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玩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61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7
一种文玩指套,由筒套、毛绒布构成;筒套有三个,相邻两个筒套之间,通过缝合其上的布带相连;筒套顶部前侧面上,各有一块有毛绒布,毛绒布是椭圆形,毛绒布缝制在筒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势在于:利用毛绒块吸附的油脂,反复摩挲文玩,能让文玩用品快速出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玩指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玩指套,用于加速文玩核桃、文玩手链等文玩用品出釉。
技术介绍
文玩核桃、文玩手链等文玩用品,因为人体汗液和皮肤表皮的油脂含量较低,需要长时间把玩,才能出釉。不少人为了让文玩用品尽快出釉,采取了刷油的方式。上述方式弊端有二:第一,油脂只是附着在了文玩用品的表面,无法渗透到文玩用品内部;第二,刷油失去了把玩文玩用品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多个筒套跟毛绒布的结合,利用毛绒布吸附少量油脂,在把玩文玩用品时,让毛绒布上的油脂,慢慢渗透道文玩用品当中,既解决了徒手把玩上釉速度过慢的问题,也没有失去把玩文玩用品的乐趣。考虑到不同使用者左、右手操作习惯不同,本技术共有两款毛绒布所在位置不同的产品,分别适用左手习惯和右手习惯的使用者。下面以左手习惯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本技术由筒套、毛绒布构成(图1)。筒套有三个,分别是第一筒套、第二筒套、第三筒套。第一筒套、第二筒套、第三筒套,采用硅胶或其他不易吸附油脂的材质。第一筒套、第二筒套、第三筒套上有圆孔,用于增加第一筒套、第二筒套、第三筒套的透气性,避免手指的闷热感。第一筒套和第二筒套之间,通过布带相连,布带的两端,分别缝制在第一筒套和第二筒套的底部。第二筒套和第三筒套之间,通过布带相连,布带的两端缝制在第二筒套和第三筒套的底部。毛绒布有三块,分别是第一毛绒布、第二毛绒布、第三毛绒布。第一毛绒布、第二毛绒布、第三毛绒布是椭圆形。第一筒套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一毛绒布。第二筒套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二毛绒布。第三筒套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三毛绒布。第一毛绒布、第二毛绒布、第三毛绒布的作用,是利用其多毛结构,吸附油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其中:1——第一筒套;2——第二筒套;3——第三筒套;4——第一毛绒布;5——第二毛绒布;6——第三毛绒布;7——布带;8——布带;9——圆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本技术的说明书附图(图1),下面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反式。本技术由筒套、毛绒布构成(图1)。筒套有三个,分别是第一筒套1、第二筒套2、第三筒套。第一筒套1、第二筒套2、第三筒套,采用硅胶或其他不易吸附油脂的材质。第一筒套1、第二筒套2、第三筒套上有圆孔9,用于增加第一筒套1、第二筒套2、第三筒套的透气性,避免手指的闷热感。第一筒套1和第二筒套2之间,通过布带7相连,布带7的两端,分别缝制在第一筒套1和第二筒套2的底部。第二筒套2和第三筒套3之间,通过布带8相连,布带8的两端缝制在第二筒套2和第三筒套3的底部。毛绒布有三块,分别是第一毛绒布4、第二毛绒布5、第三毛绒布6。第一毛绒布4、第二毛绒布5、第三毛绒布6是椭圆形。第一筒套1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一毛绒布4。第二筒套2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二毛绒布5。第三筒套3的顶部侧面,缝制有第三毛绒布6。第一毛绒布4、第二毛绒布5、第三毛绒布6的作用,是利用其多毛结构,吸附油脂。使用本技术时,将第一筒套1套在左手大拇指上,第二筒套2套在左手食指上,第三筒套3套在左手中指上。在第一毛绒布4、第二毛绒布5、第三毛绒布6上滴上少量油脂,既可用左手把玩文玩核桃、文玩手串等文玩用品了。本技术适用于左手习惯的结构,跟适用于右手习惯的结构,区别在于毛绒布的缝制位置,是在筒套的对应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玩指套,其特征在于:由筒套、毛绒布构成;筒套有三个,相邻两个筒套之间,通过缝合其上的布带相连;筒套顶部前侧面上,各有一块有毛绒布,毛绒布是椭圆形,毛绒布缝制在筒套上;筒套上有圆形孔,用于增加筒套的透气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玩指套,其特征在于:由筒套、毛绒布构成;筒套有三个,相邻两个筒套之间,通过缝合其上的布带相连;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蔚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蔚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