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
,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及防伪产品。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利用扫描和复印等手段产生的伪造,钞票、证卡和产品包装等各类高安全或高附加值印刷品中广泛采用了全息防伪技术作为光学防伪技术的解决方案,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上世纪末,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全息防伪技术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数字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合成全息图的制作。全息摄影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空间光调制设备、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和设备的综合利用,使得自动化拍摄“点阵”全息图成为可能,数字合成全息图应运而生,如何制作大视场、全视差的数字全息图成为世界各国全息防伪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全视差图像的具体效果是指在与所观察平面的法线方向呈锐角的任意观察角度范围内人眼都能够看到图像内容,且不同角度对应的图像内容是不同的,即全角度范围内的双眼视差。全视差防伪技术是当前一线大众光学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当前采用的全息技术中还有一类是利用图案化的全息微结构的衍射作用,对入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n基材,该基材包括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形成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表面微结构层,至少部分所述表面微结构层至少包括微棱镜的第一集合,所述微棱镜同时具备折射和反射功能,/n其中,第一图案的每一像素与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微棱镜的折射照明光斑相对应,使得:/n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一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距第一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图案;/n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二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一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防伪元件,包括:
基材,该基材包括相互对立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形成在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表面微结构层,至少部分所述表面微结构层至少包括微棱镜的第一集合,所述微棱镜同时具备折射和反射功能,
其中,第一图案的每一像素与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微棱镜的折射照明光斑相对应,使得: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一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距第一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图案;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二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一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距第二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图案;以及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能够分别观察到所述第一图案的虚像,
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第二表面所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表面微结构至少还包括所述微棱镜的第二集合,第二图案的每一像素与所述微棱镜的第二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微棱镜的折射照明光斑相对应,使得: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一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二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距第三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二图案;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第二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第二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距第四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提供形成所述第二图案;以及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能够分别观察到所述第二图案的虚像,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与所述第二图案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伪元件,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表面微结构层包括所述微棱镜的N个集合,N个图案的第i图案的每一像素与所述微棱镜的N个集合的第i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相对应,使得:
在所述第一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N个集合的第i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二表面相距第i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i图案;
在所述第二侧照明所述光学防伪元件时,所述微棱镜的N个集合的第j集合的折射照明光斑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距第j距离处的平面内的接收载体上形成所述第j图案;以及
在所述光学防伪元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能够分别观察到在不同深度的所述N个图案的虚像,
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i为从1到N的正整数,j为从1到N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利,孙凯,张巍巍,朱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