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94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本公开涉及的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配网竣工图与实际线路的不一致、减少设计重新勘察和提高线路建设转运维的资料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配网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供电可靠性低、供电半径长和电源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计划检修、迎峰度夏及故障复电等工作的开展。以往建设的城市线路主要采用架空线路,而架空线路的故障率相对较高,降低了城市供电的可靠性。而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城市配网的电源布点不合理,供电半径过长所造成的线路损耗大、主变负载不均衡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配网运行的经济性。由于现在的配网存在着以上种种不足,使得配网网架优化成为供电部门的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这对配网的设计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和更高的设计标准。配网设计工作开始于现场测量,目前采用红外线测距仪、GPS/北斗辅助测量、滚轮、经纬仪等工具进行,具体做法根据线路长短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在沿线测量的同时采用照相机拍摄现场的具体情况,包括现场突出好人的建筑物等地标性的参照物,以便准确将线程建筑物、道路名称等标志性参考点绘制到设计图上。根据现场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项目的初步设计,绘制改造前的线路走向示意图、改造后的线路走向示意图、改造前电气接线图、改造后电气接线图、初步设计说明、材料清单;设计说明书则需要将本项目的设计依据、规模及范围、电网现状和规划情况、路径情况、导线、电气设备的选择、拆除、新建设施的工程量、地形、运距作详细的描述。配网设计工作量巨大,虽然步骤规范,并且会辅助许多仪器仪表,但是在现场测量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量的人为主观因素,应此会对设计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br>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配网竣工图与实际线路的不一致、减少设计重新勘察和提高线路建设转运维的资料准确度。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多个杆塔图片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多个杆塔图片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包括:确定目标机器学习模型;将所述多个杆塔图片输入所述目标机器学习模型中;目标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迁移学习训练的方式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多个实际杆塔进行三维重建生成三维杆塔模型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包括:通过无人机获取配电网的地形图像;基于所述地形图像筛选出所述多个线路图像;确定所述多个线路图像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以及通过所述多个线路图像和所述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多个线路图像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包括:获取线路图像;计算所述线路图像的视差值、深度信息;以及根据所述视差值、所述深度信息确定所述线路位置坐标。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包括: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带有杆塔的图像及杆塔类型;基于所述多个带有杆塔的图像确定杆塔位置;以及通过所述杆塔类型和所述杆塔位置生成杆塔信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个杆塔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包括:通过所述多个杆塔信息和所述三维杆塔模型库确定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包括: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生成虚拟配电网区域场景;基于所述杆塔位置将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展示在所述虚拟配电网区域场景中;基于所述虚拟配电网区域场景进行配电网设计。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配电网设计装置,该装置包括:点云数据模块,用于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杆塔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杆塔模型模块,应用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电网设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根据本公开的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的方式,能够减少配网竣工图与实际线路的不一致、减少设计重新勘察和提高线路建设转运维的资料准确度。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的系统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装置的框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及装置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无人机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无人机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用户可以使用无人机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无人机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无人机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各种型号的无人机,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n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n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n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
将所述三维点云数据输入杆塔识别模型中,输出多个杆塔信息,其中,杆塔信息包括杆塔位置;
根据所述多个杆塔信息确定多个杆塔三维模型;以及
基于所述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所述多个杆塔三维模型和杆塔位置进行配电网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多个杆塔图片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杆塔图片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以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包括:
确定目标机器学习模型;
将所述多个杆塔图片输入所述目标机器学习模型中;
目标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迁移学习训练的方式生成所述杆塔识别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多个实际杆塔进行三维重建生成三维杆塔模型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配电网的多个线路图像及其对应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包括:
通过无人机获取配电网的地形图像;
基于所述地形图像筛选出所述多个线路图像;
确定所述多个线路图像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以及
通过所述多个线路图像和所述多个线路位置坐标生成配电网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多个线路图像的多个线路位置坐标,包括:
获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坚吴晓飞陈荣黄龙安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