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97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包括中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板相对两端面,所述中板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内腔、套管、移动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内腔开在所述中板内,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中板底面,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套管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板与所述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随时移动位置,移动方便,使用时稳固,不使用时可以向上翻转,减少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
本技术属于一种摄影床
,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
技术介绍
X射线诊断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刨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其主要依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那么通过人体后的X射线量就不一样,这样便携带了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根据阴影浓淡的对比,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病理诊断,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分是否正常,现在的摄影床不只是固定在一个位置,根据X光机设备的使用方式需要随时将摄影床移动走,现在的摄影床都是较重的结构,并且移动起来很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本文中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包括中板以及侧板,所述侧板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板相对两端面,所述中板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内腔、套管、移动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内腔开在所述中板内,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中板底面,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内腔与所述套管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板与所述侧板上。优选的,所述移动部,主要包括:侧孔、驱动杆、底孔、传动杆、齿轮、螺杆、支撑杆、圆孔、内螺纹块、底板以及万向轮;所述侧孔开在所述内腔内侧端面,所述驱动杆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侧孔内,所述底孔开在所述内腔内底面,所述传动杆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底孔内,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一端以及所述传动杆上端且之间相啮合,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下端,所述圆孔开在所述支撑杆上端,所述支撑杆插装连接在所述套管内,所述内螺纹块设置在所述圆孔内且螺纹套装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下端,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下表面。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主要包括:滑槽、滑块、底杆、磁铁、插槽、顶槽以及插块;所述滑槽开在所述中板与所述侧板底面,所述滑块滑动嵌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底杆设置在所述滑块下端面,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滑块相对两端面以及所述滑槽内侧表面,所述插槽开在所述侧板侧端面,所述顶槽开在所述中板上表面,所述插块嵌装在所述顶槽内且一端插装连接在插槽内。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截面呈T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插块截面呈L字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可以随时移动位置,移动方便,使用时稳固,不使用时可以向上翻转,减少占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的俯视剖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的齿轮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的插块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上各图中,1、中板;2、侧板;3、内腔;4、套管;5、侧孔;6、驱动杆;7、底孔;8、传动杆;9、齿轮;10、螺杆;11、支撑杆;12、圆孔;13、内螺纹块;14、底板;15、万向轮;16、滑槽;17、滑块;18、底杆;19、磁铁;20、插槽;21、顶槽;22、插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4可知,本方案包括中板1以及侧板2,所述侧板2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板1相对两端面,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内腔3、套管4、移动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内腔3开在所述中板1内,所述套管4设置在所述中板1底面,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内腔3与所述套管4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所述移动部,主要包括:侧孔5、驱动杆6、底孔7、传动杆8、齿轮9、螺杆10、支撑杆11、圆孔12、内螺纹块13、底板14以及万向轮15;所述侧孔5开在所述内腔3内侧端面,所述驱动杆6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侧孔5内,所述底孔7开在所述内腔3内底面,所述传动杆8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底孔7内,所述齿轮9设置在所述驱动杆6一端以及所述传动杆8上端且之间相啮合,所述螺杆10设置在所述传动杆8下端,所述圆孔12开在所述支撑杆11上端,所述支撑杆11插装连接在所述套管4内,所述内螺纹块13设置在所述圆孔12内且螺纹套装连接在所述螺杆10上,所述底板14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1下端,所述万向轮15设置在所述底板14下表面;所述支撑部,主要包括:滑槽16、滑块17、底杆18、磁铁19、插槽20、顶槽21以及插块22;所述滑槽16开在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底面,所述滑块17滑动嵌装在所述滑槽16内,所述底杆18设置在所述滑块17下端面,所述磁铁19设置在所述滑块17相对两端面以及所述滑槽16内侧表面,所述插槽20开在所述侧板2侧端面,所述顶槽21开在所述中板1上表面,所述插块22嵌装在所述顶槽21内且一端插装连接在插槽20内;所述滑块17与所述滑块17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插块22截面呈L字形结构。具体使用时:需要移动位置时,转动驱动杆6,使齿轮9传动,带动传动杆8,传动杆8下端的螺杆10进行旋转,支撑杆11会通过圆孔12内的内螺纹块13向下移动,通过万向轮15将中板1与侧板2下端的底杆18支撑起,这样直接通过万向轮15来进行移动,如果移动到一旁,暂时不需要使用时,将底杆18通过滑块17在滑槽16内移动到中板1内的滑槽16内,并通过磁铁19吸附固定,然后将侧板2向上翻转至垂直,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的占用空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包括中板(1)以及侧板(2),所述侧板(2)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板(1)相对两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支撑结构;/n所述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内腔(3)、套管(4)、移动部以及支撑部;/n所述内腔(3)开在所述中板(1)内,所述套管(4)设置在所述中板(1)底面,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内腔(3)与所述套管(4)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包括中板(1)以及侧板(2),所述侧板(2)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中板(1)相对两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主要包括:内腔(3)、套管(4)、移动部以及支撑部;
所述内腔(3)开在所述中板(1)内,所述套管(4)设置在所述中板(1)底面,所述移动部设置在所述内腔(3)与所述套管(4)内,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中板(1)与所述侧板(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移动的摄影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主要包括:侧孔(5)、驱动杆(6)、底孔(7)、传动杆(8)、齿轮(9)、螺杆(10)、支撑杆(11)、圆孔(12)、内螺纹块(13)、底板(14)以及万向轮(15);
所述侧孔(5)开在所述内腔(3)内侧端面,所述驱动杆(6)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侧孔(5)内,所述底孔(7)开在所述内腔(3)内底面,所述传动杆(8)转动套装连接在所述底孔(7)内,所述齿轮(9)设置在所述驱动杆(6)一端以及所述传动杆(8)上端且之间相啮合,所述螺杆(10)设置在所述传动杆(8)下端,所述圆孔(12)开在所述支撑杆(11)上端,所述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耐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