序和压缩基个数递减顺序交叉排序的方式对剩余压缩基索引序列对应的压缩系数依次排序,其中,所述压缩基索引递增顺序为以各层最强系数所对应的压缩基索引为起始点逐个递增排序,所述压缩基个数递减顺序为以各层的压缩基个数为起始点逐个递减排序;或者,按照压缩基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的排序方式,对剩余压缩基索引序列对应的压缩系数依次排序;其中,若每层计算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大于该层的压缩基个数,则将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对压缩基个数取余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所述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至少一层的压缩系数;/n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n所述终端设备将压缩系数排序后的CSI发送给网络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进行信道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至少一层的压缩系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
所述终端设备将压缩系数排序后的CSI发送给网络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
按照以下排序顺序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
最强系数、第一压缩系数、第二压缩系数、第三压缩系数;或者,最强系数、第一压缩系数、第三压缩系数、第二压缩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波束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所述第一压缩系数与所述最强系数的极化方向不同;
所述第二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在同一极化方向上且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
所述第三压缩系数为与所述最强系数的极化方向不同且与所述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压缩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最强系数或第一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
依次将数据传输层0~RI-1的各层的最强系数或第一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其中,所述RI表示当前传输数据的最大层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
按照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为起始点的索引递增顺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对应各层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或者,
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为起始点且以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各层的第二压缩系数进行排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CSI中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
按照以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所在极化方向上的参考索引为起始点的索引递增顺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对应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或者,
以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所在极化方向上的参考索引为起始点且以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中各层的第三压缩系数进行排序;
其中,所述参考索引是根据所述最强系数所采用空间基的索引确定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包括:
若各层最强系数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波束个数,且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的波束个数,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
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波束个数,且按照所述索引递增顺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波束个数的2倍,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的2倍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包括:
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该层波束个数,且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0,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取余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
若各层最强系数所采用的空间基的索引大于等于该层波束个数,且按照预定步长交叉递增和递减的方式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小于该层波束个数,则将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对所述波束个数的2倍取余得到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空间基的索引。


8.如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传输0~RI-1中与各层最强系数采用相同压缩基向量的所有压缩系数排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压缩基索引递增顺序和压缩基个数递减顺序交叉排序的方式对剩余压缩基索引序列对应的压缩系数依次排序,其中,所述压缩基索引递增顺序为以各层最强系数所对应的压缩基索引为起始点逐个递增排序,所述压缩基个数递减顺序为以各层的压缩基个数为起始点逐个递减排序;或者,
按照压缩基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的排序方式,对剩余压缩基索引序列对应的压缩系数依次排序;
其中,若每层计算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大于该层的压缩基个数,则将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对压缩基个数取余的余数作为实际得到的压缩基的索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按照预设空间基索引排列顺序,依次对数据传输层0~RI-1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直至各个空间基索引对应的空间基索引序列对应的压缩系数排序完成。


10.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经过排序;
所述网络设备解码所述CSI,并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压缩系数排序规则获取所述CSI中的排序后的压缩系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CSI中的排序后的压缩系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将排序后的压缩系数恢复成排序之前的压缩系数状态;
根据排序之前的压缩系数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预编码。


12.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按照获得的程序执行:
进行信道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至少一层的压缩系数;根据压缩系数排序规则,对所述CSI中的压缩系数进行排序;
收发器,用于将压缩系数排序后的C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正宣李辉高秋彬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