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8285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中以脱硝催化粉体、聚四氟乙烯粉末、石墨粉体、纳米二氧化硅、煤油为原料,经球磨、搅拌、挤出、压延后通过膜裂法制得3D打印用长丝,通过熔化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制备脱硝袋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脱硝袋笼具有催化效率高,袋笼阻力小,延长滤袋寿命,催化剂与袋笼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因为在袋笼本身含有催化剂,使得整个袋笼作为催化剂的一个载体与气体中的硝反应,因此催化剂的暴露面积大,分布均匀,而且袋笼中催化剂的负载量大,脱硝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焚烧烟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发电是解决垃圾围城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垃圾焚烧烟气的净化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而烟气脱硝又是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的难点。滤袋脱硝是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硝技术,借助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滤袋,利用袋式除尘工艺,在低温下实现烟气脱硝,该技术在国外垃圾焚烧烟气治理上获得了成功应用,但其价格昂贵,研制难度颇大。目前,国内脱硝滤袋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涂覆法和浸渍法等。上述方法虽然可以制备脱硝滤料,但通常存在脱硝活性组分分散性较差,催化剂与滤袋纤维结合强度较弱,导致滤袋脱硝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这极大限制了其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袋脱硝,脱硝活性组分分散性较差,催化剂与滤袋纤维结合强度较弱,导致滤袋脱硝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将钛铁矿通过硫酸法制得偏钛酸浆液,然后加入偏钒酸铵、六水合硝酸铈和四水合硫酸锰,搅拌形成过程浆液,将过程浆液浓缩后焙烧、研磨制备出脱硝催化剂复合粉体;
[0007]步骤2,按质量份数计,将30~65份的脱硝催化剂粉末、20~40份的聚四氟乙烯粉末、5~8份的石墨粉体、3~1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后,进行球磨,得到物料A,然后向物料A中加入5~20的份煤油,密封后搅拌混合均匀,陈化后得到物料B;将物料B预挤压后得到棒状料,将棒状料制成丝状料;
[0008]步骤3,创建脱硝袋笼的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切片;
[0009]步骤4,将丝状打印料引入至3D打印机中,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按照切片结果进行打印,打印过程中,丝状打印料在3D打印机中的管口被熔融后,以液珠的形式被挤出,冷却成型后固化成为脱硝袋笼。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1]优选的,步骤1中,偏钒酸铵的质量为钛铁矿质量的0.25%~0.75%,六水合硝酸铈的质量为钛铁矿质量的6%~12%,四水合硫酸锰为钛铁矿质量的8%~13%;钛铁矿中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为47%~60%。
[0012]优选的,步骤2中,陈化时间为40~48h。
[0013]优选的,步骤2中,物料B预挤压的压力为2.5~3.5MPa,预挤压的时间为12~
15min。
[0014]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聚四氟乙烯粉末中颗粒的直径为500nm~50μm、石墨粉体中颗粒的尺寸为100nm~5μm。
[0015]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丝状料的截面直径为1.1~1.3mm
[0016]优选的,步骤3中,切片的层高为0.2~1mm、壁厚为0.1~0.3mm。
[0017]优选的,管口的加热温度为350~400℃;管口的移动速度为500

3000mm/min,管口的加热功率为10~50。
[0018]一种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脱硝袋笼,包括圆筒型的笼壁,所述笼壁的上端一体连接有环形的上圈口,笼壁的下端设置有圆形的笼底;所述笼壁和笼底上均开设有微孔。
[0019]优选的,所述微孔的平均直径为2~10mm,相邻微孔边部之间的距离为4~15m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过程中以脱硝催化粉体、聚四氟乙烯粉末、石墨粉体、纳米二氧化硅、煤油为原料,经球磨、搅拌、挤出、压延后通过膜裂法制得3D打印用长丝,通过熔化沉积成型3D打印技术制备脱硝袋笼。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偏钛酸浆液、偏钒酸铵和六水合硝酸铈制备出脱硝催化剂复合粉体,该脱硝催化剂复合粉体专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的3D打印原材料所制备,使其能够适应3D打印成型。在制备脱硝袋笼的材料中,聚四氟乙烯粉末作为脱硝袋笼的主体支撑材料,石墨粉体能够整体增强润滑性,并作为增强剂,纳米二氧化硅的作为辅助催化剂,通过上述材料制备出的丝状材料为3D打印做准备。本专利技术的脱硝袋笼具有催化效率高,袋笼阻力小,延长滤袋寿命,催化剂与袋笼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因为在袋笼本身含有催化剂,使得整个袋笼作为催化剂的一个载体与气体中的硝反应,整个袋笼的比表面积大,与常规袋笼+脱硝滤袋的组合相比,催化剂负载量大,催化剂分布均匀,脱硝效率高。同时因为本专利技术对滤袋的支撑更加充分且均匀,进一步降低了滤袋表面的受力,延长了滤袋的寿命。该结构相对于现有滤袋,因其发生反应的场所主要为孔洞,而不是滤袋的纤维交错处,因气体的流动性好,反应更加彻底和充分。因为袋笼微孔均匀且数量多,使用常规滤袋+脱硝袋笼组合与现有脱硝滤袋+常规袋笼组合相比阻力更小。
[0022]进一步的,上述的陈化过程中,陈化能够释放物料A的内应力,使得内部组分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让煤油充分溶胀物料A中的聚四氟乙烯。
[0023]进一步的,熔融温度在保证聚四氟乙烯能够融化成型的同时,不会影响其催化剂。
[002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该袋笼在其筒壁上设置有微孔,筒壁的制备材料中包含有脱硝的催化剂,使得笼壁本身具有催化性能,当烟气穿过笼壁时,燃煤烟气中的硝和袋笼中的催化剂发生反应,使得整个袋笼为一个催化剂,整个袋笼的比表面积大,和烟气的接触面积大,且负载量大,而且催化剂在袋笼中分布均匀,使得脱硝效率高,除此之外,该结构因为袋笼本身就是催化剂,使得催化剂不会被气流及烟尘冲刷掉,整个袋笼的催化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使用。该结构因为袋笼本身就是催化剂,使得催化剂不会被流动的气体所冲刷掉,整个袋笼的催化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使用。制备过程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成型性好,尺寸控制精度高,进而提高孔洞的催化效率。因采用3D打印技术,便于工业化规模生产,工程应用价值高。
[0025]另一方面,袋笼本身设置有微孔,限定了微孔的尺寸和间距,保证气体能够顺利的
同时,最大化的增加滤袋和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脱硝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脱硝袋笼建模示意图;
[0027]图2为脱硝袋笼俯视示意图;
[0028]图3为脱硝袋笼侧视示意图;
[0029]图中:1为上圈口,2为微孔,3为笼壁,4为笼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钛铁矿通过硫酸法制得偏钛酸浆液,然后加入偏钒酸铵、六水合硝酸铈和四水合硫酸锰,搅拌形成过程浆液,将过程浆液浓缩后焙烧、研磨制备出脱硝催化剂复合粉体;步骤2,按质量份数计,将30~65份的脱硝催化剂粉末、20~40份的聚四氟乙烯粉末、5~8份的石墨粉体、3~1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后,进行球磨,得到物料A,然后向物料A中加入5~20的份煤油,密封后搅拌混合均匀,陈化后得到物料B;将物料B预挤压后得到棒状料,将棒状料制成丝状料;步骤3,创建脱硝袋笼的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切片;步骤4,将丝状料引入至3D打印机中,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按照切片结果进行打印,打印过程中,丝状料在3D打印机中的管口被熔融后,以液珠的形式被挤出,冷却成型后固化成为脱硝袋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偏钒酸铵的质量为钛铁矿质量的0.25%~0.75%,六水合硝酸铈的质量为钛铁矿质量的6%~12%,四水合硫酸锰的质量为钛铁矿质量的8%~13%;钛铁矿中二氧化钛的质量分数为47%~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陈化时间为40~48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熔融沉积成型3D打印脱硝袋笼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嵩程广文郭中旭刘茜姚明宇付康丽赵瀚辰杨成龙蔡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