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5468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和水培蔬菜区,鱼池的水通过出水管自流进入水培蔬菜区,水培蔬菜区的水通过回流管路自流再汇入集水池,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入鱼池,还包括过滤系统和基质种植区,过滤系统置于出水管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滤机、生物滤池、脱气塔;基质种植区与微滤机的反冲洗排污口和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通;调节系统包括与集水池连通的补水池、水质调节池和温度调节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添加了基质种植区,可用来栽种土培植物,将过滤系统中残留的鱼饵料、粪便等加入到基质种植区里,成为基质种植区的蔬菜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完成了系统排污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系统零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
本技术涉及鱼菜共生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蔬菜种植采用农药化肥的种植方式,但长此以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盐碱化,水资源稀缺,农药残留污染等诸多问题。无土栽培的蔬菜以营养液灌溉农作物,也有其投资成本高,营养液配置成本高的问题;新兴的循环水水产养殖也有系统运行电耗高,系统过滤排污处理等诸问题。为了合理分配资源,鱼菜共生技术将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两种农业技术组合,形成了共同促进效益叠加的纯有机耕作模式,养鱼排泄的废水及残饵是蔬菜生长的最好养料,蔬菜的根系与微生物群落是水质处理净化的最佳生物过滤系统,两者结合实现了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也摆脱了土地、气候等因素对传统农业的制约,使在接近城市中心的位置生产有机食材成为可能。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6728929U公开了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包括温室、养鱼池、蔬菜栽培区和水处理单元,所述养鱼池的上方设置进水口,底部设置出水口;养鱼池和水处理单元之间设置排水槽,出水口的管道连接到排水槽内;还包括过滤池和蓄水池,水处理单元后接有过滤池,过滤池与蓄水池相连,蓄水池设置在蔬菜栽培区下方,蓄水池与养鱼池相连。该技术方案利用水循环系统将水净化处理再应用,且种植的蔬菜由于不接触土壤,通过养殖废水提供养料,达到环保、健康、无污染的效果,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常见的鱼菜共生系统满足了与鱼菜共生系统的功能,但仍然具有以下缺陷:(1)蔬菜种植区只能水培,无法对普通土养植物提供养料;(2)养鱼池的固体废料无法直接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鱼菜共生系统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鱼池的资源利用率,适用于土培和水培的蔬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鱼菜共生系统结构,存在鱼池的固体废料利用率低,无法适用土培和水培植物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和水培蔬菜区,所述鱼池的水通过出水管自流进入所述水培蔬菜区,所述水培蔬菜区的水通过回流管路自流再汇入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潜水泵,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入所述鱼池,还包括:过滤系统,置于所述出水管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滤机、生物滤池、脱气塔;基质种植区,与所述微滤机的反冲洗排污口和所述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通;调节系统,包括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补水池、调节所述集水池PH的水质调节池和调节所述集水池温度的温度调节池。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池内设有多个监测点,各所述监测点设有PH计,所述水质调节池内设有用于排放酸溶液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排放碱溶液的第二出口。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水位计,所述补水池和所述集水池之间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阀门。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池内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测温计,所述温度调节池置于所述集水池的一侧或底部,且设有恒温器。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水管路上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培蔬菜区为并列设置的多个,各所述水培蔬菜区之间设有至少一根通水管。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鱼池和所述水培蔬菜区上分别连接有气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添加了基质种植区,可用来栽种土培植物,将过滤系统中残留的鱼饵料、粪便等加入到基质种植区里,成为基质种植区的蔬菜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完成了系统排污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系统零排放的目的。既避免了废料的输出,又能将废料重复利用,自身的资源转化效率更高,可持续稳定地进行循环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出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10和水培蔬菜区20,鱼池10的水通过出水管61自流进入水培蔬菜区20,水培蔬菜区20通过回流管路自流再汇入集水池40,集水池40内设有潜水泵,通过回水管路62回流入鱼池10,还包括过滤系统、基质种植区30和调节系统。水培蔬菜区20用于种植绿叶蔬菜、蔬菜固定植于泡沫板上,种植槽底部曝气增氧以满足根的呼吸耗氧需求。经过水培蔬菜区20过滤后的水汇集于集水池40,潜水泵将水进行抽出回到鱼池10。过滤系统置于出水管61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滤机31、生物滤池32、脱气塔33。鱼池10中的废水,经过微滤机31、生物滤池32、脱气塔33三重处理,微滤机31用于过滤大颗粒废料如鱼类粪便、残饵等固体废弃物,生物滤池32用于将废水中的氨氧、悬浮有机物转化为利于植物吸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脱气塔33则用于将水中的二氧化碳滤除,同时起到进一步生物过滤和排水增氧的作用,经过三重处理,水中的氨氮等废弃物最终被转化为可以被蔬菜直接吸收的硝酸盐等营养成分。基质种植区30与微滤机31的反冲洗排污口和生物滤池32的排污口连通。调节系统包括与集水池40连通的补水池51、调节集水池40的硬度和PH的水质调节池52和调节集水池40温度的温度调节池53。本技术,添加了基质种植区30,可用来栽种土培植物,将过滤系统中残留的鱼饵料、粪便等加入到基质种植区30里,成为基质种植区30的蔬菜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完成了系统排污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系统零排放的目的。既避免了废料的输出,又能将废料重复利用,自身的资源转化效率更高,可持续稳定地进行循环再利用。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池40内设有多个监测点,各监测点设有PH计,水质调节池52内设有用于排放酸溶液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排放碱溶液的第二出口。本实施例中,利用水池调节池对集水池40的酸碱度即PH进行调整,保证集水池40内的水达到要求后再重新回到鱼池10内,保证鱼的正常生长。其中碱溶液可以采用氢氧化钠,氧化钙等,酸溶液可采用P2O5,NH4Cl等,还可以采用固体颗粒,定量加入到集水池4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池40内设有水位计,补水池51和集水池40之间设有补水管,补水管上设有阀门。本实施例中,集水池40用于为鱼池10供水,需要保证水量充足,设置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水位低于预定水位,打开阀门进行补水。补水池51用于补充系统循环的损失水,包括系统排污失水、蒸发失水等。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水池40内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测温计,温度调节池53置于集水池40的一侧或底部,且设有恒温器。本实施例中,集水池40内设有测温计用于检测水温,尤其是在冬日气温较低时,可根据需要开启恒温器进行加热,保证鱼池10的温度适宜,也保证水温适合蔬菜生长。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回水管路62上设有紫外线杀菌装置41。本实施例中,经过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和水培蔬菜区,所述鱼池的水通过出水管自流进入所述水培蔬菜区,所述水培蔬菜区的水通过回流管路自流再汇入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潜水泵,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入所述鱼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过滤系统,置于所述出水管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滤机、生物滤池、脱气塔;/n基质种植区,与所述微滤机的反冲洗排污口和所述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通;/n调节系统,包括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补水池、调节所述集水池PH的水质调节池和调节所述集水池温度的温度调节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包括鱼池和水培蔬菜区,所述鱼池的水通过出水管自流进入所述水培蔬菜区,所述水培蔬菜区的水通过回流管路自流再汇入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设有潜水泵,通过回水管路回流入所述鱼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系统,置于所述出水管上,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微滤机、生物滤池、脱气塔;
基质种植区,与所述微滤机的反冲洗排污口和所述生物滤池的排污口连通;
调节系统,包括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补水池、调节所述集水池PH的水质调节池和调节所述集水池温度的温度调节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的可持续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内设有多个监测点,各所述监测点设有PH计,所述水质调节池内设有用于排放酸溶液的第一出口和用于排放碱溶液的第二出口。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浦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