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井学东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68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涉及隧道建设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底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底面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的底面固定安装有防堵装置,所述防堵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弯架,所述弯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短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起到了防止漏水孔堵塞的效果,在漏水孔堵住时,可以直接打开马达,从而使毛刷刷掉堵住漏水孔的杂物,使用方便且简单,有效防止了漏水孔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建设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和军事隧道,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
[0003]目前主流的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在长期使用时,隧道内部会被风和车辆带进一些碎叶和杂物,当下起暴雨时,这些碎叶和杂物,可能会将排水口堵住,从而使排水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底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矩形槽的内壁底面开设有通水槽,所述通水槽的底面固定安装有防堵装置。
[0006]所述防堵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弯架,所述弯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短杆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
[0007]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板体的顶面靠近边缘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面与通水槽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与通水槽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毛刷的材质为磨料尼龙丝。
[0010]优选的,所述皮带的材质为丁晴橡胶,所述皮带套设在短杆和毛刷的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板体与矩形槽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板体的材质为高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防堵装置,使用时,先打开马达,此时马达带动短杆转动,短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皮带运动,皮带带动毛刷在弯架的顶端转动,最终毛刷刷落掉在漏水孔上的碎叶,起到了防止漏水孔堵塞的效果,在漏水孔堵住时,可以直接打开马达,从而使毛刷刷掉堵住漏水孔的杂物,使用方便且简单,有效防止了漏水孔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当需要安装板体时,握住把手然后将板体抬起,随后将板体放入矩形槽内,然后松手,由于板体自身的重量,使其直接卡入矩形槽内,当
需要抬起板体时,握住把手向上拉起即可,并且拉起时可通过只将一边向上拉起,以此来达到省力的作用,实现了简单方便的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功能,并且操作简单,结构精简,利于实际使用,提高了工人铺设板体的同时,也让工人拆卸板体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的正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的爆炸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图2中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图4中B处放大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隧道本体;2、矩形槽;3、过滤装置;301、板体;302、漏水孔;303、安装块;304、把手;4、通水槽;5、防堵装置;501、第一安装板;502、第二安装板;503、马达;504、短杆;505、弯架;506、毛刷;507、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本体1,隧道本体1的内壁底面开设有矩形槽2,矩形槽2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装置3,矩形槽2的内壁底面开设有通水槽4,通水槽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防堵装置5。
[0025]下面具体说一下其防堵装置5和过滤装置3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0026]如图4和图5所示,防堵装置5包括第一安装板501和第二安装板502,第一安装板50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503,第一安装板501的底面与通水槽4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502的底面与通水槽4的底面之间固定连接,马达50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短杆504,第二安装板50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弯架505,弯架5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毛刷506,毛刷506的材质为磨料尼龙丝,毛刷506与短杆504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507,皮带507的材质为丁晴橡胶,皮带507套设在短杆504和毛刷506的表面。
[0027]其整个防堵装置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堵装置5,使用时,先打开马达503,此时马达503带动短杆504转动,短杆504转动的同时带动皮带507运动,皮带507带动毛刷506在弯架505的顶端转动,最终毛刷506刷落掉在漏水孔302上的碎叶,起到了防止漏水孔302堵塞的效果,在漏水孔302堵住时,可以直接打开马达503,从而使毛刷506刷掉堵住漏水孔302的杂物,使用方便且简单,有效防止了漏水孔302堵塞的问题,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装置3包括板体301,板体301与矩形槽2的大小相适配,板体301的材质为高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板体301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302,板体301的顶面靠
近边缘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03,安装块30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把手304。
[0029]其整个的过滤装置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过滤装置3,当需要安装板体301时,握住把手304然后将板体301抬起,随后将板体301放入矩形槽2内,然后松手,由于板体301自身的重量,使其直接卡入矩形槽2内,当需要抬起板体301时,握住把手304向上拉起即可,并且拉起时可通过只将一边向上拉起,以此来达到省力的作用,实现了简单方便的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功能,并且操作简单,结构精简,利于实际使用,提高了工人铺设板体301的同时,也让工人拆卸板体301也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包括隧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1)的内壁底面开设有矩形槽(2),所述矩形槽(2)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装置(3),所述矩形槽(2)的内壁底面开设有通水槽(4),所述通水槽(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防堵装置(5);所述防堵装置(5)包括第一安装板(501)和第二安装板(502),所述第一安装板(50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马达(503),所述马达(503)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短杆(504),所述第二安装板(50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弯架(505),所述弯架(505)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毛刷(506),所述毛刷(506)与短杆(504)之间转动连接有皮带(5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水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3)包括板体(301),所述板体(301)的表面开设有漏水孔(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学东徐海南
申请(专利权)人:井学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