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
,具体为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合料主要是由矿料、沥青结合料经过搅拌混合形成的混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各类道路铺设;使用沥青混合料铺设形成的路面光滑平整,减震降噪性能好,行车感舒适,安全性高,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
[0003]沥青路面虽然在常温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路面很容易出现积雪和结冰问题,路面上的积雪和结冰会严重降低沥青路面的抗滑能力,如果不及时处理掉路面的积雪和结冰,极易导致交通安全问题,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对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0004]目前我国解决路面积雪和结冰问题的方式主要有撒融雪剂、机械铲雪、热力融冰、电力融冰等;其中,撒融雪剂方法容易产生腐蚀道路设施,加速路面老化,污染地下水源等问题;机械铲雪方法中使用的破冰机容易对路面造成损伤,后期路面修复费用大,铲雪效率低;路面热力融冰、电力融冰技术是通过在路面内部安装地热管、电热丝等发热装置将热能传递到路面从而对路面冰雪进行融化;该方法融雪效率高,且不会对路面设施和路面结构造成损害,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然而普通的沥青混合料导热效果差,对热量的利用率不高,很容易造成电力、热力的资源浪费,加大政府和人民的经济压力;为了降低能源损耗率,提升沥青路面的融雪效率,研究者们考虑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碳纳米管、碳纤维等物质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导热性能;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三维导热料80
‑
120份、苯乙烯单体50
‑
60份、二乙烯苯50
‑
60份、引发剂10
‑
15份、环氧树脂100
‑
200份、羧基硅油70
‑
80份、环氧沥青200
‑
300份、矿物纤维80
‑
100份、集料60
‑
9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导热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改性碳纤维80
‑
90份、氨烃基硅烷偶联剂20
‑
30份、三维碳氮化硼纳米粉20
‑
30份、环氧烃基硅烷偶联剂20
‑
3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碳纤维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碳纤维100
‑
200份、聚氨酯乳液30
‑
50份、巯基硅烷偶联剂60
‑
80份、六水合氯化铝60
‑
70份、六水合氯化镁60
‑
70份、聚乙二醇50
‑
90份、氨水100
‑
12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200
‑
1600;所述聚氨酯乳液质量分数为0.2%
‑
0.8%;所述碳纤维长度为1
‑
90nm。5.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活化碳纤维:a.将碳纤维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得纤维A;b.将纤维A置于聚氨酯乳液中浸渍,取出干燥得活化碳纤维;S2.制备改性碳纤维:a.低压条件下,将巯基硅烷偶联剂置于乙醇溶液中搅拌分散,加入活化碳纤维搅拌,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纤维B;b.低压条件下,将六水合氯化铝、六水合氯化镁置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分散,加入聚乙二醇、纤维B超声分散,得物料A;c.将物料A滴入到氨水溶液中,调节pH值,陈化,抽滤洗涤干燥得物料B;d.将物料B煅烧,取出,得改性碳纤维;S3.合成三维导热料:a.将氨烃基硅烷偶联剂置于乙醇溶液中搅拌分散,加入三维碳氮化硼纳米粉,继续超声分散,抽滤,得物料C;b.将环氧烃基硅烷偶联剂置于乙醇溶液中搅拌分散,加入改性碳纤维超声分散,抽滤得物料D;c.将物料C、物料D混合均匀,加入乙醇溶液,球磨,干燥得三维导热料;S4.制备沥青混合料:a.将三维导热料、苯乙烯单体、二乙烯苯混合均匀,搅拌,加入引发剂,继续搅拌,得物料E;b.向物料E中依次加入环氧树脂、羧基硅油、环氧沥青、矿物纤维、集料,搅拌均匀,高速剪切,得沥青混合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高导热改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