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4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53
本申请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连接带、连接杆和定位帽,设备主体开设有容纳槽,连接带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带的端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连接杆包括杆部和第一帽体,第一帽体固定在杆部的第一端,杆部的第二端可穿过连接孔,且与定位帽可拆卸连接,在杆部的第二端穿过连接孔并与定位帽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带的端部设于容纳槽内,第一侧边缘与第一帽体限位配合,第二侧边缘与定位帽限位配合,在杆部的第二端与定位帽分离的情况下,连接带的端部可从容纳槽内移动至设备主体之外,或者,从设备主体之外移动至容纳槽内。上述方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存在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穿戴设备存在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穿戴设备存在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对于一种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使得用户在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时还能作为配饰搭配服装,受到广大用户的普遍欢迎,但是现阶段的可穿戴设备的表带拆装为分离结构,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处外露,进而使得可穿戴设备在外观的简洁些和整体性上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可穿戴设备存在外观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连接带、连接杆和定位帽,其中:所述设备主体开设有容纳槽,所述连接带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带的端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述连接杆包括杆部和第一帽体,所述第一帽体固定在所述杆部的第一端,所述杆部的第二端可穿过所述连接孔,且与所述定位帽可拆卸连接。
[0006]在所述杆部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定位帽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带的端部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帽体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侧边缘与所述定位帽限位配合,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容纳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带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
[0007]在所述杆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帽分离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带的端部可从所述容纳槽内移动至所述设备主体之外,或者,从所述设备主体之外移动至所述容纳槽内。
[0008]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设备主体中开设容纳槽,并在连接带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使得设备主体与连接带相连时,连接部开设有连接孔的端部可以装配在设备主体开设的容纳槽中。用户通过杆部穿过连接孔与第一帽体配合固定连接后,可穿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与连接带的端部的连接处能够隐藏在设备主体中,从而能够避免外露,最终能够提升可穿戴设备的外观性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2]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
[001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连接杆和定位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5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6]图7是图5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00

设备主体、110

容纳槽、120

第一端面、130

第二端面、140

第一侧面、141

第一定位槽;
[0019]200

连接带、210

连接孔、220

凸部;
[0020]300

连接杆、310

杆部、311

螺纹孔、320

第一帽体;
[0021]400

定位帽、410

第二帽体、420

螺纹柱;
[0022]500

封堵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5]请参考图1~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穿戴设备,所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连接带200、连接杆300和定位帽400。
[0026]设备主体100为可穿戴设备的主体结构,也是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部分。设备主体100开设有容纳槽110,容纳槽110为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200连接的部分。连接带200可以使得用户将可穿戴设备固定在用户的佩戴部位(例如手腕)上,连接带20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210,连接带200的端部设于容纳槽110内,连接带200的端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第一侧边缘用于与第一帽体320限位配合,第二侧边缘片用于与定位帽400限位配合。连接带200通常为柔性带(例如硅胶带、布质带等),进而能够适应用户的佩戴部分(例如手腕)。
[0027]连接杆300和定位帽400为将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200相连的构件,连接杆300包括杆部310和第一帽体320,第一帽体320固定在杆部310的第一端,杆部310的第二端可穿过连接孔210,且与定位帽400可拆卸连接。
[0028]可穿戴设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当杆部310的第二端穿过连接孔210并与定位帽400连接时,连接带200的端部设于容纳槽110内,第一侧边缘与第一帽体320限位配合,第二侧边缘与定位帽400限位配合,连接孔210的轴线方向与容纳槽110的延伸方向一致,此时的连接带200与设备主体100连接,从而便于用户将可穿戴设备穿戴于穿戴部位。
[0029]当杆部310的第二端与定位帽400分离时,此时的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200之间为分离状态,用户也处于需要更换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200的状态,在此种情况下,连接带200的端部可从容纳槽110内移动至设备主体100之外,或者,从设备主体100之外移动至容纳槽110内。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在装配的过程中,用户先将连接带200的带有连
接孔210的端部安装至设备主体100的容纳槽110之内,然后将杆部310的第二端穿过连接孔210,接着将定位帽400安装在杆部310的第二端,最终使得连接带200开设有连接孔210的端部通过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帽体320和定位帽400限位配合,进而定位在第一帽体320与定位帽400之间。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在设备主体100中开设容纳槽110,并在连接带20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210,使得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200相连时,连接带200开设有连接孔210的端部可以装配在设备主体100开设的容纳槽110中。用户通过杆部310穿过连接孔210与第一帽体320配合固定连接后,可穿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100与连接带200的端部的连接处能够隐藏在设备主体10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00)、连接带(200)、连接杆(300)和定位帽(400),其中:所述设备主体(100)开设有容纳槽(110),所述连接带(200)的端部开设有连接孔(210),所述连接带(200)的端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所述连接杆(300)包括杆部(310)和第一帽体(320),所述第一帽体(320)固定在所述杆部(310)的第一端,所述杆部(310)的第二端可穿过所述连接孔(210),且与所述定位帽(40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杆部(31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210)并与所述定位帽(400)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带(200)的端部设于所述容纳槽(110)内,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帽体(320)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侧边缘与所述定位帽(400)限位配合,所述连接孔(210)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容纳槽(110)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连接带(200)与所述设备主体(100)连接;在所述杆部(310)的第二端与所述定位帽(400)分离的情况下,所述连接带(200)的端部可从所述容纳槽(110)内移动至所述设备主体(100)之外,或者,从所述设备主体(100)之外移动至所述容纳槽(1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包括第一端面(120)、第二端面(13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120)与所述第二端面(130)之间的第一侧面(140)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140)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40)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41),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141)邻近所述容纳槽(11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槽邻近所述容纳槽(11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定位槽(141)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与所述容纳槽(110)连通,所述第一帽体(320)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41)之内,所述定位帽(400)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00)包括第一端面(120)、第二端面(13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120)与所述第二端面(130)之间的第一侧面(140)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140)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所述容纳槽(110)开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40)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所述容纳槽(110)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40)上,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连接带(200)的端部可自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滑入所述容纳槽(110)内或滑出所述容纳槽(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毅成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