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栋专利>正文

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613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8
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适用于消防、建筑安装、攀岩和体能训练等领域,其包括机体、旋转轮、齿轮阻尼体、中心轴、转动盘、端盖以及缓降绳组件构成。缓降绳环绕旋转轮上,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人下降时带动旋转轮转动,旋转轮带动转动盘和齿轮阻尼体转动,齿轮阻尼体的齿轮作用于机体的内齿圈,内齿圈反作用力产生旋转轮的反向转矩,反向转矩平衡人的自重产生旋转轮的转矩,实现人均速缓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高处降落时使用的缓降装置,适用消防逃生,高空作业的保护,以及攀岩和体能训练等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高楼逃生缓降器一般采用离心摩擦阻尼体机构来控制逃生人员下降速度,这种机构结构复杂,离心摩擦块的阻尼效率低,须设置齿轮变速机构,并且离心摩擦块因摩擦发热而导致缓降器失效,从而造成逃生人员伤亡事故。中国专利CN203989528U公开了正压式缓降器,主要由缓降器壳体、旋转轮、中心轴、圆柱体、端盖、缓降绳组件以及螺栓构成。设置有圆柱体的旋转轮安装在缓降器壳体的圆孔内,缓降器壳体的圆孔设置有数个圆弧凹槽,缓降绳带动旋转轮转动,圆柱体撞击圆弧凹槽,旋转轮获得与其旋转方向相反的反向转矩,从而使逃生人员达到限速缓降的目的。这种结构的缓降器的阻尼体是圆柱体,当圆柱体与前一个圆弧凹槽撞击后须完全退出前一个圆弧凹槽再进入下一个圆弧凹槽,在进入圆弧凹槽的前半段,圆柱体与圆弧凹槽是完全脱开的,因此圆柱体撞击圆弧凹槽阻尼体做功是间断的缓降器工作不平稳,振动大,噪声大。本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间单、安全稳定、工作效率高的缓降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包括机体、旋转轮、齿轮阻尼体、中心轴、转动盘、端盖、以及缓降绳组件构成,缓降绳组件包括缓降绳、夹绳组件,缓降绳环绕旋转轮的绳槽通过夹绳组件由机体的出绳口引出,缓降绳的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旋转轮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转动盘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数个凹槽,凹槽内设置齿轮阻尼体,齿轮阻尼体可在凹槽内滑动,齿轮阻尼体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齿轮,两端齿形相同,两端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大于中间圆柱形的直径,中间圆柱形设置于转动盘的凹槽内;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分别设置于机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安装在旋转轮内,由螺母与前端盖和后端盖连接;旋转轮安装在机体的圆孔内且可绕中心轴转动,机体的圆孔为内齿圈结构。进一步上述齿轮阻尼体的两端齿形为圆弧和梯形的一种,或者齿轮阻尼体的两端为正多边形。进一步上述机体设置有吊环。籍此,将缓降装置固定于高处,缓降的人或者物体下降自重带动缓降绳,缓降绳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齿轮阻尼体以中心轴为圆心公转,同时齿轮阻尼体在机体的内齿圈作用下自转,齿轮阻尼体公转产生离心力N,使得齿轮阻尼体与机体齿圈相互作用,机体的齿圈对齿轮阻尼体挤压、碰撞、摩擦形成阻尼力P,阻尼力P的大小随离心力N的增大而增大。齿轮阻尼体的离心力N的大小与其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阻尼力P对旋转轮产生反向转矩。随着缓降的人或者物体下降速度的增大,反向转矩同时增大,当反向转矩与缓降的人或者物体产生的转矩相等时,下降的人或者物体下降速度不再加速从而达到恒速缓降的目的。齿轮阻尼体与机体的齿圈作用时,当齿轮阻尼体做功的齿还未退出机体的齿圈齿槽时,由于齿轮阻尼体的自转前一个齿已旋入机体齿圈的前一个齿槽,这样齿轮阻尼体连续平稳的做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动盘结构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齿轮阻尼体结构示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齿轮阻尼体结构示图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齿轮阻尼体结构示图三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齿轮阻尼体结构示图四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2、3、4、5,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包括机体1、旋转轮2、齿轮阻尼体3、中心轴4、转动盘5、端盖6以及缓降绳组件7构成,缓降绳组件包括缓降绳71、夹绳组件72,缓降绳71环绕旋转轮2的绳槽21,通过夹绳组件72由机体1的出绳口11引出,缓降绳71的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旋转轮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5,转动盘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6个凹槽51,凹槽51内设置齿轮阻尼体3,齿轮阻尼体3可在凹槽51内滑动,齿轮阻尼体3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弧齿形,两端齿形相同,两端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大于中间圆柱形的直径,中间圆柱形设置于凹槽51内,端盖6包括前端盖61和后端盖62分别设置于机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4安装在旋转轮2内,由螺母41与前端盖61和后端盖62连接,旋转轮2安装在机体1的圆孔12内,且可绕中心轴4转动,机体1的圆孔12为内齿圈结构,机体1设置有吊环13。附图6为齿轮阻尼体3的两端齿形梯形结构,附图7为齿轮阻尼体3的两端正多边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包括机体(1)、旋转轮(2)、齿轮阻尼体(3)、中心轴(4)、转动盘(5)、端盖(6)以及缓降绳组件(7)构成,其特征在于:缓降绳组件包括缓降绳(71)、夹绳组件(72),缓降绳(71)环绕旋转轮(2)的绳槽(21)通过夹绳组件(72)由机体(1)的出绳口(11)引出,缓降绳(71)的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旋转轮(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5),转动盘(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数个凹槽(51),凹槽(51)内设置齿轮阻尼体(3),齿轮阻尼体(3)可在凹槽(51)内滑动,齿轮阻尼体(3)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齿轮,两端齿形相同,两端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大于中间圆柱形的直径,中间圆柱形设置于凹槽(51)内,端盖(6)包括前端盖(61)和后端盖(62)分别设置于机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中心轴(4)安装在旋转轮(2)内,由螺母(41)与前端盖(61)和后端盖(62)连接,旋转轮(2)安装在机体(1)的圆孔(12)内,且可绕中心轴(4)转动,机体(1)的圆孔(12)为内齿圈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阻尼体缓降装置,包括机体(1)、旋转轮(2)、齿轮阻尼体(3)、中心轴(4)、转动盘(5)、端盖(6)以及缓降绳组件(7)构成,其特征在于:缓降绳组件包括缓降绳(71)、夹绳组件(72),缓降绳(71)环绕旋转轮(2)的绳槽(21)通过夹绳组件(72)由机体(1)的出绳口(11)引出,缓降绳(71)的一端连接须缓降的人或者物体,旋转轮(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盘(5),转动盘(5)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数个凹槽(51),凹槽(51)内设置齿轮阻尼体(3),齿轮阻尼体(3)可在凹槽(51)内滑动,齿轮阻尼体(3)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齿轮,两端齿形相同,两端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大于中间圆柱形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