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3131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包括有上模座和下模座,下模座上安装有两并列设置的下垫板和下模板,下垫板上安装有卸料板二,卸料板二延伸至下模板一侧,下垫板对应侧的卸料板二上固定安装有卸料板垫板,下模座的正上方架设有可升降的上模座,上模座的底端面安装有上垫板,上垫板的底端部安装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底端面的一侧安装有与用于压料的卸料板一,上垫板的底端面上安装有用于冲孔的冲头,下模板和卸料板二上分别安装有与冲头导向配合的凹模套一和凹模套二,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安装有导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U形件回弹偏大且两侧孔同轴度要求高的后冲孔冲压,双面冲孔动作同时完成,操作简单,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品的制造成本。品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冲孔模具领域,主要涉及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配件尺寸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装配要求越来越严,目前,零件冲孔制造工艺主要有常规正面冲孔后成型工艺,此工艺局限成型后孔位精度无法保证,只能运用在一些孔位无要求类似减重孔类零件,成型后侧冲孔,此工艺可保证大部份零件孔位需求,但由于侧冲孔需依靠侧面斜切带动冲头运动,冲孔精度完全依靠斜锲的精度来保证,所以回弹偏大孔同轴度要求高的零件不适用。本技术涉及一种U形零件冲孔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冲孔模具结构,可实现U形件回弹偏大且两侧孔同轴度要求高的后冲孔冲压。本模具结构采用普通冲床完成,操作简单,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由于可实现大批量生产,为汽车行业产品设计减重提供了支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可实现U形件回弹偏大且两侧孔同轴度要求高的后冲孔冲压,操作简单,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包括有上模座(1)和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上安装有两并列设置的下垫板(3)和下模板(4),所述下垫板(3)上安装有卸料板二(5),所述卸料板二(5)延伸至下模板(4)一侧,所述卸料板二(5)的底端面与下模板(4)的上端面之间设有方便卡装待冲孔U形件的间隙,所述下垫板(3)对应侧的卸料板二(5)上固定安装有卸料板垫板(6),所述下模座(2)的正上方架设有可随压机滑块移动的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的底端面安装有上垫板(7),所述上垫板(7)的底端部安装有上固定板(8),所述上固定板(8)底端面的一侧安装有与用于压料的卸料板一(10),所述上垫板(7)的底端面上安装有用于冲孔的冲头(11),所述下模板(4)和卸料板二(5)上分别安装有与冲头(11)导向配合的凹模套一(12)和凹模套二(13),所述下模座(2)上安装有与冲头位置配合的漏料孔(14),所述上模座(1)和下模座(2)之间安装有导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垫板(3)和下模板(4)上分别通过螺丝、定位销固定安装在下模座(2)上,且下垫板(3)的上端面位置与下模板(4)的上端面位置高度之差为待冲孔U形件的壁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垫板(3)对应位置的下模座(2)上安装有弹簧一(15),所述下垫板(3)上设有与弹簧一(15)配合的弹簧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件冲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与上固定板(8)之间安装有弹簧二(16),所述上垫板(7)上设有与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伟贾佰仲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众力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