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694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护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该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材料为无砂混凝土。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透水网格断面为“L”形,所述“L”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透水网格断面包含“L”形和“U”形;所述“L”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U”形断面透水网格上部两侧凸出部分均为导水坎。该生态护坡能够消减水力作用强度,避免坡面发生集中冲刷;有利于加快坡面排水速度,防止出现坡面径流侵蚀边坡;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边坡抗滑稳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坡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路工程的路基、路堑土质边坡、水利工程的堤身迎水坡面以及土坝背水坡面等边坡防护,较多采用混凝土骨架草皮护坡技术,旨在防止边坡受水力侵蚀,恢复生态植被。混凝土骨架草皮护坡技术,是在土质坡面上安置呈网格状布置的混凝土骨架,并在网格内植草的一项绿色护坡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骨架上截水坎的拦截、导水功能,减少坡面水力冲刷;并通过网格内植被根系的力学加固和地上生物量的水文效应,达到边坡防护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该项技术是集土力学、植物学、肥料学和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然而,这种以拦截、导水为核心技术的护坡结构,水力侵蚀坡面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骨架侧边土体冲蚀严重;边坡雨淋沟多有发生,特别是粘性土质开挖边坡,雨淋沟较发育。另外,地下水排出不畅,边坡浅层滑动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防护结构的开挖土质边坡、回填土质边坡坡面水力冲蚀和浅层滑动破坏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及其施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土质边坡受水力作用破坏,还能用于打造坡面生态景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上部设有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的材料为无砂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断面为“L”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包含“L”形和“U”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U”形透水网格上部两侧凸出部分均为导水坎。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坎顶面和一侧侧面均设有一层水泥砂浆抹面。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方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6.25m²;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人”字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12.5m²。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方形网格之间面积为6.25m²;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人”字形网格之间面积为12.5m²。进一步地,所述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水泥:碎石:水=1:5:0.4;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为16~31.5mm。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与边坡土接触面还铺设有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质量为10~15g/m2。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网格生态护坡还包括植被系统,植被系统包括透水网格上部植被和透水网格之间植被;所述透水网格上部植被包括覆盖在透水网格面层的土壤和绿色植物,所述透水网格之间的植被包括坡面土壤和绿色植物;所述覆盖在透水网格面层的土壤厚度不少于2cm,所述绿色植物为草本植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由坡顶排水沟、上述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和坡脚排水沟组成。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平整和清理坡面,然后开挖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的网格沟槽,且网格沟槽与坡顶截水沟和坡脚的排水沟连通;(2)在沟槽内铺设无纺土工布;(3)沿挖好的沟槽浇筑调配好的无砂混凝土,形成“L”形或“U”形断面透水网格(透水网格断面底部无需立模板浇筑,上部导水坎需立模板浇筑),然后养护;(4)导水坎顶面和一侧侧面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养护;(5)透水网格上部覆土,坡面种植草种植被,养护。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该透水网格生态护坡的透水网格采用无砂混凝土浇筑而成,无砂混凝土孔隙率大,具强透水性,降雨时雨水落到坡面上,雨水能够沿着透水网格往下排出,而不会在透水网格侧边产生大的下切力冲蚀边坡;且透水网格透水性好,降雨较多时雨水不会在坡面内堆积,坡面土壤不易流失。透水网格分别与坡顶和坡脚的排水沟连通,排水沟内的水来不及排出时,也能够沿着透水网格往下排出,减少排水压力。透水网格上部设有导水坎,且导水坎顶面和一侧侧面的抹面设计,使得导水坎能够限制集水面积,将一个透水网格内的集水导入透水网格,降低水力冲刷强度。边坡土壤含水量较大时,也能够通过透水网格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透水网格与边坡土接触面设有无纺土工布,起着反滤作用。该透水网格生态护坡上还设有植被系统,透水网格上覆盖土壤并种植草种,草种生长后根系能够紧固土壤并附着在透水网格上,避免土壤流失;同时能够搭配不同的草种种植,形成坡面景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透水网格生态护坡能够消减水力作用强度,避免坡面发生集中冲刷;有利于加快坡面排水速度,防止出现坡面径流侵蚀边坡;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提高边坡抗滑稳定安全性;有利于植被恢复,提升护坡工程景观效益;原材料易得且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实用性强,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L”形断面透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U”形断面透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解释:1-透水网格、101-导水坎、102-导水坎抹面、103-“L”形断面透水网格、104-“U”形断面透水网格,2-无纺土工布,3-植被,4-回填土,5-坡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1,透水网格1呈方形分布,透水网格1断面为“L”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6.25m²;所述“L”形透水网格103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101。所述透水网格1的材料为无砂混凝土;所述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水泥:碎石:水=1:5:0.4;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为16~31.5mm。其中,所述导水坎101顶面和一侧侧面均设有一层水泥砂浆导水坎抹面102;导水坎101能够限制集水面积,将一个方形网格内的集水导入透水网格1,减少水力冲刷强度。其中,所述“L”形断面透水网格103与边坡土接触面还铺设有无纺土工布2,无纺土工布2质量为10~15g/m2。无纺土工布2起着反滤作用。其中,所述透水网格生态护坡还包括植被系统,植被系统包括回填土4、肥料和草种,所述回填土4、肥料和草种混合,覆盖在透水网格1上,回填土4上部与坡面5平齐、下部进入透水网格1表层不少于2cm,草种种植在土壤内。有利于草种生长后根系能够紧固土壤并附着在“L”形透水网格103上,能够有效避免土壤流失。施工时先平整清理好坡面5;再在坡面开挖断面尺寸为40×45cm(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上部设有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的材料为无砂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包括透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或“人”字形布置,透水网格断面上部设有导水坎;所述透水网格的材料为无砂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透水网格在坡面上呈方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断面为“L”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透水网格在坡面呈“人”字形布置,所述透水网格断面包含“L”形和“U”形;所述“L”形透水网格上部一侧凸出部分为导水坎,所述“U”形透水网格上部两侧凸出部分均为导水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导水坎顶面和一侧侧面均设有一层水泥砂浆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透水网格呈方形布置时,方形网格之内面积不大于6.25m²;所述透水网格呈“人”字形布置时,“人”字形网格之间面积不大于12.5m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网格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无砂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水泥:碎石:水=1:5:0.4;水泥为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俊峰章朝峰麻夏徐桂珍潘乐段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