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424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包括集液管,所述集液管的上端通过延伸柱焊连接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对称焊接在对流边的两端,所述对流边对称设置在所述集液管的两端,在所述对流边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管的圆形开孔,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并位于对流边的底表面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对流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流边,负离子发生器和散热复合层的设置,通过对流结构对散热翅片的两侧分别进行强制散热;在散热翅片的两侧分别形负离子发生腔,使得发生的负离子风扇的带动下,充分接触散热翅片及其附近的空气,实现稳定的空气净化。实现稳定的空气净化。实现稳定的空气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空调冷凝器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此前几年汽车业尤其是轿车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一种重要部件已被广大汽车制造企业及消费者所认可,至2013年8月止,在国内,国产轿车空调装置率已接近100%,在其它车型上的装置率也在逐年提高,汽车空调汽装置已成为汽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部件。
[0003]冷凝器是空调中的主要换热部件,空调系统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做功产生的热量全要靠它散发到外界空气中去,伴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空气质量中的颗粒悬浮物逐渐增多,冷凝器在做工过程中对于大颗粒的空气脏污可以将其阻拦在冷凝器表面,但是现有冷凝器依然存在着无法阻拦小颗粒脏污,空气悬浮物容易存积在管体内部导致管体散热效率降低;管体单一依靠外部风机进行强行散热,散热效率有限的问题。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以解决现有冷凝器依然存在着无法阻拦小颗粒脏污,空气悬浮物容易存积在管体内部导致管体散热效率降低;管体单一依靠外部风机进行强行散热,散热效率有限的问题。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包括集液管,所述集液管的上端通过延伸柱焊连接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对称焊接在对流边的两端,所述对流边对称设置在所述集液管的两端,在所述对流边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管的圆形开孔,在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并位于对流边的底表面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对流风扇;所述集液管呈平行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集液管之间安装有散热翅片,在所述散热翅片的外壁涂覆有散热复合层;所述对流风扇的内壁电性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采用YT-C3型号负离子发生器,在所述对流风扇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旋转的扇叶。
[0006]所述集液管采用管状结构的铝管,在一侧所述集液管的表面由上至下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进口和出口。
[0007]所述对流边采用板状结构的铝,在所述对流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矩形空腔结构的安装口,所述对流边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一个所述对流边的边长等于两个所述集液管内侧面的直线距离;所述延伸柱采用柱状结构的铝,所述延伸柱的一端焊接在集液管的一端,所述延伸柱的另一端焊接在安装口的一端,所述延伸柱的数量为四个并且每个所述延伸柱的高度设置在3-5cm以内。
[0008]所述对流风扇采用圆形结构的改性塑料,所述对流风扇的表面并位于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扇叶旋转的RS1200型号微型电机,对流风扇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且每两个所述对流风扇的间隔相等。
[0009]所述扇叶采用扇形结构的改性塑料,每一个所述对流风扇的表面安装有四个以内
所述扇叶,每一个所述扇叶的倾斜角度为20
°
;所述负离子发生器通过螺钉固定,每一个所述对流风扇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的下表面距离所述扇叶的表面2-3cm。
[0010]所述散热翅片采用“S”状结构的铝散热翅片,且散热翅片的表面环绕设置散热复合层,所述散热复合层采用石墨烯涂层并且散热复合层的涂层厚度在0.05-0.09mm以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对流边的设置,通过对流结构对散热翅片的两侧分别进行强制散热,提高装置的整体散热和外部侧端的风机扇热,实现搭配散热效果,利用对流产生的风向均吹向散热翅片这一做工方式,提高散热翅片的整体散热性能。
[0013]2.本技术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通过风扇结构搭配负离子发生器,在散热翅片的两侧分别形负离子发生腔,使得发生的负离子风扇的带动下,充分接触散热翅片及其附近的空气,实现稳定的空气净化,避免空气内部的小颗粒脏污进入冷凝器堵塞管体影响散热效率的问题。
[0014]3.本技术散热复合层的设置,采用涂层结构将石墨烯结构阿挤入进现有散热翅片的结构中,运用石墨烯所特有的散热性能,提高散热翅片的整体散热效率,确保装置的整体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对流风扇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的散热翅片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的散热复合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集液管,2-对流边,3-安装口,4-连接管,5-对流风扇,51-负离子发生器,52-扇叶,6-散热翅片,7-散热复合层,8-延伸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包括集液管1,所述集液管1的上端通过延伸柱8焊连接有安装口3,所述安装口3对称焊接在对流边2的两端,所述对流边2对称设置在所述集液管1的两端,在所述对流边2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管4的圆形开孔,在所述连接管4的内部并位于对流边2的底表面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对流风扇5;所述集液管1呈平行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集液管1之间安装有散热翅片6,在所述散热翅片6的外壁涂覆有散热复合层7;所述对流风扇5的内壁电性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51,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1采用YT-C3型号负离子发生器,在所述对流风扇5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旋转的扇叶52。
[0024]使用者在安装时,分别将驱动对流风扇5的电机和安装在对流风扇5内部的负离子发生器连接在汽车的电源端口实现供电,在装置连接完成后,冷凝器的做工原理为,压缩机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入口传送进冷凝器后,冷凝器的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并将中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送入出液干燥器,在冷凝器冷凝过程中的热量经由散热翅片进行放热实现冷凝,本申请中,集液管1和散热翅片6的工作原理和现有冷凝器的基础原理保持一致,在散热赤贫啊6接触热量后,散热复合层7会对散热翅片6表面的热量进行快速传导,同时对流边2表面安装的对流风扇5内部的扇叶52会在对流边2的表面实现对向吹风,产生对流,位于对流路径中间的经由散热复合层7导出的热量会通过对流风进行散热,同时对流风扇内部安装的负离子发生器51,会经过扇叶52的带动将自身产生的负离子分散在空气中,对空气中悬浮脏污进行净化。
[0025]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空调冷凝器,包括集液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1)的上端通过延伸柱(8)焊连接有安装口(3),所述安装口(3)对称焊接在对流边(2)的两端,所述对流边(2)对称设置在所述集液管(1)的两端,在所述对流边(2)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管(4)的圆形开孔,在所述连接管(4)的内部并位于对流边(2)的底表面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对流风扇(5);所述集液管(1)呈平行对称分布,在两个所述集液管(1)之间安装有散热翅片(6),在所述散热翅片(6)的外壁涂覆有散热复合层(7);所述对流风扇(5)的内壁电性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51),所述负离子发生器(51)采用YT-C3型号负离子发生器,在所述对流风扇(5)的表面安装有用于旋转的扇叶(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1)采用管状结构的铝管,在一侧所述集液管(1)的表面由上至下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有进口和出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边(2)采用板状结构的铝,在所述对流边(2)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矩形空腔结构的安装口(3),所述对流边(2)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一个所述对流边(2)的边长等于两个所述集液管(1)内侧面的直线距离;所述延伸柱(8)采用柱状结构的铝,所述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根平郭术忠王一兵叶健杰刘燕伟周谊赋何铭鸣何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兰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