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旋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72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检旋切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与外管,内管位于外管的内侧,并能够沿其自身轴向运动;外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穿刺头,外管设置有取样槽,取样槽连通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间隙以及内管的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结构与密封组件;套筒结构环设于内管外侧,套筒结构与内管之间形成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包括互相连接的非封堵通道段与封堵通道段;非封堵通道段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一连通口连接间隙,封堵通道段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通口,第二连通口连接大气;当密封组件随内管运动至非封堵通道段时,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当密封组件运动至封堵通道段时,密封组件封堵于封堵通道段,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被隔断。连通口被隔断。连通口被隔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检旋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旋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检旋切装置在微创外科穿刺手术中广为使用,其具有手术创伤小好愈合、遗留刀疤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0003]活检旋切装置头部采用小直径的穿刺头进行穿刺,穿刺头尾部与外管头部同轴固定,外管外套于同轴装配的内管,内管头部具有手术刀,外管头部具有取样槽,穿刺完成前内管处于最远端,穿刺完成后,内管旋转后退,取样槽打开,与此同时,负压系统将肿瘤组织吸入取样槽,组织旋切完成后,切除下的组织被持续负压经内管内腔吸入到旋切装置尾部的样品收集器。
[0004]现有技术中,肿瘤组织吸入取样槽时,内管需运动至与其外侧的密封圈接触,从而起到密封作用,此时内管会撑开密封圈;肿瘤组织自取样槽吸入样品收集器时,内管需运动至与密封圈分离的位置。
[0005]可见,多次取样过程中,需要多次接触并撑开密封圈,进而,会造成密封圈疲劳性损伤,导致密封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取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检旋切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检旋切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与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的内侧,并能够沿其自身轴向运动;所述外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穿刺头,所述外管设置有取样槽,所述取样槽连通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内管的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结构与密封组件;所述套筒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外管,所述套筒结构环设于所述内管外侧,所述套筒结构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沿所述外管的轴向位于所述外管的远离所述穿刺头的一端,所述环形通道包括互相连接的非封堵通道段与封堵通道段;所述非封堵通道段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间隙,所述非封堵通道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封堵通道段的第一端,所述封堵通道段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直接或间接连接大气;所述密封组件固定设于所述内管外侧,且处于所述环形通道内;当所述密封组件随所述内管运动至所述非封堵通道段时,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当所述密封组件运动至封堵通道段时,所述密封组件封堵于所述封堵通道段,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被隔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旋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底座与密封圈;所述密封底座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外壁,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密封底座的外侧;所述封堵通道段通道内壁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密封组件的外径,所述非封堵通道段的通道内壁的直径大于所述密封组件的外径;当所述密封组件运动至所述封堵通道段的至少部分位置时,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封堵通道段的通道内壁贴合密封;当所述密封组件运动至所述非封堵通道段的至少部分位置时,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所述非封堵通道段的通道内壁之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琪徐彬凯谢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