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48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该护坡砖为一多面体结构,并具有极性,其中的一对侧面略宽,另一对侧面和四角侧面略窄,中间留有上下连通的正方体孔洞;护坡砖底部特设有3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生物桥,中央大型生物桥横亘于底部,其顶部与正方体孔洞相通,而两端小型生物桥平行于中央大型生物桥,为坡面底部的软体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地克服当前城市人工湖坡面硬质化过高、植物难于生存、景观过于单板的弊端,在确保生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为景观植物生存创造出一个微环境,有利于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提高了坡面绿化率、美景度,实现了城市人工湖坡面功能的多元化。城市人工湖坡面功能的多元化。城市人工湖坡面功能的多元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属于城市园林绿化及景观构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工湖坡面景观的打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适宜紧凑的护坡绿化不仅可以作到园林造景和条块分隔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做到生态修复、景观多元化的特殊效应,在十分有限的城市空间增加绿量,给地方居民和过往路客一种新鲜、优新的美感。
[0003]CN201610460109.2开一种植草护坡砖,其包括矩形主体,矩形主体的四个拐角分别有一个缺口。多块护坡砖在拼接时,相邻四块护坡砖的四个缺口围成一个植物种植孔,植物种植孔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状。与孔壁为垂直面的圆孔相比,该专利技术同样尺寸的植物种植孔,种植在植物种植孔内的植物却因此深受影响。植物种植孔内的植物可以凭助上大下小的喇叭形状借势扩散在矩形主体上,扩大受光面积,提高植物的生长环境,而且能在不改变护坡砖与坡面接触面积的前提下,且同时保证护坡砖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扩大绿化面积。
[0004]CN201820797477.0公开了一种湿地边坡水土保持护坡砖,该护坡砖主体为中央留孔的等边四方体结构,而四角各设有一个方形缺口;该护坡砖有上下面之分,其中上表面自然粗糙,下表面则留有楞脊,以增加地面的附着力;相邻的护坡砖采用彼此嵌合或拼合的方式,可以形成多种护坡结构,砌后中空部分填充粘土,种植草本植物。该护坡砖可广泛运用于河道、湖岸、塘埂、堤坝等水土保持材料,一方面可以确保护坡坚固、防蚀,同时为护坡创造了疏松多孔的泥质生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生存空间,从而有利于湿地护坡的生态安全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0005]但是传统的人工湖护坡砖结构单一,多为纯硬质结构,坡面绿化和结构布局生硬、呆板,景观效果不理想。这种的护坡砖一味地追求坚固和抗蚀,不能为水岸动植物提供生息繁衍的空间和条件,生物多样性维持难以实现,也不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健康、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有效地克服当前城市人工湖坡面硬质化过高、植物难于生存、景观过于单板的弊端,提供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以适应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水面环境改造和湖坡景观提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需求。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所述护坡砖为一多面体结构,并具有极性,其中两个侧面略宽,另一对侧面和四角侧面略窄,中间留有正方体孔洞;所述护坡砖底部设有3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生物桥,中央大型生物桥顶部与正方体孔洞相通,两端小型生物桥平行于中央大型生物桥,用于为坡面底部的软体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
[0009]具体地,所述坡面护坡砖的宽侧面宽18~20cm,窄侧面宽9~10cm,四角侧面宽8~9cm,中间正方体孔洞边长7cm。
[0010]优选地,所述坡面护坡砖筑成厚度为10~12cm。
[0011]所述生物桥的延伸方向与护坡砖的宽侧面方向相垂直,中央大型生物桥的直径为10~11cm;两端小型生物桥的直径为3~4cm。
[0012]所述护坡砖的制作材料由砾石、粗砂、水泥、蛭石组成,砾石粒径1~1.5cm,粗砂的粒径0.25~0.5mm的粒径2~3mm,且砾石、粗砂、水泥、蛭石的配比体积比为1:1:2:0.5。
[0013]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护坡砖的应用可有效地克服当前城市人工湖坡面硬质化比例过高、植物难于生存、景观过于单板的弊端,在确保生态防护功能的前提下为景观植物生存创造出一个微环境,有利于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繁衍,提高了坡面绿化率、美景度,实现城市人工湖园林景观的提档升级;
[0016](2)该护坡砖通过巧妙地生物桥设计,在确保护坡水土保持和生态防蚀的背景下,为水岸带各种软体动物提供了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有利于坡面各种动植物的定居和活动,促进了人工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确保了湖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坡面护坡砖结构俯视图;
[0018]图2为坡面护坡砖结构侧视图;
[0019]图3为坡面护坡砖规则式铺装示意图;
[0020]图4为坡面护坡砖错位式铺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2]如图1、图2所示,该护坡砖为一多面体结构,并具有极性,其中两个侧面2略宽,宽度18cm,另一对侧面3和四角侧面1略窄,宽度9cm;中间留有正方体孔洞4,孔洞4边长7cm;护坡砖底部设有3个截面半圆形的生物桥,中央大型生物桥5的直径为10~11cm;两端小型生物桥6的直径为3~4cm。其中,中央大型生物桥5顶部与正方体孔洞4相通,而两端小型生物桥6平行于中央大型生物桥5,为坡面底部的软体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
[0023]该护坡砖是整体筑成厚度为10~12cm,制作材料由砾石、粗砂、水泥、蛭石组成,砾石粒径1~1.5cm,粗砂的粒径0.25~0.5mm的粒径2~3mm,其调配比例为3:1:1:0.5,制成后通气、透水、多孔,并容易搬运移动。
[0024]图3为该护坡砖规则式铺装应用形式。相邻的护坡砖宽面与宽面对接,窄面与窄面对接;铺装完成后在坡面形成两种孔隙,一种是砖体自身中央的方形孔洞4成排形成大孔隙7,另一种是砖体四角对接形成菱形小孔隙8,大小孔隙中塞置粘土后种植水生植物。可选择的水生植物有两栖蓼、紫苏、狼把草、水葱、鸢尾、玉带草、澧肠、莎草、黑三菱等。
[0025]图4为该护坡砖错位式铺装应用形式。相邻的护坡砖角对角对接拼装完成;铺装完
成后在坡面方形孔洞4斜行式排列,形成大孔隙7,而砖体角边与一个窄边和宽边对接形成的三角形小孔隙9,坡面整体孔隙面积略小于规则铺装。大孔隙7中塞置粘土后种植高秆水生植物,如灯芯蓼、黄花蔺、花叶芦竹、菰、芒、蒲苇等;而小孔隙中种植苦草、碎米荠、南荻、紫芋、泽泻等低矮草本植物。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的结构思路及制作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砖为一多面体结构,其中两个侧面(2)略宽,另一对侧面(3)和四角侧面(1)略窄,中间留有正方体孔洞;所述护坡砖底部设有3个截面为半圆形的生物桥,中央大型生物桥顶部与正方体孔洞相通,两端小型生物桥平行于中央大型生物桥,用于为坡面底部的软体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迁徙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净式人工湖坡面生态护坡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护坡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雅琴史莹常俊丽张谦李冬林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