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确定性信道接入条件下的WLAN目标唤醒时刻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确定性信道接入条件下的WLAN目标唤醒时刻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针对上行多用户同时传输新特性提出了广播目标唤醒时间(TWT)机制。广播TWT机制以信标帧传输时刻(TBTT)调度为前导,通过确定每个站点的TBTT分组醒来接收信标帧中包含的特定广播TWT服务期参数信息。同时唤醒的站点可共同参与到同一个TWT服务期,使用不同子信道来实现上行多用户同时传输,并以此提升密集环境下的网络整体性能。
[0003]IEEE 802.11ax标准上行随机接入过程中,退避计数器为0的站点会随机选择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比如说明书附图1中所示的为广播TWT操作示例图,显示了信道随机接入的一种实施案例。比如,在第2个TBTT时刻,只有STA1醒来,在接收到了对应的TWT SP信息后参与信道竞争。然而在后续的第一个TWT服务期间,存在两个可随机接入的资源单位(RU)。STA1随机选择了RU2进行数据传输,余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确定性信道接入条件下的WLAN目标唤醒时刻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结合IEEE 802.11ax标准中的多用户同时传输的特性和广播TWT机制获得基于广播TWT调度的确定性信道接入方案DCA;AP使用站点上行数据流量统计特征集中调度策略找到优化的首个信标帧传输时刻(TBTT)和侦听间隔(LI)参数值,并根据可用的子信道数控制同时活跃站点数量;设定约束条件;DCA信道接入方案将树结构与站点的LI设置相对应,通过启发式搜索算法,找到符合树结构以此获得对应站点的LI最优值;基于获得的LI值,通过调整首个TBTT参数值确定站点的唤醒时刻调度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站点的LI通过如下方法约束:确定用于表示LI调度结果的树结构,包括树高、树根的出度;确定树结构中的二叉子树数量为子信道的数量;确定每棵二叉子树的树结构,并将站点分配至叶子节点;确定每棵二叉子树上的站点使用同一个子信道;确定每个叶子节点对应站点的LI值为2
/
‑1,/表示站点所在子树中的层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的约束条件包括根据子信道数量约束同时活跃站点数量及树根的出度、根据一个TWT服务期间内每个子信道能够传输完成的数据量约束树高及每个站点的LI、根据所有站点缓存的数据包设定必须的时延约束、约束每个站点的LI为对应子树最大树高对应的LI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发式搜索算法包括根据站点上行数据流量特征及TWT机制的特殊性,基于马尔可夫链获得每个站点的时延特征,并以此建立每个站点可使用的LI集合,分配最大符合条件的叶子节点给对应的站点,完成站点LI初始值的设置;设定每个站点的LI启发搜索过程,启发式搜索时根据最大化吞吐量的目标设置每个站点的LI值逐步缩小直至所有站点均符合对应的所有约束;获得所有站点的最优LI。5.网络节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方法构建的软件模块。6.网络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方法构建的软件的处理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用于装配处理器的装配件(2)、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固定装配件(2)的固定件(3);所21述装配件(2)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扣件(21)和第二扣件(22),所述第一扣件(21)和第二扣件(22)的内侧面均设置有一用于插接处理器基板的凹槽,所述第一扣件(21)和第二扣件(22)通过插槽(23)和插杆(24)插接,并且所述第一扣件(21)和第二扣件(22)均设置有锁定件(4),所述锁定件(4)包括扣接杆(41)和弹簧(42),所述扣接杆(41)的一端可翻转的连接在第一扣件(21)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扣接的凸块(43),所述弹簧(42)与扣接杆(41)连接,且弹簧(42)处于拉伸状态;所述插槽(23)位于第二扣件(22)上,插杆(24)位于第一扣件(21)上;所述第二扣件(22)上还设置有与扣接杆(41)配合的扣槽(44),当扣接杆(41)相对第一扣件(21)内外翻转时,扣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