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376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含油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该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包括电絮凝净化装置、连通所述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分流器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分流器的若干磁絮凝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较大量的出水,分流成处理量较小的磁絮凝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硬度,提高水质,从而可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等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主要基于絮凝装置的组合,可不添加其他的处理剂或不设置其他的动力。可不添加其他的处理剂或不设置其他的动力。可不添加其他的处理剂或不设置其他的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含油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田采出水与常规水驱采油污水相比较,不仅具有常规水驱采油污水的水温高、矿化度高、细菌含量大、残存化学药剂和其他物质量多等特点,而且聚合物的加入使其具有粘度高、乳化严重、携带固体悬浮物能力强、油滴和固体颗粒上浮或下沉阻力大、对化学吸附剂的吸附损耗严重等问题。目前,常用的含油污水净化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但以上方法分别存在耗能大、投资费用高、设备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含油污水处理领域亟需高效、节能、经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0003]电絮凝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水质净化技术,它主要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使用可溶性阳极产生大量阳离子,阳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强烈吸附作用的氢氧化物和多核羟基配合物,对废水进行絮凝,从而将污染物去除的一类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水质净化技术,电絮凝结合了化学絮凝和电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的优点,去除污染物较彻底,且可以去除普通方法无法处理的无机污染物及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0004]但是,电絮凝处理的污水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杂质,例如还有明显的硬度,导致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包括电絮凝净化装置、连通所述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分流器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分流器的若干磁絮凝器。
[0008]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处理量可以较大,产出的处理水虽然得到净化,但是硬度仍然偏高,因此,要运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硬度。而磁絮凝器,例如水平式的磁絮凝器,处理量相对偏小。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较大量的出水,分流成处理量较小的磁絮凝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硬度,提高水质,从而可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等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主要基于絮凝装置的组合,可不添加其他的处理剂或不设置其他的动力。
[0009]具体的,所述分流器包括上端敞口的水箱和设置在所述水箱内上部的分流盒,所述的分流盒为盒状空间,所述的分流盒由竖向设置在所述水箱内的竖壁板、设置在所述竖壁板的上端的上底板、设置在所述竖壁板的下端的下底板、位于所述竖壁板两侧的所述水箱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与所述竖壁板相对的所述水箱的一个侧壁合围而成,所述下底板设置有若干下溢水口,与所述竖壁板相对的所述水箱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下溢水口对应的侧溢水口,相邻的两个所述下溢水口之间设置有隔板,各所述隔板竖向设置且垂
直于所述竖壁板,所述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箱,各所述侧溢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一个所述的磁絮凝器的进水口。即,各隔板隔开的空间设置有一个下溢水口和一个侧溢水口。
[00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压的作用作为动力即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经由分流器送至各磁絮凝器。
[0011]具体的,各所述侧溢水口等高设置;各所述下溢水口的大小相同;各所述侧溢水口的大小相同。
[00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各侧溢水口的出水流量基本相同。
[0013]具体的,所述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各所述侧溢水口的上沿的高度。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即可以通过水压的作用实现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经由分流器送至各磁絮凝器。
[0015]具体的,各所述磁絮凝器等高设置。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各磁絮凝器的进水水压基本相同。
[0017]总体上,本技术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较大量的出水,分流成处理量较小的磁絮凝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硬度,提高水质,从而可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等系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的分流器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的分流器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1、2、3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0022]1、电絮凝净化装置,2、分流器,21、水箱,22、竖壁板,23、上底板,24、下底板,25、下溢水口,26、侧溢水口,3、磁絮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包括电絮凝净化装置1、连通电絮凝净化装置1的分流器2以及分别连通分流器2的若干磁絮凝器3。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较大量的出水,分流成处理量较小的磁絮凝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硬度,提高水质,从而可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等系统。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分流器2包括上端敞口的水箱21和设置在水箱21内上部的分流盒,的分流盒为盒状空间,的分流盒由竖向设置在水箱21内的竖壁板22、设置在竖壁板22的上端的上底板23、设置在竖壁板22的下端的下底板24、位于竖壁板22两侧的水箱21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与竖壁板22相对的水箱21的一个侧壁合围而成,下底板24设置
有若干下溢水口25,与竖壁板22相对的水箱2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分别与各下溢水口25对应的侧溢水口26,相邻的两个下溢水口25之间设置有隔板,各隔板竖向设置且垂直于竖壁板22,电絮凝净化装置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水箱21,各侧溢水口26分别通过管路连通一个的磁絮凝器3的进水口。基于此技术方案,通过水压的作用作为动力即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经由分流器送至各磁絮凝器。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侧溢水口26等高设置;各下溢水口25的大小相同;各侧溢水口26的大小相同。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让各侧溢水口的出水流量基本相同。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电絮凝净化装置1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各侧溢水口26的上沿的高度。基于此技术方案,即可以通过水压的作用实现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的出水经由分流器送至各磁絮凝器。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各磁絮凝器3等高设置。基于此技术方案,可以让各磁絮凝器的进水水压基本相同。
[0029]使用本技术所通过的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进行含油污水的处理,先经过电絮凝净化装置得到的处理水经过分流器分流,形成多个小流量。各水流再分别经过一个磁絮凝器的处理,降低硬度,出水可用作水循环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的水源。
[0030]本技术可以将电絮凝净化装置较大量的出水,分流成处理量较小的磁絮凝器,从而进一步的降低硬度,提高水质,从而可用于循环水系统或热交换系统等系统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絮凝净化装置(1)、连通所述电絮凝净化装置(1)的分流器(2)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分流器(2)的若干磁絮凝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的混合絮凝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2)包括上端敞口的水箱(21)和设置在所述水箱(21)内上部的分流盒,所述的分流盒由竖向设置在所述水箱(21)内的竖壁板(22)、设置在所述竖壁板(22)的上端的上底板(23)、设置在所述竖壁板(22)的下端的下底板(24)、位于所述竖壁板(22)两侧的所述水箱(21)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与所述竖壁板(22)相对的所述水箱(21)的一个侧壁合围而成,所述下底板(24)设置有若干下溢水口(25),与所述竖壁板(22)相对的所述水箱(21)的侧壁设置有若干分别与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涛姜波李勇敢张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瑞航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