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835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包括转向钢管,所述转向钢管上设置有转动的加减速把手,所述加减速把手包括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为相分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的长度小于防撞把手的长度,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行程凹槽,所述行程凹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行程凹槽内还设置有滑块,所述行程凹槽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还设置在滑槽内,与加减速控制把手相对的所述防撞把手的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与滑块相连接,当防撞把手带动滑块滑动于行程凹槽并抵触时,防撞把手将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同步转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带来的加速而导致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把手大多为一体式的加速把手,即要承担转动加速的作用,同时更多的还要起到稳定车头的作用,把手做为骑行者最先接触电动车的部位,在开启电动车后转动加速把手即会加速启动,这种直接的方式引发了很多事故,如电源开启时被儿童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再如新手在会车时紧张地紧握把手继续加速引发的事故;还如在未上车推行时不小心转动车把手,因此现有的把手所存在的较大的缺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动车防撞车把,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包括转向钢管,所述转向钢管上设置有转动的加减速把手,所述加减速把手包括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为相分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的长度小于防撞把手的长度,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行程凹槽,所述行程凹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行程凹槽内还设置有滑块,所述行程凹槽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还设置在滑槽内,与加减速控制把手相对的所述防撞把手的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与滑块相连接,当防撞把手带动滑块滑动于行程凹槽并抵触时,防撞把手将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同步转动设置。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所述防撞把手长度至少为加减速控制把手长度的2倍。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所述防撞把手套装在转向钢管上。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所述防撞把手的末端上设置有把手盖,所述把手盖套装在转向钢管上。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所述凸块与滑块相卡接,或插接。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将加减速把手分体呈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由防撞把手来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的驱动方式,使其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带来的加速而导致的事故,同时防撞把手还能进行更换,进一步的提高其使用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加减速控制把手与防撞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包括转向钢管1,所述转向钢管1上设置有转动的加减速把手2,所述加减速把手2包括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为相分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长度小于防撞把手22的长度,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行程凹槽23,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弹簧24,所述行程凹槽23内还设置有滑块25,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滑槽26,所述滑块25还设置在滑槽26内,与加减速控制把手21相对的所述防撞把手22的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27,与滑块25相连接,当防撞把手22带动滑块25滑动于行程凹槽23并抵触时,防撞把手22将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21同步转动设置。本技术中所述防撞把手22长度至少为加减速控制把手21长度的2倍,确保加减速控制把手21不会别撞坏,降低维护的成本。本技术中所述防撞把手22套装在转向钢管1上,其中,所述防撞把手22的末端上设置有把手盖3,所述把手盖3套装在转向钢管1上。本技术中所述凸块27与滑块25相卡接,或插接,本技术依据需求进行安装,这两种安装的方式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具体工作时,在电动车为启动时,加减速控制把手21内的滑块位于底部,在使用者使用时,防撞把手22的转动,首先将带动滑块在行程凹槽内滑动,直至滑块无法滑动,即滑块位于行程凹槽的另一底部,接着在转动防撞把手22时,此时将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21一起转动,从而使使用者驱动电动车前行。在上述的过程中行程凹槽中滑块行程距离不会影响到对驱动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手感,同时该距离也能防止使用者在误操作时,避免造成的伤害。该行程凹槽的距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获得,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本技术通过将加减速把手分体呈加减速控制把手和防撞把手,由防撞把手来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的驱动方式,使其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带来的加速而导致的事故,同时防撞把手还能进行更换,进一步的提高其使用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包括转向钢管(1),所述转向钢管(1)上设置有转动的加减速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减速把手(2)包括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为相分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长度小于防撞把手(22)的长度,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行程凹槽(23),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弹簧(24),所述行程凹槽(23)内还设置有滑块(25),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滑槽(26),所述滑块(25)还设置在滑槽(26)内,与加减速控制把手(21)相对的所述防撞把手(22)的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27),与滑块(25)相连接,当防撞把手(22)带动滑块(25)滑动于行程凹槽(23)并抵触时,防撞把手(22)将带动加减速控制把手(21)同步转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防撞车把手,包括转向钢管(1),所述转向钢管(1)上设置有转动的加减速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减速把手(2)包括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和防撞把手(22)为相分体结构,其中,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长度小于防撞把手(22)的长度,所述加减速控制把手(2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一行程凹槽(23),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弹簧(24),所述行程凹槽(23)内还设置有滑块(25),所述行程凹槽(23)内设置有滑槽(26),所述滑块(25)还设置在滑槽(26)内,与加减速控制把手(21)相对的所述防撞把手(22)的首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27),与滑块(25)相连接,当防撞把手(22)带动滑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易换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