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65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到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和加热罐,所述搅拌罐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转轴与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曲面叶轮,所述加热罐和搅拌罐通过底部的U型连接管相连,所述搅拌罐底部的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加热罐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且外壁设有控制面板和加热套,所述加热罐的外部通过两条气体管道分别连接有真空泵和氮气膜组,所述真空泵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真空挡板阀,所述氮气膜组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氮气充气阀。本装置操作简单、原料混合均匀且反应充分,同时采用氮气保护加热可有效防止复合催化剂氧化变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
,具体地涉及到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乙烯基醚类单体可以作为活性稀释剂用于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和不饱和聚酯等体系,在电子材料、油墨、印刷、涂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正因为如此,乙烯基醚类化合物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内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至今单体生产还未实现工业化,市售产品都是国外进口分装的,迅速开发我国的乙烯基醚类系列产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制备乙烯基醚类化合物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乙炔法,即在高压下由醇与乙炔气体直接反应制得,其中最常用到的催化剂便是强碱性的碱金属化合物的复合催化剂。然而这类碱金属化合物在制备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导致催化活性大大降低。为此,亟需一种高效、便捷的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便于现场便捷、快速的对原料进行混合反应,方便及时将反应后的产物隔绝氧气保护,从而保证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和加热罐,所述搅拌罐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转轴与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曲面叶轮,所述加热罐和搅拌罐通过底部的U型连接管相连,所述U型连接管上靠近搅拌罐的一侧设有出液阀、且靠近加热罐的一侧设有进液阀,所述搅拌罐底部的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加热罐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且外壁设有控制面板和加热套,所述加热罐顶部设有排气管、且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加热罐的外部通过两条气体管道分别连接有真空泵和氮气膜组,所述真空泵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真空挡板阀,所述氮气膜组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氮气充气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WZP-PT100防水防腐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加热罐内液体的温度。优选的,所述液位传感器采用LH硬杆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加热罐内液位的高度。优选的,所述曲面叶轮上沿周向均布有八条导流叶片,且所有导流叶片均沿顺时针方向弯折,实现三维立体、螺旋状的混合,使搅拌更均匀,提高搅拌效率。优选的,所述曲面叶轮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还包括能够使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正常使用的其它组件,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另外,本技术中未加限定的装置或组件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关闭所有阀门,从搅拌罐顶部的进料口加入原料,启动搅拌器,搅拌一段时间待混合充分后,打开真空挡板阀同时启动真空泵,将加热罐内部的空气抽出,打开搅拌罐底部的出液阀和加热罐底部的进液阀,原料溶液经U型连接管进入加热罐,原料溶液中的杂质可被过滤网过滤掉,关闭进液阀和真空挡板阀后,打开氮气充气阀,将氮气膜组产生的氮气加入到加热罐中,此时加热套开始工作,控制面板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加热罐内液体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当加热罐内压力过大时,加热罐顶部的安全阀自动打开,将罐内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待反应充分后将产物从出料口排出,通过控制面板查看液位传感器检测到加热罐内的液位数据,待排液完成后,一个制备周期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操作简单、原料混合均匀且反应充分,同时采用氮气保护加热可有效防止复合催化剂氧化变质,从而保证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罐,2.加热罐,3.转轴,4.曲面叶轮,5.减速电机,6.温度传感器,7.液位传感器,8.控制面板,9.真空泵,10.真空挡板阀,11.氮气膜组,12.氮气充气阀,13.U型连接管,14.出液阀,15.进液阀,16.排气管,17.安全阀,18.过滤网,19.加热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地描述,在此处的描述仅仅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1和加热罐2,所述搅拌罐1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转轴3与搅拌罐1外部的减速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3的下端设有曲面叶轮4,所述加热罐2和搅拌罐1通过底部的U型连接管13相连,所述U型连接管13上靠近搅拌罐1的一侧设有出液阀14、且靠近加热罐2的一侧设有进液阀15,所述搅拌罐1底部的管口设有过滤网18,所述加热罐2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6和液位传感器7、且外壁设有控制面板8和加热套19,所述加热罐2顶部设有排气管16、且所述排气管16上设有安全阀17,所述加热罐2的外部通过两条气体管道分别连接有真空泵9和氮气膜组11,所述真空泵9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真空挡板阀10,所述氮气膜组11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氮气充气阀12,所述温度传感器6和液位传感器7均与控制面板8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采用WZP-PT100防水防腐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加热罐2内液体的温度。所述液位传感器7采用LH硬杆液位传感器,用以检测加热罐2内液位的高度。所述曲面叶轮4上沿周向均布有八条导流叶片,且所有导流叶片均沿顺时针方向弯折,实现三维立体、螺旋状的混合,使搅拌更均匀,提高搅拌效率。所述曲面叶轮4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用寿命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关闭所有阀门,从搅拌罐1顶部的进料口加入原料,启动搅拌器,搅拌一段时间待混合充分后,打开真空挡板阀10同时启动真空泵9,将加热罐2内部的空气抽出,打开搅拌罐1底部的出液阀14和加热罐2底部的进液阀15,原料溶液经U型连接管13进入加热罐2,原料溶液中的杂质可被过滤网18过滤掉,关闭进液阀15和真空挡板阀10后,打开氮气充气阀12,将氮气膜组11产生的氮气加入到加热罐2中,此时加热套19开始工作,控制面板8通过温度传感器6实时监测加热罐2内液体的温度,使温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当加热罐2内压力过大时,加热罐2顶部的安全阀17自动打开,将罐内多余的气体通过排气管16排出,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待反应充分后将产物从出料口排出,通过控制面板8查看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加热罐2内的液位数据,待排液完成后,一个制备周期完成。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和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转轴与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曲面叶轮,所述加热罐和搅拌罐通过底部的U型连接管相连,所述U型连接管上靠近搅拌罐的一侧设有出液阀、且靠近加热罐的一侧设有进液阀,所述搅拌罐底部的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加热罐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且外壁设有控制面板和加热套,所述加热罐顶部设有排气管、且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加热罐的外部通过两条气体管道分别连接有真空泵和氮气膜组,所述真空泵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真空挡板阀,所述氮气膜组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氮气充气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乙烯基醚类制备用复合催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罐和加热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转轴与搅拌罐外部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曲面叶轮,所述加热罐和搅拌罐通过底部的U型连接管相连,所述U型连接管上靠近搅拌罐的一侧设有出液阀、且靠近加热罐的一侧设有进液阀,所述搅拌罐底部的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加热罐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且外壁设有控制面板和加热套,所述加热罐顶部设有排气管、且所述排气管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加热罐的外部通过两条气体管道分别连接有真空泵和氮气膜组,所述真空泵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真空挡板阀,所述氮气膜组连接的气体管道上设有氮气充气阀,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冬王志敏宁光忠闫振邦田华赵肖松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新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