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28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涉及土壤净化装置技术领域,该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为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箱体,且第一箱体顶部开口的内径至少大于底部开口外径两毫米,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自上而下通过卡槽卡接,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内部均分别设置有粗纱网和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圆管、集水槽和导管,解决了土地沙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土壤净化装置
,具体为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科技得到了极大地进步,但是与之而来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当人类意识到自身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之后,便可采用当今科技上先进的技术反过来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其中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便是一种集生物、化学为一体的自然环境土壤和水资源净化措施,传统的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通常用在水资源处理领域大,现在,我们也利用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方法对土壤环境进行修复,以解决土地沙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解决了土地沙化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为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箱体,且第一箱体顶部开口的内径至少大于底部开口外径两毫米,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自上而下通过卡槽卡接,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内部均分别设置有粗纱网和圆管,且粗纱网位于圆管的下方,所述第四箱体和第一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细纱网,且第四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圆筒,所述第一箱体和第四箱体内的细纱网分别位于圆管的上方和圆筒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底部分别贯穿细纱网、圆管和粗纱网并插接在圆筒的内部,所述圆管、圆筒和导管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小孔,所述第四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地池。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的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凸缘。优选的,所述细纱网和粗纱网的边缘均设置有支撑框架。优选的,所述导管呈阵列分布,且位于同一列的导管设置在同一个集水槽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地池的上边缘位于导管底端的上方。(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圆管、集水槽和导管,通过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四箱体中培养蚯蚓和微生物,在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中放置普通土壤,在第二箱体和第四箱体中放置沙化土壤,通过导管、圆管、圆筒、第一箱体顶部和第二箱体底部进行自然供氧,通过导管、圆管和圆筒补充水分,利用生物生态活动进行对沙化土壤改善,经过水分流动、蚯蚓和微生物活动增加第二箱体和第四箱体中土壤养分,将改善后的土壤加以利用,解决了土地沙化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箱体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小孔位置处俯视截面图。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三箱体;4、第四箱体;5、卡槽;6、粗纱网;7、圆管;8、细纱网;9、圆筒;10、集水槽;11、导管;12、小孔;13、支架;14、地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在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中添加普通土壤和蚯蚓,在第二箱体2和第四箱体4中添加沙化土壤,经过蚯蚓和土壤微生物自然活动对沙化土壤进行改善,第一箱体1为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箱体,顶部和底部方便水分和空气流通渗透,且第一箱体1顶部开口的内径至少大于底部开口外径两毫米,方便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中相邻两个箱体卡接,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5,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自上而下通过卡槽5卡接,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的内部均分别设置有粗纱网6和圆管7,粗纱网6以能够兜住沙化土壤为准,为了方便蚯蚓活动,粗纱网6上设置若干空洞方便蚯蚓活动,且粗纱网6位于圆管7的下方,第四箱体4和第一箱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细纱网8,细纱网8为了防止蚯蚓爬出,且第四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圆筒9,圆筒9和圆管7均分别用连接杆固定安装在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的内部,圆筒9和圆管7用于隔离沙化土壤,使得沙化土壤不与导管11直接接触,确保小孔12不轻易被堵塞,第一箱体1和第四箱体4内的细纱网8分别位于圆管7的上方和圆筒9的下方,第一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10,集水槽10的底部连通有导管11,导管11用于提供空气和水分,导管11的底部分别贯穿细纱网8、圆管7和粗纱网6并插接在圆筒9的内部,圆管7、圆筒9和导管11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小孔12,第四箱体4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3,支架13用于抬高第四箱体4,便于空气渗入第四箱体4中,支架13的底部设置有地池14,在分离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之前,在集水槽10和地池14中加水,使得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中从上到下氧气依次减少,使得大多数蚯蚓向上移动至第一箱体1中,更换第二箱体2和第四箱体4中的改善后的沙化土壤,减少添加蚯蚓次数和频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的表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凸缘。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细纱网8和粗纱网6的边缘均设置有支撑框架,用于张紧细纱网8和粗纱网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管11呈阵列分布,且位于同一列的导管11设置在同一个集水槽10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地池14的上边缘位于导管11底端的上方。工作原理: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腐烂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严格意义上应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因此,利用土壤中具有的土壤微生物和蚯蚓进行土壤改善是一种生态环保的方法。在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中添加普通土壤和蚯蚓,在第二箱体2和第四箱体4中添加沙化土壤,通过集水槽10、导管11、圆管7、圆筒9和小孔12进行补充水分和空气,利用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为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箱体,且第一箱体(1)顶部开口的内径至少大于底部开口外径两毫米,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5),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自上而下通过卡槽(5)卡接,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的内部均分别设置有粗纱网(6)和圆管(7),且粗纱网(6)位于圆管(7)的下方,所述第四箱体(4)和第一箱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细纱网(8),且第四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圆筒(9),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四箱体(4)内的细纱网(8)分别位于圆管(7)的上方和圆筒(9)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10),所述集水槽(10)的底部连通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的底部分别贯穿细纱网(8)、圆管(7)和粗纱网(6)并插接在圆筒(9)的内部,所述圆管(7)、圆筒(9)和导管(11)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小孔(12),所述第四箱体(4)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的底部设置有地池(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生态滤床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为顶部和底部均开口的箱体,且第一箱体(1)顶部开口的内径至少大于底部开口外径两毫米,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表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卡槽(5),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和第四箱体(4)自上而下通过卡槽(5)卡接,所述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的内部均分别设置有粗纱网(6)和圆管(7),且粗纱网(6)位于圆管(7)的下方,所述第四箱体(4)和第一箱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细纱网(8),且第四箱体(4)的内部设置有圆筒(9),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四箱体(4)内的细纱网(8)分别位于圆管(7)的上方和圆筒(9)的下方,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10),所述集水槽(10)的底部连通有导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相刚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威尔森环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