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40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在后续介质的前端被分离辊挡住时会挠曲,并且有时会成为之后引起卡纸的主要原因。介质进给装置具备第一进给辊和第二进给辊以及第一分离辊和第二分离辊。并且,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一弯曲形成部。第一弯曲形成部在进给方向上进给辊与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宽度方向上第一分离辊与第二分离辊之间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与介质接触的部位位于比进给辊的外周面更靠进给辊的旋转中心方向的位置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进给介质的介质进给装置以及具备介质进给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中设置有进给介质的进给装置。在进给装置中,作为分离介质的方式,有时采用通过被赋予旋转阻力或反转方向的扭矩的分离辊与向介质传送方向旋转的进给辊来夹持介质而送出的方式。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进给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110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进给装置有时采用与载置于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最下方的介质即最下面的介质接触而将该介质送出的方式。以下,将被送出的最下方的介质称为先行介质,将处于该先行介质之上的介质称为后续介质。在先行介质被送出时,通过先行介质与后续介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后续介质也要被送出。此时,虽然后续介质的前端被分离辊挡住,但在后续介质的刚性较低的情况下,有时其前端会在分离辊与进给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沿进给方向挠曲,而成为之后引起卡纸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多张介质;多个进给辊,通过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的最下方的介质接触并旋转而进给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以及多个分离辊,设置于与所述进给辊对置的位置,将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分离,多个所述进给辊包括第一进给辊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给辊在与介质的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第二进给辊,多个所述分离辊包括与所述第一进给辊对置的第一分离辊以及与所述第二进给辊对置的第二分离辊,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一弯曲形成部,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离辊与所述第二分离辊之间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上述介质进给装置,朝向所述读取单元进给介质,具备所述读取单元的装置主体被支承部支承且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支承部能够进行姿态变化,所述支承部与载置装置的载置面接触,所述装置主体能够切换以下姿态:非使用时的姿态即第一姿态;通过所述读取单元进行原稿读取时的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投影面积比所述第一姿态大的第二姿态;以及通过所述读取单元进行原稿读取时的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投影面积比所述第二姿态大的第三姿态,在所述装置主体采取所述第二姿态时,不进行所述进给准备动作,在所述装置主体采取所述第三姿态时,进行所述进给准备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第二姿态且前盖打开的状态的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装置主体的姿态的变化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不具备第一弯曲形成部的结构的课题的进给辊及分离辊附近的侧剖视图。图6是图9的A-A剖视图,并且是各弯曲形成部采取第一状态的图。图7是图9的A-A剖视图,并且是各弯曲形成部采取第二状态的图。图8是进给辊及分离辊附近的立体图。图9是进给辊及分离辊附近的正视图。图10是示出第一弯曲形成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输送辊对附近的立体图。图12是输送辊对附近的剖视图。图13是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第三姿态的状态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路径的剖视图。图14是示出进给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扫描仪;2…装置主体;3…下部单元;4…上部单元;4a…框体;5…支承台;5a…臂部;5b…旋转轴;6…进给口;7…操作面板;8…切换杆;9…原稿进给装置;10…上盖;11…原稿引导部件;11a…第一上游连接部;11b…第二上游连接部;12a、12b…边缘引导件;13…范围限制部;14…进给辊;14A…第一进给辊;14B…第二进给辊;15…分离辊;15A…第一分离辊;15B…第二分离辊;16…输送辊对;16a…输送驱动辊;16b…输送从动辊;16c…驱动辊轴;17…排出辊对;17a…排出驱动辊;17b…排出从动辊;17c…驱动辊轴;18…排出口;19…前盖;19a…主体部;20…读取部;20A…上部传感器单元;20B…下部传感器单元;21A、21B…传感器模块;22A、22B…背景板;23…壳体;23a…第一下游连接部;23b…第二下游连接部;25…控制部;26…进给辊驱动电机;27…分离辊驱动电机;29…设置引导件;29a…旋转轴;31…挡板;31…旋转轴;32…单向离合器;33…扭矩限制器;39…按压部;40…从动辊;42…第四弯曲形成部;43A…第二弯曲形成部;43B…第三弯曲形成部;45…第一弯曲形成部;46…第一弯曲形成部(变形例);47…弹性板;47a…前端部;48…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简要说明。第一方式所涉及的介质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载置多张介质;多个进给辊,通过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的最下方的介质接触并旋转而进给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以及多个分离辊,设置于与所述进给辊对置的位置,将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分离,多个所述进给辊包括第一进给辊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给辊在与介质的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第二进给辊,多个所述分离辊包括与所述第一进给辊对置的第一分离辊以及与所述第二进给辊对置的第二分离辊,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一弯曲形成部,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离辊与所述第二分离辊之间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根据本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在后续介质的前端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而使得所述进给方向的刚性提高。由此,能够抑制后续介质的前端在所述分离辊与所述进给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沿所述进给方向挠曲,进而能够抑制卡纸。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二弯曲形成部及第三弯曲形成部,所述第二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分离辊向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方向即第一方向远离的位置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与介质接触的部位位于比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更靠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方向的位置的状态,所述第三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分离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远离的位置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根据本方式,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介质载置部,载置多张介质;/n多个进给辊,通过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的最下方的介质接触并旋转而进给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以及/n多个分离辊,设置于与所述进给辊对置的位置,将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分离,/n多个所述进给辊包括第一进给辊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给辊在与介质的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第二进给辊,/n多个所述分离辊包括与所述第一进给辊对置的第一分离辊以及与所述第二进给辊对置的第二分离辊,/n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一弯曲形成部,/n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离辊与所述第二分离辊之间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7 JP 2019-1768981.一种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载置多张介质;
多个进给辊,通过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的最下方的介质接触并旋转而进给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以及
多个分离辊,设置于与所述进给辊对置的位置,将所述最下方的介质从载置于所述介质载置部的多张介质中分离,
多个所述进给辊包括第一进给辊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进给辊在与介质的进给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的第二进给辊,
多个所述分离辊包括与所述第一进给辊对置的第一分离辊以及与所述第二进给辊对置的第二分离辊,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一弯曲形成部,
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分离辊与所述第二分离辊之间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进给装置具备对介质形成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弯曲的第二弯曲形成部及第三弯曲形成部,
所述第二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分离辊向所述宽度方向中的一方向即第一方向远离的位置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与介质接触的部位位于比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更靠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方向的位置的状态,
所述第三弯曲形成部在所述进给方向上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位置的上游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分离辊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远离的位置与介质接触,并且维持在所述进给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进给辊的旋转中心之间与介质接触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形成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曲形成部和所述第三弯曲形成部通过用户操作而能够切换在介质形成弯曲的第一状态以及相比所述第一状态位于从介质的进给路径退避的方向的第二状态。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阳一郎并木政树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