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7222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移动平台上侧面的中部连接;主传动杠杆中部与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第一伸缩杆相对平行设置,第二伸缩杆的中部与主传动杠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二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装置用于放置电动冲击钻。通过设置移动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上设置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通过主传动杠杆与第二伸缩杆可转动连接,固定装置上设置电动冲击钻,以进行梁底打孔作业,能够避免搭设脚手架或者门型架进行植筋作业,极大地节省了工期,节省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砌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梁底植筋量大,而且有些工业建筑或部分民用建筑楼层超高。以往的传统植筋方式采用搭设脚手架或者门型架,人工爬到架子上部植筋。这样一来,大大的浪费了绝对工期,浪费了很大的人力,增加了很大的施工成本,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项目进度履约和安全生产都存在着各类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构造柱梁底植筋时,施工工期长、人力投入大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平方形平移;第一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移动平台上侧面的中部连接;主传动杠杆,其中部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中部与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用于放置电动冲击钻。进一步地,所述的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副传动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其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中部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传动杠杆与所述副传动杆相对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卡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动冲击钻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动冲击钻的开启与关闭。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底座,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上侧面中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平台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下侧面的四角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通过固定螺母与所述底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为承插式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移动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上设置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通过主传动杠杆与第二伸缩杆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设置电动冲击钻,以进行梁底打孔作业,而后在孔洞内进行植筋,上述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避免搭设脚手架或者门型架进行植筋作业,极大地节省了工期,节省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建筑性质构造柱梁底植筋,操作方便、使用便捷、构造简单、质地轻、可在楼层内随意移动使用、省时省力、改变以往搭架子耗工耗力耗世间的弊病、节约了施工成本,对所有的建筑性质构造柱梁底植筋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包括:移动平台、第一伸缩杆1、主传动杠杆3、第二伸缩杆2和固定装置,其中,移动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平方形平移,其上侧用于放置第一伸缩杆1、主传动杠杆3、第二伸缩杆2和固定装置,并带动第一伸缩杆1、主传动杠杆3、第二伸缩杆2和固定装置平移;第一伸缩杆1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移动平台上侧面的中部连接;主传动杠杆3中部与第一伸缩杆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2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第一伸缩杆1相对平行设置,第二伸缩杆2的中部与主传动杠杆3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二伸缩杆2的上端,固定装置用于放置电动冲击钻。具体而言,移动平台的上侧面的中性位置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第一伸缩杆1的下端与移动平台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为承插式伸缩杆。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相对平行设置。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优选为多级伸缩结构,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的伸缩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而言,主传动杠杆3的中部通过铆钉与第一伸缩杆1的上端可转动连接在一起。主传动杠杆3的第一端通过铆钉与第二伸缩杆2的中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具体而言,固定装置设置在第二伸缩杆2的上端部,固定装置为一金属板,金属板与第二伸缩杆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一起。电动冲击钻通过螺栓与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优选的,电动冲击钻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便于对构造柱梁底进行打孔植筋。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移动平台,并在移动平台上设置第一伸缩杆1,第一伸缩杆1通过主传动杠杆3与第二伸缩杆2可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杆2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上设置电动冲击钻,以进行梁底打孔作业,而后在孔洞内进行植筋,上述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能够避免搭设脚手架或者门型架进行植筋作业,极大地节省了工期,节省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建筑性质构造柱梁底植筋,操作方便、使用便捷、构造简单、质地轻、可在楼层内随意移动使用、省时省力、改变以往搭架子耗工耗力耗世间的弊病、节约了施工成本,对所有的建筑性质构造柱梁底植筋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具体而言,上述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副传动杆4,副传动杆4的第一端与第二伸缩杆2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副传动杆4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1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具体而言,副传动杆4的第一端与第二伸缩杆2的下端通过铆钉5连接,副传动杆4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1的中部通过铆钉5连接。具体而言,主传动杠杆3与副传动杆4相对平行设置。主传动杠杆3带动第二伸缩杆2沿竖直方向平移,第二伸缩杆2带动副传动杆4同步移动。具体而言,主传动杠杆3的第二端设置有把手9。把手9上设置有绝缘层。具体而言,把手9上设置有卡关,开关与电动冲击钻电连接,以控制电动冲击钻的开启与关闭。具体而言,把手9优选为可控开关防震绝缘把手。具体而言,移动平台包括底座6,第一伸缩杆1的下端与底座6的上侧面中部连接。底座6优选为一方形金属板。具体而言,移动平台还包括万向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移动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平移;/n第一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移动平台上侧面的中部连接;/n主传动杠杆,其中部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n第二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中部与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n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用于放置电动冲击钻;/n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动冲击钻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动冲击钻的开启与关闭;/n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为承插式伸缩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平台,沿水平方向设置,并沿水平方向平移;
第一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下端与所述移动平台上侧面的中部连接;
主传动杠杆,其中部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可转动连接;
第二伸缩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相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中部与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一端可转动连接;
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用于放置电动冲击钻;
所述主传动杠杆的第二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动冲击钻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电动冲击钻的开启与关闭;
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为承插式伸缩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梁底植筋可移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副传动杆,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下端可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龙赵军梁永强邱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