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玫双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9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包括风冷室、冷却板、鼓风机和冷却器;通过采用对开式风冷室,可将需加强散热的3D打印机放入风冷室,进行降温,3D打印机自身的外壳可有效避免冷风直吹打印件造成打印件变形,同时打印机外部温度较低有利于3D打印机工作室的整体散热;冷却板可加大3D打印机工作平台及底部散热;本装置独立于3D打印机外,对散热效果不佳的3D打印机适配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为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是实现3D打印技术的主要设备,在打印过程中,工作室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不及时散去,不仅不利于材料的凝固,还会造成设备损坏。现有的3D打印机散热装置采用风冷并集成在3D打印机上,这种方式会在材料尚未凝固时,冷却风造成材料变形;而对于现有未集成散热装置的3D打印机,则缺少一种可增设的散热装置,若重新购入带散热装置的3D打印机无疑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风冷室、冷却板、鼓风机和冷却器,所述风冷室为底部通透的对开式壳体,分为右壳体和左壳体,所述冷却板上方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右壳体和左壳体铰接在所述连接板两侧,所述左壳体下部设有第一出风孔,所述冷却板通过进口管和出口管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所述连接板上部连接有风管,下部设有线缆孔,所述风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所述风管上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冷却器相连;所述冷却器还包括外壳、换热板和水槽,所述换热板为空心板,首尾分别设置有前板箱和后板箱,所述后板箱上有出液管与所述水槽相连,所述水槽内有水泵与所述进口管相连;所述外壳上有第二出风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左壳体通过弹簧卡扣扣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板箱与所述出口管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板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板上设置有翅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板内部有折流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对开式风冷室,可将需加强散热的3D打印机放入风冷室,进行降温,3D打印机自身的外壳可有效避免冷风直吹打印件造成打印件变形,同时打印机外部温度较低有利于3D打印机工作室的整体散热;冷却板可加大3D打印机工作平台及底部散热;本装置独立于3D打印机外,对散热效果不佳的3D打印机适配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图一;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图二;图3为本技术冷却器结构示意图之图一;图4为本技术冷却器结构示意图之图二;图5为本技术换热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冷却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冷室、101-右壳体、102-左壳体、2-连接板、3-冷却板、4-第一出风孔、5-冷却器、6-出口管、7-鼓风机、8-风管、9-支管、10-第二出风孔、11-进口管、12-线缆孔、13-外壳、14-前板箱、15-换热板、16-后板箱、17-出液管、18-水槽、19-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风冷室1、冷却板3、鼓风机7和冷却器5,所述风冷室1为底部通透的对开式壳体,分为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所述冷却板3上方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铰接在所述连接板2两侧,所述左壳体102下部设有第一出风孔4,所述冷却板3通过进口管11和出口管6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连接板2上部连接有风管8,下部设有线缆孔12,所述风管8与所述鼓风机7相连,所述风管8上连接有支管9,所述支管9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冷却器5还包括外壳13、换热板15和水槽18,所述换热板15为空心板,首尾分别设置有前板箱14和后板箱16,所述后板箱16上有出液管17与所述水槽18相连,所述水槽18内有水泵与所述进口管11相连;所述外壳13上有第二出风孔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右壳体101和所述左壳体102通过弹簧卡扣扣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板箱14与所述出口管6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板15通过固定板19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13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板15上设置有翅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板3内部有折流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室1为无色透明材质,便于对打印件形态进行观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打开所述风冷室1上的弹簧锁扣,将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通过连接板2上的旋转轴向两侧开启,将待增强散热效果的3D打印机放置在风冷室1内,3D打印机的线缆可通过连接板2上的线缆孔12穿出,启动3D打印机后再次将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扣合并锁好弹簧锁扣,启动鼓风机7,鼓风机7将外界空气一部分通过风管8吹入风冷室1内,再通过第一出风口4离开风冷室1,另一部分通过支管9进入冷却器5内,再通过第二出风口10离开冷却器,流动风使风冷室1内温度下降,使3D打印机工作室内热量快速散出,加快了堆砌材料的冷却;在打印件基层打印完毕后启动冷却器5内的水泵,水槽18内的冷却水通过进口管11进入冷却板3,经折流板折流与3D打印机底部充分换热后通过出口管6进入冷却器5的前板箱14,最终进入换热板15,在换热板15内与外部由鼓风机7吹入的冷空气充分换热后在后板箱16内汇集,通过出液管17回流至水槽18内。本技术涉及的鼓风机和水泵均由操作人员通过各自的线路开关单独控制启停;本技术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公知常识。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室(1)、冷却板(3)、鼓风机(7)和冷却器(5),所述风冷室(1)为底部通透的对开式壳体,分为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所述冷却板(3)上方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铰接在所述连接板(2)两侧,所述左壳体(102)下部设有第一出风孔(4),所述冷却板(3)通过进口管(11)和出口管(6)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连接板(2)上部连接有风管(8),下部设有线缆孔(12),所述风管(8)与所述鼓风机(7)相连,所述风管(8)上连接有支管(9),所述支管(9)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冷却器(5)还包括外壳(13)、换热板(15)和水槽(18),所述换热板(15)为空心板,首尾分别设置有前板箱(14)和后板箱(16),所述后板箱(16)上有出液管(17)与所述水槽(18)相连,所述水槽(18)内有水泵与所述进口管(11)相连;所述外壳(13)上有第二出风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机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室(1)、冷却板(3)、鼓风机(7)和冷却器(5),所述风冷室(1)为底部通透的对开式壳体,分为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所述冷却板(3)上方安装有连接板(2),所述右壳体(101)和左壳体(102)铰接在所述连接板(2)两侧,所述左壳体(102)下部设有第一出风孔(4),所述冷却板(3)通过进口管(11)和出口管(6)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连接板(2)上部连接有风管(8),下部设有线缆孔(12),所述风管(8)与所述鼓风机(7)相连,所述风管(8)上连接有支管(9),所述支管(9)与所述冷却器(5)相连;所述冷却器(5)还包括外壳(13)、换热板(15)和水槽(18),所述换热板(15)为空心板,首尾分别设置有前板箱(14)和后板箱(16),所述后板箱(16)上有出液管(17)与所述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玫双
申请(专利权)人:苏玫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