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5084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涉及钢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呈十字结构的柱间支撑设于内墙内,与钢梁、楼板和两个钢柱形成四个填充区域,填充区域内以板材覆盖填充;板材通过各管卡与钢梁、楼板及柱间支撑连接固定;内墙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表面涂刷成型石膏腻子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板材通过管卡与钢梁、楼板和柱间支撑连接固定,管卡的平板与钢梁和柱间支撑采用焊接方式固接,与楼板采用锚栓方式固定,圆柱管与板材嵌入连接固定,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结构,且连接结构通用性好,施工难度低;内墙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可有效避免墙体开裂,防火涂料层表面与各所述板材表面构成平整墙面,确保墙体表面的平整度。确保墙体表面的平整度。确保墙体表面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


[000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建筑的装配式内墙。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以钢梁和钢柱构成主体框架,部分钢柱设有支撑,采用轻质板材做为内隔墙和外围护的建筑。ALC(蒸压轻质混凝土)板材是一种无机材料,具有轻质多孔和隔音防火的特点,是一种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良墙体板材。ALC板材和钢结构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对钢结构建筑内墙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0003]设有柱间支撑的内墙是一种现有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内墙形式,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如填充的墙体材料不能满足防火隔音等功能性要求,又如墙体材料与钢梁和柱间支撑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合理,导致结构安全性不能满足建筑要求;此外,设有柱间支撑的内墙缺乏一套完整的一体化构造措施,导致施工复杂且墙面容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
[0005]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钢梁水平设于楼板上方,两者之间竖直设置的两个钢柱,所述钢梁、所述楼板和两个所述钢柱形成立面呈矩形的内墙,呈十字结构的柱间支撑设于所述内墙内,与所述钢梁、所述楼板和两个所述钢柱形成四个填充区域,所述填充区域内以板材覆盖填充;所述板材通过各管卡与所述钢梁、所述楼板及所述柱间支撑连接固定;所述内墙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所述玻纤网格布表面涂刷成型石膏腻子层;
[0006]所述管卡包括平板及与所述平板表面固接的圆柱管,各所述管卡的所述平板与对应位置的所述钢梁、所述楼板或所述柱间支撑固接,所述圆柱管与所述对应位置的所述板材嵌入固定。
[0007]进一步的,各所述板材以纵向排版的形式覆盖各所述填充区域,相邻的所述板材紧密拼接;所述管卡由钢材料制成,各所述管卡的圆柱管由对应位置的所述板材顶部或底部中心位置与所述板材嵌入连接固定。
[0008]进一步的,各所述平板与对应的所述钢梁或所述柱间支撑焊接连接。
[0009]进一步的,各所述平板与对应的所述楼板通过锚栓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柱间支撑表面涂设成型防火涂料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火涂料层由厚型涂料涂设成型,其表面与各所述板材表面构成平整墙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柱间支撑的四个端部分别于所述内墙的四个拐角处与所述钢梁、所述楼板或所述钢柱连接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板材为ALC板材。
[0014]进一步的,所述板材与所述钢梁及所述柱间支撑之间留设10~20mm的间隙,所述间隙以粘结剂密实填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平板的厚度不小于3mm,所述圆柱管的壁厚不小于3mm,长度不小于80mm。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板材通过管卡与钢梁、楼板和柱间支撑连接固定,管卡的平板与钢梁和柱间支撑采用焊接方式固接,与楼板采用锚栓方式固接,圆柱管与板材嵌入连接固定,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结构,且连接结构通用性好,施工难度低;
[0018]2、内墙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可有效避免墙体开裂,防火涂料层由厚型涂料涂设成型,其表面与各所述板材表面构成平整墙面,确保墙体表面的平整度;
[0019]3、板材采用无机材料制成的ALC板材,具有不燃性,可以满足防火要求,板材轻质多孔,易于切割,施工便捷;
[0020]4、造价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B

B处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管卡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1、钢梁,12、楼板,13、钢柱,14、柱间支撑;2、内墙,21、填充区域,22、板材,23、玻纤网格布,24、石膏腻子层,25、防火涂料层;3、管卡,31、平板,32、圆柱管,33、锚栓;4、粘结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图4所示,其结构关系为:钢梁11水平设于楼板12上方,两者之间竖直设置的两个钢柱13,钢梁11、楼板12和两个钢柱13形成立面呈矩形的内墙2,呈十字结构的柱间支撑14设于内墙2内,与钢梁11、楼板12和两个钢柱13形成四个填充区域21,填充区域21内以板材22覆盖填充;板材22通过各管卡3与钢梁11、楼板12及柱间支撑14连接固定;内墙2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23,玻纤网格布23表面涂刷成型石膏腻子层24;
[0029]管卡3包括平板31及与平板31表面固接的圆柱管32,各管卡3的平板31与对应位置的钢梁11、楼板12或柱间支撑14固接,圆柱管32与对应位置的板材22嵌入固定。
[0030]优选的,各板材22以纵向排版的形式覆盖各填充区域21,相邻的板材22紧密拼接;
管卡3由钢材料制成,各管卡3的圆柱管32由对应位置的板材22顶部或底部中心位置与板材22嵌入连接固定。
[0031]优选的,各平板31与对应的钢梁11或柱间支撑14焊接连接。
[0032]优选的,各平板31与对应的楼板12通过锚栓33连接。
[0033]优选的,柱间支撑14表面涂设成型防火涂料层25。
[0034]优选的,防火涂料层25由厚型涂料涂设成型,其表面与各板材22表面构成平整墙面。
[0035]优选的,柱间支撑14的四个端部分别于内墙的四个拐角处与钢梁11、楼板12或钢柱13连接固定。
[0036]优选的,板材22为ALC板材。
[0037]优选的,板材22与钢梁11及柱间支撑14之间留设10~20mm的间隙,间隙以粘结剂4密实填充。
[0038]优选的,平板31的厚度不小于3mm,圆柱管32的壁厚不小于3mm,长度不小于80mm。
[0039]具体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一,将各板材22根据对应的填充区域21的形状和尺寸切割成型;
[0041]步骤二,将各管卡3的圆柱管32由对应的板材22的顶部或底部中心位置敲入,以纵向排版的方式将各板材22紧密拼接于各填充区域21内,应当保证各板材22整体覆盖各填充区域21,且各板材22顶部及底部与钢梁11、楼板12或柱间支撑14之间形成10~20mm的间隙;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钢梁(11)水平设于楼板(12)上方,两者之间竖直设置的两个钢柱(13),所述钢梁(11)、所述楼板(12)和两个所述钢柱(13)形成立面呈矩形的内墙(2),其特征在于:呈十字结构的柱间支撑(14)设于所述内墙(2)内,与所述钢梁(11)、所述楼板(12)和两个所述钢柱(13)形成四个填充区域(21),所述填充区域(21)内以板材(22)覆盖填充;所述板材(22)通过各管卡(3)与所述钢梁(11)、所述楼板(12)及所述柱间支撑(14)连接固定;所述内墙(2)区域满铺玻纤网格布(23),所述玻纤网格布(23)表面涂刷成型石膏腻子层(24);所述管卡(3)包括平板(31)及与所述平板(31)表面固接的圆柱管(32),各所述管卡(3)的所述平板(31)与对应位置的所述钢梁(11)、所述楼板(12)或所述柱间支撑(14)固接,所述圆柱管(32)与所述对应位置的所述板材(22)嵌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柱间支撑的装配式内墙,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板材(22)以纵向排版的形式覆盖各所述填充区域(21),相邻的所述板材(22)紧密拼接;所述管卡(3)由钢材料制成,各所述管卡(3)的圆柱管(32)由对应位置的所述板材(22)顶部或底部中心位置与所述板材(22)嵌入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翔王璐璐冯依林王友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