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29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包括铅锅炉体、钢结构支架、钢丝分线辊、铅锅、进线压辊、出线压辊和出线托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铅液循环装置和风冷装置;铅液循环装置包括吸铅罩壳、通道封板和出铅中心;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热交换管组、冷风机、进冷风管组和出热风管组,风冷热交换管组设置在铅锅内且位于铅液面之下,冷风机设置在铅锅炉体旁侧,冷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冷风管组与风冷热交换管组一端连通,风冷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出热风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铅液循环装置、风冷装置和铅锅外加热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精确控制铅液的温度,使铅液温度保持平稳,提高钢丝生产质量。生产质量。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属于金属加工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钢丝的过程中,需要对钢丝进行热处理,如钢丝的再结晶退火、钢丝正火和钢丝等温淬火等。传统的钢丝热处理炉包括加热炉和等温淬火炉等。工作时,钢丝在加热炉中连续运行加热到一定工艺要求的温度后,出炉冷却或进入等温淬火炉内淬火。在常规的钢丝生产工艺中,钢丝在连续加热炉中被加热到750℃左右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被称之为钢丝再结晶工艺;钢丝被加热到900℃左右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被称之为钢丝正火工艺;钢丝在900℃左右出炉后,进入等温淬火炉的则为钢丝淬火工艺。在以上各种常规钢丝生产工艺中,高温钢丝的热量大多被直接在空气中或淬火介质中冷却掉,没有被充分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0003]钢丝从加热炉出来后再进入铅液进行等温淬火,由于钢丝从加热炉出来后的温度一般在900
±
20℃左右,而铅液的温度一般为550℃。高温的钢丝进入低温的铅液时,冷却速度比较慢,不利于等温淬火的顺利进行,影响钢丝生产质量。另一方面会让铅液蒸发产生铅蒸汽,不环保,有害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其结构巧妙,能够精确控制铅液的温度,使铅液温度保持平稳,提高钢丝生产质量。
[0005]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包括铅锅炉体、钢结构支架、钢丝分线辊、铅锅、进线压辊、出线压辊和出线托辊,所述铅锅炉体通过外钢结构支架支撑,所述钢丝分线辊安装在铅锅炉体前端的顶部;所述铅锅安装在铅锅炉体内,所述进线压辊安装在铅锅前端的内部,所述出线压辊安装在铅锅后端的内部,所述出线托辊安装在铅锅炉体后端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浴淬火炉还包括铅液循环装置和风冷装置;所述铅液循环装置包括吸铅罩壳、通道封板和出铅中心,所述吸铅罩壳设置在铅锅前端的下部,吸铅罩壳与铅锅之间围成吸铅室,所述吸铅罩壳顶部设有吸铅口,所述通道封板有两块且分别密封固定安装在铅锅底部的两个长侧边处,通道封板与铅锅之间围成吸铅前后通道,所述吸铅前后通道的前端与所述吸铅室连通,铅锅后端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吸铅前后通道的后端连通的回铅口,在铅锅后端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出铅中心,所述回铅口与出铅中心的进口连通;所述铅锅后端的两个侧壁上还开设有与铅锅内部连通的出铅口,所述出铅口与出铅中心的出口连通;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热交换管组、冷风机、进冷风管组和出热风管组,所述风冷热交换管组设置在铅锅内且位于钢丝之上的铅液面之下,所述冷风机设置在铅锅炉体旁侧,冷风机的吸风口连接外界大气,冷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冷风管组与风冷热交换管组一端连通,风冷热交换管组的另一端连接出热风管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铅中心包括出铅室和铅泵,所述出铅室设置在铅锅后端旁侧,出铅室中部设置有支撑隔板,出铅室的内部空间被支撑隔板分隔为下腔和上腔两部分,所述回铅口与下腔连通,所述出铅口与上腔连通;所述铅泵竖向安装在出铅室内,铅泵下端固定在支撑隔板上,铅泵的进口与下腔连通,铅泵的出口与上腔连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冷热交换管组包括进风侧横向风冷管、纵向风冷管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进风侧横向风冷管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设置在铅锅长度方向的两侧,进风侧横向风冷管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之间设置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纵向风冷管,多个纵向风冷管的两端分别与进风侧横向风冷管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的内部连通;所述进冷风管组包括一个三通风管和两套分支进冷风管,三通风管的进口与冷风机的出口连接,两套分支进冷风管对称分布在冷风机的上方两侧,两套分支进冷风管的一端与三通风管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三通风管的另一端与风冷热交换管组中的进风侧横向风冷管连接;所述出热风管组包括两个分支出热风管,两个分支出热风管竖向布置并分别连接在出风侧横向风冷管的两端。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铅锅炉体进线一端的上方还设置有防铅蒸汽装置,所述防铅蒸汽装置包括烟罩和烟管,所述烟罩的下侧边固定安装在钢结构支架上,烟罩顶部安装烟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铅锅中后段的上方还设置有铅液内盖板和铅液外盖板,所述铅液内盖板设置在风冷装置与出线压辊之间,铅液内盖板的底部浸入铅液,所述铅液外盖板罩设在铅液内盖板之上。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铅锅的下方设置有铅锅外加热装置;所述铅锅外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管安装砖和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安装砖安装在钢结构支架上且位于铅锅下方的左右两侧,电加热管安装砖与铅锅支撑砖之间呈间隔交错分布;电加热管安装砖内开设有垂直于钢丝行进方向的安装孔,所述电加热管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电加热管安装砖的安装孔内,电加热管中部的发热段位于铅锅的正下方且与铅锅底部之间无阻隔直接相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管包括闷盖、套管、石英管和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包括中部的螺旋加热段和两端的引出段,所述螺旋加热段设置在石英管内,所述石英管两端分别连接套管,套管端部安装闷盖,所述闷盖中心开孔,所述电热丝的引出段穿过套管和闷盖引出并连接电源;所述套管位于电加热管安装砖内,石英管悬空在铅锅的正下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分线辊包括第一分线辊、第二分线辊、连接螺杆和紧固螺母组件,所述第一分线辊和第二分线辊为结构形状相同的两块,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第一分线辊和第二分线辊同轴对接并通过连接螺杆和紧固螺母组件固定连接,第一分线辊和第二分线辊的顶部设置托线槽;所述第一分线辊和第二分线辊的对接端面设为斜面且互补,在第一分线辊和第二分线辊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螺杆穿设在安装通孔内,所述紧固螺母组件安装在连接螺杆的两端。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线托辊为水冷托辊,其包括通水旋转接头、冷却轴和分线轮,所述冷却轴中心设有冷却水道,冷却轴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与冷却水道相连通的通水旋转接头,所述冷却轴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着若干个平行并排的分线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铅罩壳的下侧边中部开设有铅液底漏,在铅液底漏处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上侧边通过销轴枢接在吸铅罩壳的外壁上;所述铅锅的底部设有锅底加强支架;所述铅锅前段的风冷装置处、所述铅锅中后段的铅液内盖板和铅液外盖板处分别设置有热电偶;所述铅锅后端处设置有出铅液口盖板和防挂铅挂板。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通过铅液循环装置、风冷装置和铅锅外加热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精确控制铅液的温度,使铅液温度保持平稳,提高钢丝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A

A向剖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包括铅锅炉体(1)、钢结构支架(2)、钢丝分线辊(3)、铅锅(4)、进线压辊(5)、出线压辊(6)和出线托辊(7),所述铅锅炉体(1)通过外钢结构支架(2)支撑,所述钢丝分线辊(3)安装在铅锅炉体(1)前端的顶部;所述铅锅(4)安装在铅锅炉体(1)内,所述进线压辊(5)安装在铅锅(4)前端的内部,所述出线压辊(6)安装在铅锅(4)后端的内部,所述出线托辊(7)安装在铅锅炉体(1)后端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浴淬火炉还包括铅液循环装置和风冷装置;所述铅液循环装置包括吸铅罩壳(8)、通道封板(9)和出铅中心(10),所述吸铅罩壳(8)设置在铅锅(4)前端的下部,吸铅罩壳(8)与铅锅(4)之间围成吸铅室(11),所述吸铅罩壳(8)顶部设有吸铅口(12),所述通道封板(9)有两块且分别密封固定安装在铅锅(4)底部的两个长侧边处,通道封板(9)与铅锅(4)之间围成吸铅前后通道(13),所述吸铅前后通道(13)的前端与所述吸铅室(11)连通,铅锅(4)后端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吸铅前后通道(13)的后端连通的回铅口(4a),在铅锅(4)后端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出铅中心(10),所述回铅口(4a)与出铅中心(10)的进口连通;所述铅锅(4)后端的两个侧壁上还开设有与铅锅(4)内部连通的出铅口(4b),所述出铅口(4b)与出铅中心(10)的出口连通;所述风冷装置包括风冷热交换管组(14)、冷风机(15)、进冷风管组(16)和出热风管组(17),所述风冷热交换管组(14)设置在铅锅(4)内且位于钢丝(27)之上的铅液面之下,所述冷风机(15)设置在铅锅炉体(1)旁侧,冷风机(15)的吸风口连接外界大气,冷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进冷风管组(16)与风冷热交换管组(14)一端连通,风冷热交换管组(14)的另一端连接出热风管组(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铅中心(10)包括出铅室(10.1)和铅泵(10.2),所述出铅室(10.1)设置在铅锅(4)后端旁侧,出铅室(10.1)中部设置有支撑隔板(10.3),出铅室(10.1)的内部空间被支撑隔板(10.3)分隔为下腔和上腔两部分,所述回铅口(4a)与下腔连通,所述出铅口(4b)与上腔连通;所述铅泵(10.2)竖向安装在出铅室(10.1)内,铅泵(10.2)下端固定在支撑隔板(10.3)上,铅泵(10.2)的进口与下腔连通,铅泵(10.2)的出口与上腔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热处理铅浴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热交换管组(14)包括进风侧横向风冷管(14.1)、纵向风冷管(14.2)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14.3),进风侧横向风冷管(14.1)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14.3)设置在铅锅(4)长度方向的两侧;进风侧横向风冷管(14.1)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14.3)之间设置有多个与其垂直的纵向风冷管(14.2),多个纵向风冷管(14.2)的两端分别与进风侧横向风冷管(14.1)和出风侧横向风冷管(14.3)的内部连通;所述进冷风管组(16)包括一个三通风管(16.1)和两套分支进冷风管(16.2),三通风管(16.1)的进口与冷风机(15)的出口连接,两套分支进冷风管(16.2)对称分布在冷风机(15)的上方两侧,两套分支进冷风管(16.2)的一端与三通风管(16.1)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三通风管(16.1)的另一端与风冷热交换管组(1)中的进风侧横向风冷管(1.1)连接;所述出热风管组(17)包括两个分支出热风管(17.1),两个分支出热风管(17.1)竖向布置并分别连接在出风侧横向风冷管(14.3)的两端。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科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