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42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现有的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热量损失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包括:框架,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在安装位内,并且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侧梁,侧梁连接于框架的外侧壁,并且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框架的侧壁与环境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减小、热通量减少,从而减小电芯的温度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量的提升,纯电动汽车在北方寒冷的环境中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当车辆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静置时,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内部电芯温度是否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温度区间,将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化学活性和寿命。通常,为保证动力电池的整体结构强度,动力电池的外壳使用金属材质制造,但是这样一来,在低温环境中,金属材质与外界环境进行换热也较为容易,从而导致电芯温度过快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部分厂家为动力电池配置主动加热功能,当电池温度降至某个阈值后,对动力电池进行主动加热。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频繁或者长时间开启加热器给电池保温,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动力电池的电量消耗严重,对续航里程的牺牲较大。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池包及包括该电池包的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热量损失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内,并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侧梁,所述侧梁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并且所述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热材料为微发泡复合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微发泡复合材料为微发泡聚丙烯或微发泡尼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梁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的两侧壁。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梁内部填充有吸能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梁内部形成有多个筋板,多个所述筋板将所述侧梁内部划分为多个开口朝向所述框架的安装腔,所述吸能材料填充于多个所述安装腔内。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吸能材料为发泡聚丙烯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的外侧壁设置有用于与车辆连接的挂耳,所述侧梁的内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框架的包覆腔,在连接好的状态下,所述挂耳容纳于所述包覆腔内。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外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之间形成多个填充空间,每个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有第二隔热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隔热材料为发泡隔热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泡隔热材料为硅胶泡棉,聚氨酯海绵或聚氯乙烯发泡塑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为中空结构而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相变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复合相变材料。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主动热补偿组件,所述主动热补偿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散热路径上,并且所述主动热补偿组件设置成能够加热所述电芯。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热补偿组件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接。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包括外框和内框,所述外框与所述内框围设形成多个所述安装位,所述主动热补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上。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主动热补偿组件为电加热器、石墨烯热辐射片或半导体制冷器。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均温组件,所述均温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并且所述均温组件设置成能够平衡不同的所述电芯之间的温度。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均温组件贴设于靠近所述框架外围的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壁上。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均温组件为热管组、导热铝板组或导热硅胶片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电池包包括:框架,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安装在安装位内,并且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侧梁,侧梁连接于框架的外侧壁,并且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框架的侧壁与环境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减小、热通量减少,从而减小电芯的温度损失。具体而言,通过将侧梁连接在框架的外侧壁,并且侧梁采用第一隔热材料制成,使得电池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侧梁与框架以较低的热传导速率进行热交换,即在低温状态下,能够降低热量通过框架与侧梁的连接处向侧梁传导的速度,同时降低由侧梁向外界空气进行热传导和热辐射的速度,以此降低热量的散失,从而将电芯的温度长时间维持在较为合理的值,保证电池包在低温状态下的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在侧梁内部填充吸能材料,使得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部分能量可以由侧梁内的吸能材料吸收,降低碰撞对电池包的影响,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在侧梁内部形成包覆腔,并使用包覆腔包覆框架外侧壁设置的挂耳,还能够进一步降低热量通过挂耳散失。进一步地,通过在框架的外侧壁上形成多个加强筋,加强筋之间形成填充空间,然后在填充空间内填充第二隔热材料,使得加强筋不仅有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加强筋之间形成的填充空间还能够通过填充的第二隔热材料发挥出足够的隔绝热量散失的能力。从而使得电池包静置在寒冷环境中时,框架四周的热通量明显减少,电芯温度相比常规设计的电池包有明显的提升。进一步地,通过在框架的中空结构内填充相变材料,使得当电芯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相变材料工作释放潜热,减缓电池热量向外散失的速率,延长保温时间。进一步地,通过在电池模组的散热路径上设置主动热补偿组件,使得当电芯温度较低时,只需在特定的传热路径上施加少量热源,即可弥补向空气散失的热,从而延长电芯的保温时间。这种设置方式相较于现有的电池包加热功能,能够降低对电池电量的消耗,减小主动热补偿对续航里程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在框架内设置均温组件,能够在电池包内部的温度较高的电芯与温度较低的电芯之间构建热量传输通道,使得电池包内各电芯之间的温差减小,提升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缓解短板效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通过在车辆上安装上述电池包,使得车辆静置在寒冷环境中时,电池包在少耗费甚至不耗费自身电量的情况下,能够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保证长时间放置户外后电池包的性能不受影响。方案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内,并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侧梁,所述侧梁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并且所述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材料为微发泡复合材料。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泡复合材料为微发泡聚丙烯或微发泡尼龙。方案4、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梁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n框架,所述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n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内,并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n侧梁,所述侧梁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并且所述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内形成有安装位;
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安装在所述安装位内,并且所述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
侧梁,所述侧梁连接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并且所述侧梁由第一隔热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材料为微发泡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泡复合材料为微发泡聚丙烯或微发泡尼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梁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分别连接于所述框架的两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内部填充有吸能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贤鹏姜亚平李峰王林峰朱立德方杰曾士哲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