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磊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600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包括至少一个的颌骨截骨单元以及三个颌骨就位单元,所述的颌骨截骨单元与患者的牙面,以及颌骨的颊侧面吻合,截骨单元就位时,所述的牙面区域保证就位精确,截骨单元的牙列近远中端面作为截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患者颌骨病变区域的切割路径相吻合,颌骨就位单元包括三个部分: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和远中线端单元以及模拟修复颌骨缺损的骨修复单元,近中线端单元和远中线端单元与患者颌骨完全吻合,三个单元用于手术前弯制预成形的钛板,弯制完成后于骨修复单元上制作两个以上的定位孔,用于辅助钛板就位,从而保证了拼和各段骨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
本技术属于手术工具
;具体是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
技术介绍
口腔颌骨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颌骨的手术切除之后往往需要皮瓣参与面部及口腔的重建修复。游离皮瓣修复口内缺损需要依靠血管吻合为皮瓣提供有效血供,传统的血管吻合需要在面颈部皮肤做切口,解剖下颌骨下方的血管,与皮瓣的血管吻合,术后会在皮肤表面留有手术疤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口腔颌面外科病人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无法接受手术疤痕对外貌美观的影响。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于患者口内做切口,在口内进行血管吻合,避免在皮肤表面留有手术疤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术前模拟手术,设计截骨、打印模型、预弯钛板、设计截骨导板、成型导板、就位导板,用术前模拟结果指导术中实施,提高了手术精确性以及术后的美观效果。但是传统数字化外科技术对于导板的设计主要基于颌骨CT,依靠颌骨表面就位,颌骨表面虽有弧度,但并没有形态复杂的结构,精确性较差,同时,为了保证就位准确,往往需要覆盖大面积骨组织,暴露较多骨面,在下颌骨区域,需要覆盖下颌骨下缘,甚至是舌侧面,这种导板主要适用于口外切口,若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口内切口,操作难度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具有精度高、效果好、操作难度低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包括至少一个的颌骨截骨单元以及三个颌骨就位单元,所述的颌骨截骨单元与患者的牙面以及颌骨的颊侧面吻合,截骨单元就位时,所述的牙面区域保证就位精确,截骨单元的牙列近远中端面作为截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患者颌骨病变区域的切割路径相吻合。颌骨就位单元包括三个部分: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和剩余颌骨的远中线端单元以及模拟修复颌骨缺损的骨修复单元,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和远中线端单元与患者颌骨对应区域完全吻合。骨修复单元上有2个定位孔,用于辅助钛板就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颌骨截骨单元应覆盖患者的至少2个牙位的牙面区域,依靠牙齿形态的复杂保证导板就位的精确,覆盖牙面数越多,导板就位后精确性越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牙面区域应包括颊侧面、咬合面以及舌侧面,咬合面以及舌侧面的厚度不应超过0.5mm,较薄的树脂材料使得该处模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兼顾牙面精度的同时,避免因为牙面倒凹原因导致导板无法就位,同时就位后能够有效的固定在术前设计的位置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除了牙齿咬合面以及舌侧面以外的区域应保证有2mm以上的厚度,保证导板具有一定的强度,不至于变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颌骨就位单元中的骨修复单元是完全按照颌骨断端原有位置设计,将骨修复单元与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和远中线端单元连为一体,与颌骨断端的原有位置完全贴合,用于手术前弯制预先成形的钛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颌骨就位单元中的骨修复单元的定位孔于钛板弯制成功后制作,定位孔位置与弯制的钛板在对应位置的空洞相吻合,其作用是在完成截骨操作后,可将钛板与骨修复单元通过定位孔固定为一体,就位于颌骨缺损位置,根据钛板就位时是否与颌骨断端贴合判断颌骨缺损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保证钛板按照术前设计的方式就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导板覆盖面积较小,更加适宜用于口内颌骨截骨操作;2.增加了依靠牙齿固位,导板就位依靠牙齿表面的复杂结构特征,就位更加准确,不易产生偏差;3.牙齿各个表面存在弧度,就位方向上存在倒凹,就位后容易固定,不易移位;4.颌骨就位导板保证了预弯钛板能够按照术前设计的位置就位,保证颌骨修复后各个颌骨断端连接后相对位置的准确。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中手术导板3D模型示意图。图2为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中颌骨截骨导板模型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中颌骨截骨导板模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中颌骨就位模型上预先弯制钛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中钛板与骨修复单元固定为一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包括至少一个的颌骨截骨单元101以及三个颌骨就位单元: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远中线端单元102和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104以及模拟修复颌骨缺损的骨修复单元103。参见图2,图3,为图1中颌骨截骨单元101,放置于颌骨模型上的示意图。参见图2,颌骨截骨单元,即颌骨截骨导板组成包括牙齿颊侧面201,咬合面202,以及颌骨面203,牙齿的舌侧面在图上无法显示。截骨单元的牙列近远中端面204,205作为截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患者颌骨病变区域的切割路径相吻合。参见图3,为沿图2中线I-I',剖开得到的颌骨截骨导板的剖面图,可见颌骨截骨导板的组成为牙齿颊侧面201,咬合面202,舌侧面301,以及颌骨面203。牙齿的颊侧面、咬合面、舌侧面以及颌骨面分别于与患者的三个牙面以及颌骨的颊侧面吻合,截骨单元就位时,相比于颌骨面203的平滑,牙齿颊侧面201,咬合面202,舌侧面301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能够有效保证就位精确。颌骨截骨单元要求覆盖患者的至少2个牙位的牙面区域,依靠牙齿形态的复杂保证导板就位的精确。即图2图3中的牙齿颊侧面201,咬合面202,舌侧面301位置覆盖不少于2颗牙齿的牙面,本实施例中覆盖牙齿牙面数为6,覆盖牙面数越多,导板就位后精确性越好。参见图3,咬合面202以及舌侧面301的厚度不应超过0.5mm,本实例厚度为0.5mm,较薄的树脂材料使得该处模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兼顾牙面精度的同时,避免因为牙面倒凹原因导致导板无法就位,同时就位后能够有效的固定在术前设计的位置上。参见图3,颌骨截骨单元除了牙齿咬合面以及舌侧面以外的区域,也就是201,203,应保证有2mm以上的厚度,本实例中的厚度为2mm,保证导板具有一定的强度,不至于变形。参见图4,为图1中3个颌骨就位单元远中线端单元102、近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颌骨截骨单元(101)以及三个颌骨就位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的颌骨截骨单元(101)以及三个颌骨就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骨截骨单元(101)与患者的牙面以及颌骨的颊侧面吻合,截骨单元就位时,牙面区域保证就位精确,截骨单元的牙列近远中端面作为截骨的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患者颌骨病变区域的切割路径相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骨就位单元包括三个部分: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104)和剩余颌骨的远中线端单元(102)以及模拟修复颌骨缺损的骨修复单元(103),截骨后剩余颌骨的近中线端单元(104)和远中线端单元(102)与患者颌骨对应区域完全吻合,骨修复单元上有2个定位孔,用于辅助钛板(401)就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应用于口内吻合技术的新型颌骨手术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骨截骨单元(101)应覆盖患者的至少2个牙位的牙面区域,依靠牙齿形态的复杂保证导板就位的精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磊吴志远吕晓鸣石妍伍文杰张杰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郑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