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34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涉及地面绿化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培植层和植被层,还包括储排层,所述的储排层设置在培植层下方,所述的储排层上设有储存槽,所述的储存槽内填充有水。上述培植层与储排层能够为在直接在硬质地面为植被层提供充足的水肥营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且能够快速达到设计效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
本技术涉及地面绿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
技术介绍
在硬质地面进行绿化施工时,需要现在硬质地面上铺设泥土,随后将一棵棵植被移植至该处土壤,在移植完毕后,需要对移植后的植被进行养护,以保证成活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绿化方案使得施工周期较长,且当植被成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够达到设计时的绿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其具有施工周期短,且能够快速达到设计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包括培植层和植被层,还包括储排层,所述的储排层设置在培植层下方,所述的储排层上设有用于储水的储存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需要在硬质地面布设植被时,将储排层固定在硬质地面即可,且无需对植被进行养护,因此能够大大的缩短施工周期,安装完成后即可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化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储排层包括相连接支撑板和支撑块,所述的培植层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储存槽设置在支撑块上且贯穿所述的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块设置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因此能够在增加储存槽容积的同时减小储排层的重量,使得整体的重量更小,便于搬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支撑块和储存槽均呈半球状且相邻的支撑块互不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储排层安装于硬质地面时,支撑块与硬质地面相接触,因此支撑块和储存槽均呈半球状能够有效起到承压的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储排层还包括吸水层,所述的吸水层覆盖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的培植层设置在吸水层的上表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层的存在能够有效避免培植层的土壤掉落至储存槽内的问题发生,避免培植层土壤出现下凹的现象,同时吸水层的存在使得储存槽内的水分能够通过虹吸作用进入至培植层内的土壤中。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吸水层为石棉布、无纺布或生物炭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棉布是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生物炭棉是指合成纤维经过浸碳加胶处理,其具有多孔结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均能起到让水蒸气穿过,并阻止土壤进入至储存槽内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支撑板上还设有排水孔,所述的排水孔贯穿所述的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会渗入至培植层内的土壤中,并最终到达支撑板处,并从排水孔排出,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培植层内的土壤内积聚过多雨水的问题发生,同时由于相邻的支撑块互不连接,因此当雨水从排水孔排出时,不会对雨水起到阻挡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培植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状织物层、第一土壤层、第二网状织物层、第二土壤层和第三网状织物层,所述的第一网状织物层和第二网状织物层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一土壤层的空腔,所述的第二网状织物层和第三网状织物层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二土壤层的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能够对第一土壤层和第二土壤层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第一土壤层或第二土壤层的土壤流失。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的第一网状织物层、第二网状织物层和第三网状织物层分别为土工布、无纺布、遮阳网、棕丝网和稻草帘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遮阳网又称遮光网,是近10余年来推广的一种最新型的农、渔、牧业、防风、盖土等专用的保护覆盖材料;棕丝网是由棕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稻草帘由稻草编织而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均能够均能够对土壤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土壤流失。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当需要在硬质地面布设植被时,将储排层固定在硬质地面即可,且无需对植被进行养护,因此能够大大的缩短施工周期,安装完成后即可达到设计所要求的绿化效果;由于支撑块设置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因此能够在增加储存槽容积的同时减小储排层的重量,使得整体的重量更小,便于搬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撑板和支撑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排层;11、支撑板;111、排水孔;12、支撑块;121、储存槽;13、吸水层;21、第一网状织物层;22、第二网状织物层;23、第三网状织物层;31、第一土壤层;32、第二土壤层;4、培植层;5、缝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包括培植层4和植被层,还包括储排层1,储排层1设置在培植层4下方,储排层1上设有储存槽121,储存槽121内填充有水,植被层种植在培植层4上。参照图1和图2,储排层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吸水层13、支撑板11和支撑块12,吸水层13粘接在支撑板11的上表面上,支撑块12设置在支撑板11的下表面,培植层4设置在吸水层13的上表面上。吸水层13部分垂入至储存槽21内,储存槽121设置在支撑块12上且贯穿支撑板11。支撑板11上还设有排水孔111,排水孔111贯穿支撑板11,且和储存槽121间隔设置。支撑块12和储存槽121均呈半球状且相邻的支撑块12互不连接。支撑板11可通过螺栓与硬质地面相连接。或者通过粘接剂(例如水泥)将支撑块12与硬质地面相连接。吸水层13为石棉布、无纺布或生物炭棉。参照图1,培植层4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状织物层21、第一土壤层31、第二网状织物层22、第二土壤层3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第一网状织物层21和第二网状织物层22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一土壤层31的空腔,第二网状织物层2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二土壤层32的空腔。第一土壤层31和第二土壤层32采用纤维状塑料或木纤维等材料加筋(即第一土壤层31和第二土壤层32均由泥土和纤维状塑料或木纤维等混合而成),配合第一网状织物层21、第二网状织物层2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能够进一步避免土壤流失。第一网状织物层21和第二网状织物层22上均开设有孔洞,植被的种子埋设在第一土壤层31内,因此植被的茎叶可以穿过第一网状织物层21,根系可以穿过第二网状织物层22进入至第二土壤层32内。缝线5穿过第一土壤层31和第二土壤层32将第一网状织物层21、第二网状织物层22和第三网状织物23层缝制在一起。缝线5使用耐老化的线材,例如尼龙线。第一网状织物层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包括培植层(4)和植被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排层(1),所述的储排层(1)设置在培植层(4)下方,所述的储排层(1)上设有用于储水的储存槽(121);/n所述的培植层(4)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状织物层(21)、第一土壤层(31)、第二网状织物层(22)、第二土壤层(3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所述的第一网状织物层(21)和第二网状织物层(22)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一土壤层(31)的空腔,所述的第二网状织物层(2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二土壤层(32)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包括培植层(4)和植被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排层(1),所述的储排层(1)设置在培植层(4)下方,所述的储排层(1)上设有用于储水的储存槽(121);
所述的培植层(4)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网状织物层(21)、第一土壤层(31)、第二网状织物层(22)、第二土壤层(3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所述的第一网状织物层(21)和第二网状织物层(22)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一土壤层(31)的空腔,所述的第二网状织物层(22)和第三网状织物层(23)相连接形成用于放置第二土壤层(32)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硬质地面绿化的地被植物成品集成种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排层(1)包括相连接的支撑板(11)和支撑块(12),所述的培植层(4)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11)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块(12)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11)的下表面,所述的储存槽(121)设置在支撑块(12)上且贯穿所述的支撑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康战朱锷霆钟春水李冰怡
申请(专利权)人:万源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