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径医疗专利>正文

防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560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逆流装置,防逆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本体,在开放的一表面上形成半球形的腔室,在上述腔室下部形成排出路径;第二本体,安装在上述第一本体的上述开放的一表面上,在相对上述第一本体的一表面的一表面上形成安置部,并且形成与上述安置部连接的流入路径;以及圆盘形状的防逆流部件,在上述第一本体与上述第二本体之间,紧贴安装在上述安置部,并根据在上述流入路径流动的液体的顺流与在上述排出路径产生的逆流,以一端为中心预定旋转移动的同时,开放或关闭上述安置部与上述腔室之间。另外,如上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可以根据实施例以各种形式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逆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逆流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将药液或液体平稳地供应到体内的过程中防止血液逆流的防逆流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输液器是指出于医疗目的,为了将液体或药液注射到人体内而使用的医疗产品,并且这种输液器用于静脉注射。这种输液器的一般形式包括与药物容器相连接的腔室、调节装置、与静脉导管相连接的针座(hub)以及用于连接腔室与针座的管。另外,通过将静脉导管插入到血管内并将静脉导管的针座与输液器连接的方式,经输液器进行输注液体。常规的静脉导管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保护血管,并且与金属导针一起配置为一个单元,以方便进入血管。当将导针和静脉导管配置为一个单元时,导针起到穿透皮肤并引导静脉导管进入血管的作用,然后从静脉导管分离并被丢弃,并且静脉导管进入血管后,将输液器连接到针座,从而将液体供应到血管中。当静脉导管插入到患者的血管中后,通过针座供应来自输液器的液体时,调节部可以实现调节液体剂量的功能。这种调节部可以设置在静脉导管上,或者设置在针座的预定位置。然而,在常规输注针的情况下,如果在输注溶液的过程中输注设备的位置与患者身体相比急剧下降、或者由于患者的运动患者的心脏位置高于输注设备的位置,则血管压力会增加。因此,血管的压力相对高于注入到血管中的液体的压力,从而可能造成液体被推出并且血液通过静脉导管从患者体内逆流到体外的问题。此时,会发生如下问题,即逆流的血液与液体混合,血小板的坏死立即开始,并且静脉导管最终被坏死的血小板阻塞,使得难以输液。因此,需要一种防逆流装置,该装置可以在将药液或溶液平稳地供应到体内的过程中阻止血液的逆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逆流装置,其设置在静脉导管或针座中,以稳定地进行液体的正向运动,并阻止反向运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可以包括:壳体;捕集流动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侧,并形成液体的流动路径,上述捕集流动部在上述壳体的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相邻部分处弯曲,并在端部形成至少一个流出口;排出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并从上述捕集流动部收集上述液体后排出上述液体;防逆流腔室部,设置在上述捕集流动部与上述排出部之间;以及板状防逆流部件,设置在与上述捕集流动部连接的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一表面,紧贴在上述流出口的周缘,并根据上述液体的顺流与逆流而打开或关闭上述流出口。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本体,在开放的一表面上形成半球形的腔室,在上述腔室下部形成排出路径;第二本体,安装在上述第一本体的上述开放的一表面上,在相对上述第一本体的一表面的一表面上形成安置部,并且形成与上述安置部连接的流入路径;以及圆盘形状的防逆流部件,在上述第一本体与上述第二本体之间,紧贴安装在上述安置部,并根据在上述流入路径流动的液体的顺流与在上述排出路径产生的逆流,以一端为中心预定旋转移动的同时,开放或关闭上述安置部与上述腔室之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在液体流入体内时,液体可以通过捕集流动部以一定的速度流入,即使捕集流动部与防逆流腔室之间产生逆流,由于捕集流动部的折叠的流动路径,不容易进行反向移动,从而可以防止血液的逆流。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可以具有盘状防逆流部件,该盘状防逆流部件可以在关闭捕集流动部和防逆流腔室部的连接路径的同时,根据液体顺流的压力来打开捕集流动部和防逆流腔室部的连接,从而具有在产生逆流时,防止血液或液体流入到捕集流动部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具有圆盘形状的防逆流部件,具有根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结合而使防逆流部件结合的简单结构,并且根据顺流的压力,可以通过防逆流部件的移动来打开安置槽,当产生逆流时,防逆流部件根据逆流的压力关闭安置槽,从而可以阻止液体的逆流。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意性示出防逆流装的内部的内部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示意性示出防逆流装置的内部的一方向内部截面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内部的另一方向内部截面立体图。图4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将最短的部分主流动路径和排出路径,与防逆流腔室部分离后的一方向立体图。图5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将最短的部分主流动路径和排出路径,与防逆流腔室部分离后的另一方向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与最短的主流动路径连接的排出路径与防逆流腔室部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示意性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腔室部的流入口周边形状的侧截面图。图8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一方向示意性立体图。图9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另一方向示意性立体图。图10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背面俯视图。图11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侧视图。图12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排出路径、防逆流腔室部和防逆流部件的结合立体图。图13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排出路径与防逆流腔室部和防逆流部件的结合侧视图。图14是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根据液体的顺流而打开排出口及流入口的状态的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结合立体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图1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结合截面图。图19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立体图。图20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防逆流部件的截面图。图21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第一本体的立体图。图22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第一本体的截面图。图23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第二本体的立体图。图24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中,第二本体的截面图。图2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的驱动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10的内部的内部截面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10的内部的一方向内部截面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10的内部的另一方向内部截面立体图。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逆流装置10可以包括:壳体100、捕集流动部200、排出部300、防逆流腔室部400以及板状的防逆流部件500。上述壳体100具有四边形形状,可以在上述壳体100的上部设有液体流入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逆流装置,其中,包括:/n壳体;/n捕集流动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侧,并形成液体的流动路径,上述捕集流动部在上述壳体的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相邻部分处弯曲,并在端部形成至少一个流出口;/n排出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并从上述捕集流动部收集上述液体后排出上述液体;/n防逆流腔室部,设置在上述捕集流动部与上述排出部之间;以及/n板状防逆流部件,设置在与上述捕集流动部连接的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一表面,紧贴在上述流出口的周缘,并根据上述液体的顺流与逆流而打开或关闭上述流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7 KR 10-2019-0119311;20200408 KR 10-2020-001.一种防逆流装置,其中,包括:
壳体;
捕集流动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内侧,并形成液体的流动路径,上述捕集流动部在上述壳体的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相邻部分处弯曲,并在端部形成至少一个流出口;
排出部,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并从上述捕集流动部收集上述液体后排出上述液体;
防逆流腔室部,设置在上述捕集流动部与上述排出部之间;以及
板状防逆流部件,设置在与上述捕集流动部连接的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一表面,紧贴在上述流出口的周缘,并根据上述液体的顺流与逆流而打开或关闭上述流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防逆流装置,其中,上述流动路径包括:
流入路径,在上述壳体的中心沿垂直方向形成;
排出路径,以与上述壳体的中心的上述防逆流腔室连接的方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并且朝向上述防逆流腔室侧倾斜;以及
主流动路径,连接设置在上述流入路径与上述排出路径之间,并且在上述壳体的一侧与另一侧的相邻部分弯曲的同时,使上述液体流动,并且与上述排出路径连接的底面沿上述排出路径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上述的防逆流装置,其中,
在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一表面上,形成有通过引入上述流出口而连接到上述流出口的流入口,
在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内侧紧贴槽和外侧紧贴槽,上述内侧紧贴槽围绕上述流入口,并且在内侧形成凹槽,同时在上述捕集流动部的相对方向上突出,上述外侧紧贴槽在上述内侧紧贴槽的周围,并且在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一表面与上述内侧紧贴槽之间阶梯状突出,
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另一表面的上部以越往下部越远的方式具有接触倾斜面,上述液体顺流时上述接触倾斜面与上述板状防逆流部件接触,以限制上述板状防逆流部件的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上述的防逆流装置,其中,上述防逆流部件包括:
支撑部,固定在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一表面;以及
密封部,配置在上述支撑部的上部,以上述支撑部为中心,根据上述液体的移动方向,在上述防逆流腔室的内侧一表面与另一表面之间弯曲,并与上述内侧紧贴槽和上述外侧紧贴槽的周边紧贴或解除贴紧,同时打开和关闭上述流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上述的防逆流装置,其中,上述密封部包括:
密封板,朝向上述支撑部的上部延伸,上述液体在顺流和逆流时,在上述防逆流腔室部的内侧一表面与另一表面之间产生弯曲,并且配置有突出面与紧贴突起,上述突出面在前表面阶梯状突出,且与上述外侧紧贴槽接合以密封上述流入口,上述紧贴突起沿上述突出面的内侧边缘突出而与上述内侧紧贴槽接合,在上述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东澈高永国郑世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径医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