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964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套设在定位杆端部的定位机构以及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定位机构上且用于检测定位点的检测组件;定位机构包括套设在定位杆上且沿定位杆轴向移动的定位套以及连接在定位套端部且与定位套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定位框,定位套远离定位框的端部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紧固板,紧固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紧固件。该装置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定位精确,操作方便,刺激线圈安装在定位杆上形成可靠的刺激线圈支撑结构,并通过定位机构的可靠定位、调节机构对检测机构的角度调节以及检测机构精确检测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定位点进行精确识别,进而准确的将刺激线圈定位到治疗部位,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经颅磁刺激领域,“磁场刺激器”直接靠近并作用于人体,刺激线圈是磁场刺激器里面的关键部件,其作用是用强大的脉冲电流,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从而在靠近的人体组织中产生感应电场,诱发神经反应点位,刺激局部神经细胞去极化引起神经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达到检测或治疗功能。
[0003]其技术要求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主要在三方面:1.聚焦效果,定位准确。2.刺激深度,对于深处的人体组织,仍然有很好的效果。3.刺激强度增强,对于阈值比较高的人群和人体组织,仍然有很好的效果。
[0004]目前行业内的刺激线圈都是简单固定在支架上,没有任何定位装置,不能准确的对治疗部位进行定位,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刺激线圈偏移治疗部位后没有提示和提醒功能,不能准确的定位到需治疗部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刺激线圈使用中定位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套设在定位杆端部的定位机构以及通过调节机构连接在定位机构上且用于检测定位点的检测组件;
[0007]定位机构包括套设在定位杆上且沿定位杆轴向移动的定位套以及连接在定位套端部且与定位套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定位框,定位套远离定位框的端部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紧固板,紧固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紧固件。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定位精确,操作方便,刺激线圈安装在定位杆上形成可靠的刺激线圈支撑结构,并通过定位机构的可靠定位、调节机构对检测机构的角度调节以及检测机构精确检测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定位点进行精确识别,进而将刺激线圈定位到治疗部位,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单次治疗效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定位机构的定位套滑动结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沿定位杆滑动并锁紧,从而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0009]进一步,定位框包括呈密封结构的框体、设置在框体端部的边侧隔板以及设置在框体中部的内隔板,通过边侧隔板和内隔板将所述框体分别分割形成边侧安装区和中部安装区,调节机构配合连接在所述边侧安装区内。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定位框的结构限定,使得定位框形成多功能结构的支撑载体,为调节机构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安装基础,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同时,采用隔板的形式,有效的保证在工作过程中各部分器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影响,
保证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0011]进一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边侧安装区内的驱动电机、配合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驱动齿轮以及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配合有支撑轴,支撑轴通过轴承配合在框体的侧壁上,且支撑轴远离从动齿轮的端部贯穿框体并与检测组件配合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驱动电机提供驱动力,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作为传动部分将转动力矩传递至检测组件,进而实现检测组件的转动角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调节可靠。具体的,使用时,驱动电机开启,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在驱动齿轮的转动下带动从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支撑轴的转动,由于检测组件设置在支撑轴的端部,故检测组件随之转动,从而实现对检测组件的角度调节,提高对定位点的精确检测,进而将刺激线圈定位到治疗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0013]进一步,中部安装区设置于蓄电器,蓄电器与驱动电机通信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蓄电池结构设置为驱动电机提供电力来源,且该蓄电池通过USB接口实现充电操作,达到多次可重复使用目的,节约能源,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性能。
[0015]进一步,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定位框外壁上的万向节以及连接在万向节上的塑性管件,检测组件连接在塑性管件远离万向节的端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万向节实现塑性管件及检测组件整体的任意角度的转动调节,通过塑性管件的塑性变形功能根据使用需要调整检测组件的位置,方便可靠,可靠的实现了手动调节。
[0017]进一步,检测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壳体与支撑轴配合连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摄像头用于捕捉定位点,并通过控制器对驱动电机发出指令动作,当捕捉到定位点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驱动电机发出相应的动作指令。
[0019]进一步,检测组件还包括辅助支架以及设置在辅助支架上的辅助摄像头。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通过辅助支架及辅助摄像头形成辅助摄像定位,提高定位精确性。
[0021]进一步,壳体上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过程中,当刺激线圈发生偏移时,使得摄像头对定位点的图形捕捉信号发生偏移,此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一方面对驱动电机发出动作指令,另一方面对报警器发出指令,使得报警器报警,从而帮助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到刺激线圈的偏移,便于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0023]进一步,定位杆上分别设置有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且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分别与驱动电机通信连接。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可直接对驱动电机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从而便于对检测组件角度调节方向的确定,操作便捷,提高使用及操作性能。
[0025]进一步,所述检测组件的数量与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机构的数量一致,且至少为一
组。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组设置结构,形成多点位的定位结构,通过多个定位点确定治疗区域,有效的提高治疗区域范围的精确性。
[002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该装置结构可靠,使用性能好,定位精确,操作方便,刺激线圈安装在定位杆上形成可靠的刺激线圈支撑结构,并通过定位机构的可靠定位、调节机构对检测机构的角度调节以及检测机构精确检测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定位点进行精确识别,进而将刺激线圈定位到治疗部位,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单次治疗效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定位机构的定位套滑动结构设置,使得装置整体沿定位杆滑动并锁紧,从而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机构主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辅助支架及辅助摄像头示意图;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1)、套设在所述定位杆(1)端部的定位机构(2)以及通过调节机构(3)连接在所述定位机构(2)上且用于检测定位点的检测组件(4);所述定位机构(2)包括套设在所述定位杆(1)上且沿所述定位杆(1)轴向移动的定位套(20)以及连接在所述定位套(20)端部且与所述定位套(20)连接为一体式结构的定位框(21),所述定位套(20)远离所述定位框(21)的端部设置有呈开口结构的紧固板(22),所述紧固板(2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大小的紧固件(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21)包括呈密封结构的框体(210)、设置在所述框体(210)端部的边侧隔板(21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体(210)中部的内隔板(212),通过所述边侧隔板(211)和内隔板(212)将所述框体(210)分别分割形成边侧安装区(213)和中部安装区(214),所述调节机构(3)配合连接在所述边侧安装区(21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激线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边侧安装区(213)内的驱动电机(30)、配合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30)输出端上的驱动齿轮(31)以及与所述驱动齿轮(31)啮合的从动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32)配合有支撑轴(33),所述支撑轴(33)通过轴承配合在所述框体(210)的侧壁上,且所述支撑轴(33)远离所述从动齿轮(32)的端部贯穿所述框体(210)并与所述检测组件(4)配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灯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君健万峰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