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621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呼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板,装置主体和底板之间连接有竖杆和定位筒,竖杆和定位筒相背一侧的端部分别与装置主体、底板的表面相熔接,定位筒的一侧表面上旋接有手阀,竖杆和定位筒相对应的壁面上分别熔接有卡块和限位块,限位块内部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滑动槽,装置主体的后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杆,通过侧向转动的顶板,可令两侧展开的布帘构成一定的隔挡布帘,快速有效的保护患者隐私,利用两个顶板的闭合操作,使得顶板、布帘构成一定的空间将装置主体连带着下方的竖杆、定位筒等构件包裹在内,在非使用状态时,能够对装置主体的外部有着较好的防护隔尘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常会使用到各种配套的呼吸装置,其中就包括呼吸机装置,呼吸机装置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而现有的呼吸机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病房空间有限,放置仪器后,空间将进一步减少,个人隐私容易暴露在外,并且在非使用状态时,对呼吸机装置的外部没有较好的防护操作,令其易受到外部杂尘的污染,对后续使用过程造成影响,实用性较差,没有更多的调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装置,具有较好使用实用性和更多调节效果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板,装置主体和底板之间连接有竖杆和定位筒,竖杆和定位筒相背一侧的端部分别与装置主体、底板的表面相熔接,定位筒的一侧表面上旋接有手阀,竖杆和定位筒相对应的壁面上分别熔接有卡块和限位块,限位块内部设有与卡块相匹配的滑动槽,装置主体的后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侧对称分布有顶板、布帘,连接杆表面上靠近顶板的位置处熔接有转接块,顶板与转接块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定位筒内侧壁面上靠近手阀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旋壳,并且旋壳内壁上设有的纹路与手阀外壁上的螺纹相契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顶板的内部通过滑槽和滑块滑动连接有钩块,布帘通过挂绳挂接于钩块上,布帘与挂绳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为L形构件,并且两个顶板均为半圆板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竖杆的外侧设置有置物盘,置物盘与竖杆为一体式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呼吸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底板下表面的四角位置处安装有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侧向转动的顶板,可令两侧展开的布帘构成一定的隔挡布帘,快速有效的保护患者隐私,利用两个顶板的闭合操作,使得顶板、布帘构成一定的空间将装置主体连带着下方的竖杆、定位筒等构件包裹在内,在非使用状态时,能够对装置主体的外部有着较好的防护隔尘作用,同时通过竖杆、定位筒之间的相对移动能力,可依据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需求进行对装置主体的高度调整,增加了呼吸机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扇形板与布帘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俯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竖杆;3、定位筒;4、底板;5、连接杆;6、顶板;7、布帘;8、置物盘;9、转接块;10、滑槽;11、滑块;12、钩块;13、挂绳;14、限位块;15、卡块;16、手阀;17、旋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装置主体1和底板4之间连接有竖杆2和定位筒3,竖杆2和定位筒3相背一侧的端部分别与装置主体1、底板4的表面相熔接,定位筒3的一侧表面上旋接有手阀16,竖杆2和定位筒3相对应的壁面上分别熔接有卡块15和限位块14,限位块14内部设有与卡块15相匹配的滑动槽,装置主体1的后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侧对称分布有顶板6、布帘7,连接杆5表面上靠近顶板6的位置处熔接有转接块9,顶板6与转接块9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调节组件,增加了呼吸机装置的使用实用性和更多功能性效果。具体的,定位筒3内侧壁面上靠近手阀16的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旋壳17,并且旋壳17内壁上设有的纹路与手阀16外壁上的螺纹相契合,本实施例中,手阀16的端部设有凸起,而竖杆2壁面上与凸起相对应的位置处为平面状,并且在平面状的表面上竖向分布有多个凸块,凸起和凸块相互接触,配合手阀16的旋合效果,保证了对调整高度后的竖杆2、装置主体1有着较好的稳固效果。具体的,顶板6的内部通过滑槽10和滑块11滑动连接有钩块12,布帘7通过挂绳13挂接于钩块12上,布帘7与挂绳13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布帘7相对于顶板6有着一定的自身滑动调整能力,方便人员操作,同时在后期可快速将布帘7取下进行定时的清洁更换。具体的,连接杆5为L形构件,并且两个顶板6均为半圆板结构,本实施例中,L形构件的连接杆5保证了两个顶板6间可进行正常的大程度闭合操作,对非使用状态时的整个呼吸机装置有着较好的防护隔尘效果。具体的,竖杆2的外侧设置有置物盘8,置物盘8与竖杆2为一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人员可将需要使用到的一些辅助用具提前放置在置物盘8上,方便人员的取用,使后续过程稳定有序的进行。具体的,底板4下表面的四角位置处安装有滑轮,本实施例中,滑轮的存在,方便人员对整个呼吸机装置的移动操作,保证了治疗过程快速有序的进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利用底板4底部的滑轮可将整个呼吸机装置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进行应用,根据实际需要,转离手阀16的部分,将竖杆2连带着装置主体1向上抬起,当装置主体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处后,再将手阀16旋接进内部的旋壳17中对装置主体1的高度位置进行限定,然后手转顶板6的部分将两侧的顶板6向外侧翻动,令两部分布帘7呈同一直线状态,具有一定的隔挡效果,保护了病人的治疗隐私,将需要用到的用具放置在置物盘8上,方便进行取用,对装置主体1上的各类管件进行连接操作,保证了后续呼吸治疗操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在治疗完成后,对各构件进行复位,然后令两侧的底板4向两者之间的位置进行转动,使顶板6、布帘7构成一定的空间将装置主体1连带着下方的竖杆2、定位筒3等构件包裹在内,对装置主体1形成一定的防护隔尘作用,保证了对呼吸机装置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装置主体(1)和底板(4)之间连接有竖杆(2)和定位筒(3),竖杆(2)和定位筒(3)相背一侧的端部分别与装置主体(1)、底板(4)的表面相熔接,定位筒(3)的一侧表面上旋接有手阀(16),竖杆(2)和定位筒(3)相对应的壁面上分别熔接有卡块(15)和限位块(14),限位块(14)内部设有与卡块(15)相匹配的滑动槽,装置主体(1)的后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侧对称分布有顶板(6)、布帘(7),连接杆(5)表面上靠近顶板(6)的位置处熔接有转接块(9),顶板(6)与转接块(9)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装置主体(1)和底板(4)之间连接有竖杆(2)和定位筒(3),竖杆(2)和定位筒(3)相背一侧的端部分别与装置主体(1)、底板(4)的表面相熔接,定位筒(3)的一侧表面上旋接有手阀(16),竖杆(2)和定位筒(3)相对应的壁面上分别熔接有卡块(15)和限位块(14),限位块(14)内部设有与卡块(15)相匹配的滑动槽,装置主体(1)的后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两侧对称分布有顶板(6)、布帘(7),连接杆(5)表面上靠近顶板(6)的位置处熔接有转接块(9),顶板(6)与转接块(9)通过阻尼轴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筒(3)内侧壁面上靠近手阀(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金娥王治国郭浩赵静孙建荣梁新乐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