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945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该道路建造方法包括桩基施工过程和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其中:桩基施工过程包括,在既有承台周边施打多个围护桩,以对既有承台的周边土体进行加固;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包括,在相邻的既有承台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布置多个水泥搅拌桩,以对过渡路段中的土体进行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施工对既有承台及其连接的地铁高架桥以及周围建筑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地铁以隧道、高架桥等形式在城市区域内分布日趋完善,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在既有地铁线路的毗邻区域进行道路施工时,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例如,道路路基施工极易对周边既有地铁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而且,施工过程中的道路不均匀沉降问题也是影响既有地铁高架线路的直接隐患。在某项目中,施工道路需要垂直穿越既有地铁高架桥,此时,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施工对既有高架桥的影响?采取何种有效地施工方法?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施工对既有承台及其连接的地铁高架桥以及周围建筑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建造方法,包括桩基施工过程和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其中:所述桩基施工过程包括,在既有承台周边施打多个围护桩,以对所述既有承台的周边土体进行加固;所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包括,在相邻的所述既有承台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布置多个水泥搅拌桩,以对所述过渡路段中的土体进行加固。可选地,所述围护桩通过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制得。可选地,所述桩基施工过程中,在所述既有承台的两侧对称施工;所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中,由所述过渡路段的中间开始,逐步向两侧施工。可选地,在上述道路建造方法中还包括桩基单桩检测过程和垫层施工过程,其中:所述检测过程包括,对所述围护桩和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进行检测;所述围护桩和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所述垫层施工过程;所述垫层施工过程包括,在所述围护桩和所述水泥搅拌桩所在的区域上方铺筑30cm级配碎石作为垫层。可选地,在上述道路建造方法中还包括:在所述垫层的上方,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路堤填料;在所述路堤填料达到预设强度并检测合格后,在所述路堤填料的上方施作路面结构层。一种道路结构,包括多个围护桩和多个水泥搅拌桩,其中:多个所述围护桩分布在既有承台的周边;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分布在相邻的所述既有承台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可选地,每个所述既有承台的边缘和与其距离最近的所述围护桩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可选地,所述围护桩的桩径为2m至3m,桩长为7.5m至8.5m,桩间距为3m至4m。可选地,所述水泥搅拌桩的桩径为45cm至55cm,桩长为6.5m至7.5m,桩间距为1m至1.4m。可选地,在所述围护桩和所述水泥搅拌桩所在的区域上方铺筑有30cm级配碎石垫层;在所述垫层的上方设置有泡沫混凝土材质的路堤填料;在所述路堤填料的上方设置有路面结构层。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中,由于在既有承台的周围布置围护桩,在过渡路段中布置水泥搅拌桩,从而能够令道路施工对既有承台以及其所连接的地铁高架桥结构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影响较小,起到保护既有承台及周边建筑的作用。而且,本专利技术能够令道路施工中的路基加固处理效果良好,从而解决了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加固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结构及建造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施工对既有承台及其连接的地铁高架桥以及周围建筑的影响,而且,能够解决道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路基加固断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建造方法,包括桩基施工过程和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其中,桩基施工过程包括,在既有承台7周边施打多个围护桩4(其分布区域可参见图1中的虚线区域M),以对既有承台7的周边土体进行加固;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包括,在相邻的既有承台7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布置多个水泥搅拌桩5(即湿喷桩,其分布区域可参见图1中的虚线区域N),以对过渡路段中的土体进行加固。具体地,围护桩4通过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即MJS工法)制得。具体地,为了减少对既有承台产生不利影响,在上述桩基施工过程中,施打围护桩4时,需要注意在既有承台7的两侧对称施工;而且,在上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中,在过渡路段布置水泥搅拌桩5时,需要注意由过渡路段的中间开始,逐步向两侧施工。具体地,在上述道路建造方法中,还包括桩基单桩检测过程和垫层施工过程。其中:检测过程包括,对围护桩4和水泥搅拌桩5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进行检测,围护桩4和水泥搅拌桩5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垫层施工过程;该垫层施工过程包括,在围护桩4和水泥搅拌桩5所在的区域上方铺筑30cm级配碎石作为垫层3。进一步地,在上述道路建造方法中,还包括:在垫层3的上方,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路堤填料2;在路堤填料2达到预设强度并检测合格后,在路堤填料2的上方施作路面结构层1。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建造方法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既有承台周围MJS工法制得围护桩加固施工→道路中间过渡区域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级配碎石垫层施工→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堤填筑分层施工→道路结构层施工→验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道路结构,包括多个围护桩4和多个水泥搅拌桩5。其中:多个围护桩4分布在既有承台7的周边,可参见图1中的虚线区域M;多个水泥搅拌桩5分布在相邻的既有承台7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可参见图1中的虚线区域N。具体地,每个既有承台7的边缘和与其距离最近的围护桩4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m(该距离可参见图1和图2中的a)。具体地,每个围护桩4的桩径为2m至3m(优选为2.5m),桩长为7.5m至8.5m(优选为8m),桩间距为3m至4m(优选为3.5m)。具体地,每个水泥搅拌桩5的桩径为45cm至55cm(优选为50cm),桩长为6.5m至7.5m(优选为7m),桩间距为1m至1.4m(优选为1.2m)。具体地,在围护桩4和水泥搅拌桩5所在的区域上方铺筑有30cm级配碎石垫层3;在垫层3的上方设置有泡沫混凝土材质的路堤填料2;在路堤填料2的上方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施工过程和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其中:/n所述桩基施工过程包括,在既有承台(7)周边施打多个围护桩(4),以对所述既有承台(7)的周边土体进行加固;/n所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包括,在相邻的所述既有承台(7)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布置多个水泥搅拌桩(5),以对所述过渡路段中的土体进行加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施工过程和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其中:
所述桩基施工过程包括,在既有承台(7)周边施打多个围护桩(4),以对所述既有承台(7)的周边土体进行加固;
所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包括,在相邻的所述既有承台(7)之间的过渡路段中布置多个水泥搅拌桩(5),以对所述过渡路段中的土体进行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桩(4)通过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施工过程中,在所述既有承台(7)的两侧对称施工;
所述过渡路段施工过程中,由所述过渡路段的中间开始,逐步向两侧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桩基单桩检测过程和垫层施工过程,其中:
所述检测过程包括,对所述围护桩(4)和所述水泥搅拌桩(5)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进行检测;
所述围护桩(4)和所述水泥搅拌桩(5)的单桩承载力以及整体静载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所述垫层施工过程;
所述垫层施工过程包括,在所述围护桩(4)和所述水泥搅拌桩(5)所在的区域上方铺筑30cm级配碎石作为垫层(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彬王学结张文朱长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