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供给系统、机床和冷却液供给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8356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供给系统、机床和冷却液供给方法,冷却液供给系统用于向机床提供冷却液,其包括:第一冷却管路,第一冷却管路中第一供液管路的入口与供液装置连通,出口位于第一待冷却位置处;第一供液管路具有驱动泵和制冷装置,驱动泵将供液装置中的冷却液抽出至第一供液管路,制冷装置对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制冷;第二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中第二供液管路的入口与第一供液管路连接,出口位于第二待冷却位置处;第二冷却管路中第二回水管路的入口位于第二待冷却位置处,出口与供液装置连通;第二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和第二回水管路中的冷却液之间通过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激光机床的水冷机构体型较大的问题。较大的问题。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液供给系统、机床和冷却液供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液供给系统、机床和冷却液供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激光机床在工作时,其机床主体和机床镜片都需要冷水不断循环以带走机床产生的热量,但是机床主体和机床镜片对冷却液的温度需求不同,机床主体需要的冷却液温在20

22℃,而机床镜片需要的冷却液温在28

30℃,如果只能输出一种温度的冷却液,那低温的冷却液就会导致机床镜片结露,影响其寿命,甚至造成损坏。
[0003]因此,现有技术的激光机床的水冷机构为了满足两种不同温度的出水需求,设置了两个驱动泵1分别驱动两条冷却液流路,但是,这样会导致激光机床的水冷机构在结构上体型较大,成本较高且噪音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液供给系统、机床和冷却液供给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激光机床的水冷机构的体型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供给系统,用于向机床提供冷却液,冷却液供给系统包括:第一冷却管路,第一冷却管路包括第一供液管路,第一供液管路的入口与机床的供液装置连通,第一供液管路的出口设置在机床的第一待冷却位置处;第一供液管路上设置有驱动泵和制冷装置,驱动泵用于将供液装置中的冷却液抽出至第一供液管路中;制冷装置用于对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制冷,以形成低温冷却液;第二冷却管路,第二冷却管路包括第二供液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第二供液管路的入口与第一供液管路连接,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设置在机床的第二待冷却位置处;第二回水管路的入口设置在第二待冷却位置处,第二回水管路的出口与供液装置连通;其中,第二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第三管路串联在第二供液管路上,第四管路串联在第二回水管路上,以使第二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和第二回水管路中的冷却液之间进行换热。
[0006]进一步地,制冷装置为制冷管路,制冷管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串联在制冷管路上,第二管路串联在第一供液管路上,以对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和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
[0007]进一步地,制冷管路包括:主循环管路,主循环管路包括依次闭环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以及第一换热器;旁通管路,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旁通管路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连通,以通过旁通管路来调节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的压力。
[0008]进一步地,制冷管路还包括风机,风机设置在靠近冷凝器的位置处,风机的转速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来调节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和/或压缩机的压
缩速度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压缩机的压缩速度来调节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0009]进一步地,驱动泵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一供液管路的入口之间。
[0010]进一步地,第一冷却管路还包括第一回水管路,第一回水管路的入口位于第一待冷却位置处,第一回水管路的出口位于供液装置中,以使对第一待冷却位置处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回水管路流回至供液装置中。
[0011]进一步地,第二供液管路上还设置有加热器,加热器位于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处,以对第二供液管路中与第二回水管路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继续加热。
[0012]进一步地,第一供液管路包括:第一温度检测部件,第一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制冷装置的入口处,以用于检测位于制冷装置上游的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和/或第二温度检测部件,第二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制冷装置的出口处,以用于检测位于制冷装置下游的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0013]进一步地,第二冷却管路包括:第三温度检测部件,第三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处,以检测用于冷却第二待冷却位置处的冷却液的温度;和/或第四温度检测部件,第四温度检测部件设置在第二回水管路的入口处,以检测对第二待冷却位置处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液的温度。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床,包括冷却液供给系统,冷却液供给系统为上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液供给方法,冷却液供给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冷却液供给方法包括:控制驱动泵将供液装置中的冷却液抽出并送入第一供液管路中;对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制冷,以使其形成温度位于第一预设温度范围内的低温冷却液;将低温冷却液的一部分从第一供液管路的出口输送到第一待冷却位置处,并将低温冷却液的另一部分输送到第二供液管路中;将第二供液管路中的低温冷却液和第二回水管路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换热器进行换热,以使第二供液管路中的低温冷却液形成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的高温冷却液;使高温冷却液通过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到达第二待冷却位置处,对第二待冷却位置处进行冷却。
[0016]进一步地,冷却液供给方法还包括:将冷却液供给系统的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与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以使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
[0017]进一步地,冷却液供给方法还包括:通过控制制冷管路中的冷却液的量来使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范围。
[0018]进一步地,冷却液供给方法还包括:将进入第二供液管路中的低温冷却液和第二回水管路中的冷却液之间进行换热,以使输送到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
[0019]进一步地,冷却液供给方法还包括:将第二供液管路中的低温冷却液和第二回水管路中的冷却液之间进行换热,并对第二供液管路中的换热后的冷却液进行继续加热,以使输送到第二供液管路的出口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范围。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液供给系统通过一个驱动泵驱动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这两条管路,并通过制冷装置对进入第一冷却管路的第一供液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制冷,冷却后的低温冷却液的一部分去到机床的第一待冷却位置处对其进行
冷却,另外一部分去到第二冷却管路的第二供液管路中和从机床回来的第二回水管路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以形成高温冷却液,实现热回收,从而对机床的第二待冷却位置处进行冷却,使机床的冷却液供给系统的循环更加简单,耗能更低,维修操作更方便,提高了机床的可靠性。并为机床的冷却机构节省了制造成本,减小了体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激光机床的水冷机构在结构上体型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液供给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驱动泵;2、第一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液供给系统,用于向机床提供冷却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供给系统包括:第一冷却管路(100),所述第一冷却管路(100)包括第一供液管路(110),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的入口与所述机床的供液装置(16)连通,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机床的第一待冷却位置处;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上设置有驱动泵(1)和制冷装置,所述驱动泵(1)用于将所述供液装置(16)中的冷却液抽出至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中;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中的冷却液进行制冷,以形成低温冷却液;第二冷却管路(200),所述第二冷却管路(200)包括第二供液管路(210)和第二回水管路(220);所述第二供液管路(210)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连接,所述第二供液管路(2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机床的第二待冷却位置处;所述第二回水管路(22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待冷却位置处,所述第二回水管路(220)的出口与所述供液装置(16)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冷却管路(200)上设置有第二换热器(3),所述第二换热器(3)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二供液管路(210)上,所述第四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二回水管路(220)上,以使所述第二供液管路(210)中的冷却液和所述第二回水管路(220)中的冷却液之间进行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为制冷管路(300),所述制冷管路(300)包括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2)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串联在所述制冷管路(300)上,所述第二管路串联在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上,以对所述制冷管路(300)中的冷却液和所述第一供液管路(110)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路(300)包括:主循环管路(310),所述主循环管路(310)包括依次闭环连通的压缩机(5)、冷凝器(6)、第一膨胀阀(8)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2);旁通管路(320),所述旁通管路(320)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10),所述旁通管路(320)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5)的出口连通,所述旁通管路(3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入口连通,以通过所述旁通管路(320)来调节所述制冷管路(300)中的冷却液的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路(300)还包括风机(11),所述风机(11)设置在靠近所述冷凝器(6)的位置处,所述风机(11)的转速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所述风机(11)的转速来调节所述制冷管路(300)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和/或所述压缩机(5)的压缩速度可调节地设置,以通过调节所述压缩机(5)的压缩速度来调节所述制冷管路(300)中的冷却液的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泵(1)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和第一供液管路(110)的入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路(100)还包括第一回水管路(120),所述第一回水管路(120)的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待冷却位置处,所述第一回水管路(120)的出口位于所述供液装置(16)中,以使对所述第一待冷却位置处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回水管路(120)流回至所述供液装置(16)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供给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黄家峰符加园王传奇董志华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