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锻炼装置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包括凹形且凹口朝前的箱体,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气筒,气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端经压杆设有位于箱体凹口内的踏板,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固定筒,固定筒内设有轻质球,固定筒上端贯穿箱体且同轴设有U形管,固定筒下端设有连接管,左侧的连接管自由端与右侧的气筒连接,右侧的连接管自由端与左侧的气筒连接,箱体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性绳设有上下轴向的漏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康复科护理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协调性的康复锻炼为患者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在进行康复锻炼时多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如依靠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来使患者下床行走来达到协调性锻炼的目的,这一过程会造成医护人员的劳累,并且患儿耐心较少,在锻炼较少的时间后便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停止锻炼,锻炼效果不佳。而现有的一些锻炼器械较为枯燥无聊,会使儿童患者产生抵触情绪,锻炼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有效锻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锻炼装置缺乏趣味性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凹形且凹口朝前的箱体,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气筒,气筒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端经压杆设有位于箱体凹口内的踏板,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固定筒,固定筒内设有轻质球,固定筒上端贯穿箱体且同轴设有U形管,固定筒下端设有连接管,左侧的连接管自由端与右侧的气筒连接,右侧的连接管自由端与左侧的气筒连接,箱体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性绳设有上下轴向的漏斗。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踏板、活塞、气筒、连接管、固定筒、U形管、漏斗的设置,使患儿进行踩右脚伸左手、踩左脚伸右手的协调性锻炼,伸缩管、连管、储球筒、聚球槽、连接筒的设置,使整个锻炼过程更加的流畅,减少了取放轻质球的时间,滑杆、弧形挡板的设置,确保固定筒内只能同时存在一个轻质球,摆杆的设置,促使患儿只可交替踩动双腿,对两侧肢体均进行锻炼,防止只锻炼一侧肢体的状况发生,通过使患儿接取轻质球来使患儿对锻炼产生兴趣,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增加趣味性,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压簧与弹性绳的设置可对患儿腿部与手部移动的力量进行锻炼,提高康复锻炼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后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凹形且凹口朝前的箱体1,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气筒2,气筒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3,活塞3上端经压杆4设有位于箱体1凹口内的踏板5,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固定筒6,固定筒6内设有轻质球7,固定筒6上端贯穿箱体1且同轴设有U形管8,固定筒6下端设有连接管9,左侧的连接管9自由端与右侧的气筒2连接,右侧的连接管9自由端与左侧的气筒2连接,箱体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性绳10设有上下轴向的漏斗11。
[0012]为了便于对轻质球7进行收集,所述的箱体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固定筒6正前方且上大下小的聚球槽12,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聚球槽12正下方的储球筒13。
[0013]为了便于储球筒13内的轻质球7进入固定筒6内,所述的储球筒13的下端面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固定筒6下端开设有前后贯通的让位孔14,固定筒6上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可遮挡让位孔14的弧形挡板15,储球筒13下端设有可与让位孔14连通的连接筒16。
[0014]为了使弧形挡板15可上下移动,所述的箱体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踏板5后方且前后贯通的滑槽17,踏板5经滑杆18与其对应侧的弧形挡板15固定连接,滑杆18位于其对应侧的滑槽17内且与滑槽17滑动连接。
[0015]为了便于漏斗11内的轻质球7进入固定筒6内,所述的漏斗11下端同轴设有伸缩管19,伸缩管19下端经连管20与其对应侧的储球筒13连接。
[0016]为了使患儿双脚交替踩动踏板5,所述的箱体1凹口内铰接有位于踏板5下方且左右方向的摆杆21,摆杆21上端可与踏板5接触,摆杆21下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压簧22。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为储球筒13内存放有多个上下相对的轻质球7,左侧的固定筒6内有一个轻质球7,右侧的固定筒6内没有轻质球7;
[0018]医护人员搬来椅子放在箱体1前方,使患儿坐在椅子上,然后患儿的双脚分别放在踏板5上,患儿一手拿一个漏斗11;
[0019]进行锻炼时,患者向下踩动右侧的踏板5,右侧的踏板5经压杆4带动右侧的活塞3向下移动,同时,摆杆21右端在右侧的踏板5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压簧22收缩,摆杆21左端向上摆动并带动左侧的踏板5向上移动,右侧的踏板5同步经滑杆18带动弧形挡板15向下移动,在弧形挡板15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后,连接筒16与让位孔14连通,连接筒16内的一个轻质球7落入右侧的固定筒6内,储球筒13内的轻质球7进入连接筒16内,由于固定筒6的直径有限,故在一个轻质球7落入固定筒6内后,其他的轻质球7与该轻质球7接触,无法进入固定筒6内;
[0020]右侧的活塞3向下移动,右侧的气筒2内的气体经连接管9被挤入左侧的固定筒6内,左侧的固定筒6内的轻质球7在气体的吹动下向上移动,并从U形管8内移出,此时,患儿可手持左侧的漏斗11去接取轻质球7,若成功接取轻质球7,则轻质球7经伸缩管19与连管20进入储球筒13内,若未成功接取轻质球7,则轻质球7直接落入储球筒13内,若轻质球7被患儿打飞,则医护人员去捡回放入储球筒13内即可;
[0021]此时,左侧的固定筒6内无轻质球7,右侧的固定筒6内有一个轻质球7,摆杆21为左高右低的状态,向下踩动左侧的踏板5,左侧的活塞3同步向下移动,右侧的踏板5向上移动
并带动弧形挡板15向上移动,弧形挡板15遮挡让位孔14来确保右侧的固定筒6内只有一个轻质球7且其他的轻质球7无法进入右侧的固定筒6内,同时,左侧的气筒2内的气体经连接管9被挤入右侧的固定筒6内,右侧的固定筒6内的轻质球7被吹出,患儿可用右侧的漏斗11进行接取,左侧的连接筒16内的轻质球7进入左侧的固定筒6内,如此往复,实现患儿踩右脚伸左手,踩左脚伸右手的协调性锻炼,并且压簧22与弹性绳10能够对患儿的下肢与上肢进行锻炼,接轻质球7的操作增加了趣味性,提高患儿的锻炼积极性。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踏板、活塞、气筒、连接管、固定筒、U形管、漏斗的设置,使患儿进行踩右脚伸左手、踩左脚伸右手的协调性锻炼,伸缩管、连管、储球筒、聚球槽、连接筒的设置,使整个锻炼过程更加的流畅,减少了取放轻质球的时间,滑杆、弧形挡板的设置,确保固定筒内只能同时存在一个轻质球,摆杆的设置,促使患儿只可交替踩动双腿,对两侧肢体均进行锻炼,防止只锻炼一侧肢体的状况发生,通过使患儿接取轻质球来使患儿对锻炼产生兴趣,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增加趣味性,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压簧与弹性绳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包括凹形且凹口朝前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气筒(2),气筒(2)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活塞(3),活塞(3)上端经压杆(4)设有位于箱体(1)凹口内的踏板(5),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固定筒(6),固定筒(6)内设有轻质球(7),固定筒(6)上端贯穿箱体(1)且同轴设有U形管(8),固定筒(6)下端设有连接管(9),左侧的连接管(9)自由端与右侧的气筒(2)连接,右侧的连接管(9)自由端与左侧的气筒(2)连接,箱体(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弹性绳(10)设有上下轴向的漏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位于固定筒(6)正前方且上大下小的聚球槽(12),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聚球槽(12)正下方的储球筒(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童患者协调性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球筒(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