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红燕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307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救援装置外壳,所述救援装置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换向器,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轮,所述换向器的第一输出轴设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三转动轮通过履带传动连接,所述救援装置外壳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柱,多个所述转动柱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的侧壁。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的在冒顶事故发生地点打通一条生命通道,第一时间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为后续救援提供详细的资料,并且可以将因事故导致的重伤人员第一时间运送出来,避免因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保护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冒顶救援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冒顶是指矿井采掘时,通道坍塌所产生的事故,是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故之一。采煤工作中如果采空区大面积没有落顶,就要有计划地放落上部煤层,也称为冒顶,在煤矿工作的人都知道,矿井生产过程中有许多自然灾害威胁着矿工的安全。这主要是指水、火、瓦斯、粉尘以及冒顶事故。据有关统计资料统计,在我国煤矿生产事故中,冒顶事故的发生比例较大,无论发生的次数还是人数,均排在第一位,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0003]现有技术中,冒顶事故发生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型的救援装置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救援,并且地下环境恶劣,很多重伤人员无法得到第一时间救援,很容易重伤人员导致死亡。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冒顶事故发生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型的救援装置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救援,并且地下环境恶劣,很多重伤人员无法得到第一时间救援,很容易重伤人员导致死亡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救援装置外壳,所述救援装置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换向器,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轮,所述换向器的第一输出轴设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三转动轮通过履带传动连接,所述救援装置外壳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柱,多个所述转动柱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的侧壁,多个所述转动柱与救援装置外壳侧壁的连接处均密封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转动柱均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匹配的蜗轮,多个所述转动柱远离蜗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换向器的第二输出轴设有第二转动轮,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的侧壁,两个所述转动杆与救援装置外壳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与第四转动轮通过履带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远离救援装置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侧壁设有救援运送装置。
[0007]优选的,所述救援运送装置包括多个救援组件,多个所述救援组件的侧壁均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救援组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布。
[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救援组件包括异形块和支撑杆,所述异形块下端侧壁通过多个减震器与救援组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异形块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软垫。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救援组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放置槽,多个所述放置槽内壁均设有缓冲垫。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救援组件的侧壁通过支杆转动连接有多个从动轮,多个所述救援组件中侧壁设有从动轮的救援组件的数量不少于两个。
[0011]优选的,多个所述救援组件中与救援装置外壳距离最远的一个侧壁设有两个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均套设有开合板,两个所述开合板正好可以将救援组件的侧壁完全覆盖,两个所述开合板之间设有转动开关。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侧壁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有与其匹配的钢化玻璃,两个所述挡板上均开设有换气孔,两个所述换气孔上均设有防尘网。
[0013]优选的,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上端侧壁异形挡板,所述异形挡板的下端通过多个减震气囊与救援装置外壳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救援气囊均匀的分布于异形挡板和救援装置外壳之间。
[0014]优选的,所述救援装置外壳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异形推板,所述异形推板位于靠近钻头的一端,所述异形挡板的宽度与救援装置外壳的直径一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驱动电机、换向器、钻头、救援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可以快速的在冒顶事故发生地点打通一条生命通道,第一时间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为后续救援提供详细的资料,并且可以将因事故导致的重伤人员第一时间运送出来,避免因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保护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2、弹力布、伸缩杆、多个救援组件和开合板的设置,可以拼装出一个具有防护功能的救护担架,将受伤工人与外界恶劣环境隔绝,将伤势较重的工人稳稳的运出,避免伤势较重的工人因环境因素伤势恶化,保护了工人的安全;3、放置槽的设置,可以在放置槽内放入一定量的救援物质,在救援装置第一时间进入煤矿内时,将救援物质运送进去,为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的救援装置外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的救援装置外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的救援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的救援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钻头、2救援装置外壳、3转动柱、4异形推板、5履带、6第一转动轮、7第四转动轮、8第二转动轮、9伸缩杆、10弹力布、11换向器、12驱动电机、13蜗轮、14第三转动轮、15异形挡板、16驱动轮、17转动杆、18蜗杆、19放置槽、20气囊、21支撑杆、22软垫、23减震器、24异形块、25转轴、26换气孔、27观察窗、28从动轮、29转动开关、30开合板、31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参照图1

4,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救援装置外壳2,救援装置外壳2为圆柱形,在竖直方向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保证了整个救援装置的稳定性,救援装置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换向器11,换向器11的侧壁通过多个固定杆与救援装置外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固定杆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多个固定杆的设置增加了换向器11的稳定性,避免换向器11在运转过程中出想晃动,保证了整个装置的顺利正常的运转,救援装置外壳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蜗杆18,两个蜗杆1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轮14,换向器11的第一输出轴设有第一转动轮6,第一转动轮6与第三转动轮14通过履带5传动连接,救援装置外壳2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柱3,多个转动柱3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多个转动柱3与救援装置外壳2侧壁的连接处均密封转动连接,多个转动柱3均固定连接有与蜗杆18匹配的蜗轮13,多个转动柱3远离蜗轮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钻头1,换向器11的第二输出轴设有第二转动轮8,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17,两个转动杆17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两个转动杆17与救援装置外壳2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杆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轮7,第二转动轮8与第四转动轮7通过履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救援装置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装置外壳(2)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换向器(11),所述救援装置外壳(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蜗杆(18),两个所述蜗杆(1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轮(14),所述换向器(11)的第一输出轴设有第一转动轮(6),所述第一转动轮(6)与第三转动轮(14)通过履带(5)传动连接,所述救援装置外壳(2)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柱(3),多个所述转动柱(3)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多个所述转动柱(3)与救援装置外壳(2)侧壁的连接处均密封转动连接,多个所述转动柱(3)均固定连接有与蜗杆(18)匹配的蜗轮(13),多个所述转动柱(3)远离蜗轮(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钻头(1),所述换向器(11)的第二输出轴设有第二转动轮(8),所述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17),两个所述转动杆(17)均贯穿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两个所述转动杆(17)与救援装置外壳(2)侧壁的连接处密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1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轮(7),所述第二转动轮(8)与第四转动轮(7)通过履带(5)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17)远离救援装置外壳(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轮(16),所述救援装置外壳(2)的侧壁设有救援运送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运送装置包括多个救援组件,多个所述救援组件的侧壁均通过伸缩杆(9)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救援组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布(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救援组件包括异形块(24)和支撑杆(21),所述异形块(24)下端侧壁通过多个减震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燕
申请(专利权)人:马红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