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3286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其包括上衣后片制版方法的步骤和上方前片制版方法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精确了肩斜、袖窿深、前后领开宽、后领开深、前后胸宽、前后片长比例关系的部位的比列结构,解决了前、后身不平衡,杜绝后身出斜绺,使肩斜角度准确,肩部合体;使后领宽与前领宽的比例协调,领口符合人体造型;使后背宽和前胸宽比例协调,胸背部位更符合人体造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设计合理,制成衣后穿着合体且美观的女上衣的制版方法。美观的女上衣的制版方法。美观的女上衣的制版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在穿着上要求服装合体、美观和舒适,目前女上衣的前、后片的平衡关系不准确而造成身缝出现斜丝绺现象,肩斜角度不符合人体结构造型容易出现前门搅止口(即两片前门过度重叠在一起)的现象;前、后胸宽要么累赘要么活动量不足;不仅不合体还影响衣着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制成衣后穿着合体且美观的女上衣的制版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女上衣的制版方法,包括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和上方前片的制版方法;所述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作水平线ab, ab线的长度为胸围/2,沿a点向下作ab线的垂线ac,ac线的长度为 38.8cm,ab线为后片上平线;在ab线的上方作ab线的平行线gh,gh线为前片上平线, gh线与ab线的垂直距离为1.2cm;作ab线的平行线cd, cd线与ac线交于c点;过b点作ac线的平行线bd, bd线与ab线交于b点,bd线与cd线交于d点;步骤二、在ac线与bd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ef,ef线与ac线交于e点,ef线与cd线交于f点;ef线为身缝线;ef与ac的距离为胸围/4

1cm ;在ac线与ef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ij,ij线与ac线交于i点,ij线与cd线交于j点,ij线为后背宽线,ij线与ac线的水平距离为胸围/6+2.5cm, 在bd线与ef线之间作bd线的平行线kl,kl线与ac线交于k点,kl线与cd线交于l点,kl线与bd线的水平距离为胸围/6+1.5cm,kl线为前胸宽线;步骤三、在ab线与cd线之间作ab线的平行线mn,mn线与ac线交于m点,mn线与ef线交于n点, ab线与mn线的距离为胸围/6+7.8 cm,mn线为后胸围线;在ab线上取点o, ao线的长度为7.3cm;在ab线的下方作ao线的平行线qp, qp线与ac线交于q点,连接op,使op

qp,qp线与ao线的垂直距离为2.3cm;弧线顺滑连接oq;过o点作线段or,or线与ob线的夹角为20.5
°
, or线的长度为肩宽/2+1.5cm;or线为后肩线;步骤四、弧线顺滑连接接nr,nr线为后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rn与ij线交于t点;则qortnfc为上衣后片的制版;在上衣后片上设置后肩省和后腰省;所述上衣前片的制版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沿ab线向下作ab线的平行线DE,DE为前领辅助线,DE线与bd线交于E点,DE=7.0cm;过D点作gh线的垂线DC,DC线与gh线交于C点,DC=6.3cm;步骤二、过C点向斜下方作线段CF, CF线与gh线的夹角为17.5
°
, CF线的长度为or线的长度

1.5cm;
在ef线与bd线之间作mn线的平行线GH, GH线与ef线交于G点,GH线与bd线交于H点, GH线与mn线的垂直距离为4cm;步骤三、用弧线分别顺滑连接CE和GF, 弧线GF与kl线交于P点;则GFCEdf为上衣前片的制版;在所述上衣前片上设置胸省和前腰省。
[0005]本专利技术后肩省的制法如下:取or线中点u,过u斜向下作or线的垂线uv,uv线的长度为10cm,沿u点两侧在or线上取点w、x,使wu=xu= 0.75cm,分别连接wv和xv;所述后腰省的制法如下:在cj线上取中点y,过y点向上作cj线的垂线yz,yz线的长度为18cm,沿y点两侧在cj线上取点A、B,使Ay= By=1.75cm,分别连接Az和Bz。
[0006]本专利技术在GH线上取点I,IH线的长度为前胸宽/2+0.7cm,过I点作GH线的垂线IM,IM线与cd线交于M点,将mn线向右延长与IM线交于J点,作线段mn的延长线交线段IM与J点;所述胸省的制法如下:分别沿M点两侧在cd线上取N、O点,使NM=OM=1.5cm,连接NJ和线段OJ;所述前腰省的制法如下:分别沿n点两侧在ef线上取K、L点,使Kn=Ln=2cm,连接KJ和LJ。
[0007]本专利技术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精确了肩斜、袖窿深、前后领开宽、后领开深、前后胸宽、前后片长比例关系的部位的比列结构,解决了前、后身不平衡,杜绝后身出斜绺,使肩斜角度准确,肩部合体;使后领宽与前领宽的比例协调,领口符合人体造型;使后背宽和前胸宽比例协调,胸背部位更符合人体造型。
[0008]本专利技术方法设计合理,制成衣后穿着合体且美观的女上衣的制版方法。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女上衣的制版方法,包括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和上方前片的制版方法;所述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作水平线ab, ab线的长度为胸围/2,沿a点向下作ab线的垂线ac,ac线的长度为 38.8cm (即后领开深2.3 cm 与后腰节长36.5cm 的和),ab线为后片上平线;在ab线的上方作ab线的平行线gh,gh线为前片上平线, gh线与ab线的垂直距离为1.2cm;作ab线的平行线cd,cd线与ac线交于c点;过b点作ac线的平行线bd, bd线与ab线交于b点, bd线与cd线交于d点;上述步骤调整了上衣前、后片的平衡,上衣前片比上衣后片高出1.2CM,避免了身缝出现斜丝绺的现象;步骤二、在ac线与bd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ef,ef线与ac线交于e点,ef线与cd线交于f点;ef线为身缝线;ef与ac的距离为胸围/4

1cm;在ac线与ef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ij,ij线与ac线交于i点,ij线与cd线交于j点,ij线为后背宽线,ij线与ac线的水平距离(即垂直距离)为胸围/6+2.5cm,在bd线与ef线之间作bd线的平行线kl,kl线与ac线交于k点,kl线与cd线交于l点,kl线与bd线的水平距离(即垂直距离)为胸围/6+1.5cm,kl线为前胸宽线;上述步骤调整了前胸宽为胸围/6+1.5cm、后背宽为胸围/6+2.5cm,使其合体;步骤三、在ab线与cd线之间作ab线的平行线mn,mn线与ac线交于m点,mn线与ef线
交于n点, ab线与mn线的距离为胸围/6+7.8 cm,mn线为后胸围线;在ab线上取点o,ao线的长度为7.3cm;在ab线的下方作ao线的平行线qp,qp线与ac线交于q点,连接op,使op

qp,qp线与ao线的垂直距离为2.3cm;弧线顺滑连接oq; ao、qp为后领辅助线,oq线为后领弧线;过o点作线段or,or线与ob线的夹角为20.5
°
,or线的长度为肩宽/2+1.5cm;or线为后肩线;上述步骤调整了后肩斜角度为20.5
°
,避免前门出现搅止口的现象;步骤四、弧线顺滑连接接nr,nr线为后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rn与ij线交于t点;则qortnfc为上衣后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和上方前片的制版方法;所述上衣后片的制版方法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作水平线ab, ab线的长度为胸围/2,沿a点向下作ab线的垂线ac, ac线的长度为 38.8cm,ab线为后片上平线;在ab线的上方作ab线的平行线gh,gh线为前片上平线, gh线与ab线的垂直距离为1.2cm;作ab线的平行线cd, cd线与ac线交于c点;过b点作ac线的平行线bd, bd线与ab线交于b点,bd线与cd线交于d点;步骤二、在ac线与bd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ef,ef线与ac线交于e点,ef线与cd线交于f点;ef线为身缝线;ef与ac的距离为胸围/4

1cm;在ac线与ef线之间作ac线的平行线ij,ij线与ac线交于i点,ij线与cd线交于j点,ij线为后背宽线,ij线与ac线的水平距离为胸围/6+2.5cm;在bd线与ef线之间作bd线的平行线kl,kl线与ac线交于k点,kl线与cd线交于l点,kl线与bd线的水平距离为胸围/6+1.5cm,kl线为前胸宽线;步骤三、在ab线与cd线之间作ab线的平行线mn,mn线与ac线交于m点,mn线与ef线交于n点, ab线与mn线的距离为胸围/6+7.8 cm,mn线为后胸围线;在ab线上取点o, ao线的长度为7.3cm;在ab线的下方作ao线的平行线qp, qp线与ac线交于q点,连接op,使op

qp,qp线与ao线的垂直距离为2.3cm;弧线顺滑连接oq; ao 、qp为后领辅助线,oq线为后领弧线;过o点作线段or,or线与ob线的夹角为20.5
°
,or线的长度为肩宽/2+1.5cm;or线为后肩线;步骤四、弧线顺滑连接接nr,nr线为后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rn与ij线交于t点;则q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霞王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