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8242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包括由至少一块拼接单元围合而成;所述的拼接单元包括由纺织布料组成的敷带主体,敷带主体的一侧面设有粘带,另一侧面设有扣带;所述敷带主体的里侧面为透气棉纱层,透气棉纱层经缝线隔成上下两侧对称的多个放置腔室,上下两侧的放置腔室之间设有横贯敷带主体的吸水材料层;所述放置腔室的外侧具有装药口,敷带主体同一侧的多个装药口形成侧边开口;所述的侧边开口的侧部设有粘胶层,所述敷带主体的上下两侧设有封口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病患处或不同体型的患者,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芒硝分隔分摊放置,聚集成堆现象少,提高了芒硝吸收渗液的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消肿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消肿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消肿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是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

技术介绍

[0002]组织肿胀和疼痛在临床护理中十分常见,尤其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肿胀。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严重者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组织肿胀影响疾病恢复进程,增加患者疼痛,甚至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因此,及时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芒硝外敷作为一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近年来在临床的使用率逐年上升。芒硝外敷是一种传统的内病外治法,芒硝的晶体渗透压显著高于人体组织渗透压,芒硝外敷可以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借助渗透压的作用使组织水分渗出体外,使得芒硝内的硫酸镁和水形成水合离子再溶解,水合吸热,从而减轻肿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淋巴循环,提高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少白细胞浸润,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吸收,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录,芒硝可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敷可吸湿蓄冷,散结消肿。芒硝外敷消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消肿快且无副作用,能满足临床患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
[0003]但在临床工作中,目前使用的普通芒硝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根据患者患处部位的差异以及不同患者手臂、腿部、腹部的粗细不同,导致普通芒硝袋无法适配于不同的患者,需要多次修改尺寸后才能很好的贴合敷上,而且普通芒硝袋的芒硝普通容纳在一个大腔内,容易聚集,无法有效的平铺使用,不能与皮肤密切接触导致消肿效果下降;二是芒硝吸水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去除,会导致渗液泄露出来,污染床单或患者衣物;三是患者四肢肢体活动度大,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外敷袋固定不牢固,患者翻身活动时,尤其夜间患者睡眠时无意识的肢体活动会导致芒硝外敷袋掉落,一方面影响了消肿效果,另一方面也容易污染衣服和床单,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本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病患处或不同体型的患者,而且本技术将芒硝分隔分摊放置,聚集成堆现象少,提高了芒硝吸收渗液的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消肿效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包括由至少一块拼接单元围合而成;所述的拼接单元包括由纺织布料组成的敷带主体,敷带主体的一侧面设有粘带,另一侧面设有扣带;所述敷带主体的里侧面为透气棉纱层,透气棉纱层经缝线隔成上下两侧对称的多个放置腔室,上下两侧的放置腔室之间设有横贯敷带主体的吸水材料层;所述放置腔室的外侧具有装药口,敷带主体同一侧的多个装药口形成侧边开口;所述的侧边开口的侧部设有粘胶层,所述敷带主体的上下两侧设有封口布层,封口布层翻折与粘胶层粘合使得侧边开口闭合。
[0006]上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所述敷带主体为扇形体,敷带主体的上端长度为25

45厘米,敷带主体的下端长度为15

35厘米。
[0007]前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所述吸水材料层的材质为吸水海绵。
[0008]前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所述敷带主体的表面还设有防渗保护层,所述的防渗保护层包括由里向外的纯棉表层、第一无尘纸层、吸水芯体层、第二无尘纸层、透气底膜层和防水薄膜层。
[0009]前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所述吸水芯体层的材质为吸水海绵。
[0010]前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所述敷带主体的表面还设有多根 3M弹力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至少一块拼接单元通过粘带和扣带围合而成,以此可以根据病患处或患者的需求进行拼接,形成不同长度的敷带,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患病部位、或者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较为灵活。本技术通过将透气棉纱层经缝线隔成上下两侧对称的多个放置腔室,用于分隔容纳芒硝,这种分隔分摊放置芒硝的方式,使得芒硝不容易聚集成堆,提高了吸收渗液和消肿的效果。多个放置腔室的侧边设有多个装药口,且多个装药口形成侧边开口,侧边开口的侧部设有粘胶层,敷带主体的上下两侧设有封口布层,放置完芒硝后通过封口布层翻折包覆住侧边开口与粘胶层贴合,防止芒硝泄露,密封效果较好。在敷带主体的中部设有吸水材料层,在芒硝吸收一定量的渗液后,敷带主体上的吸水材料层还可以对渗液进行吸收,一方面可以使得芒硝吸收的渗液减少,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在放置腔室内未被芒硝吸收的渗液。由此可见,本技术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病患处或不同体型的患者,有效地克服了芒硝堆集导致吸渗液效果差的问题,而且本技术结构合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芒硝泄露,具有使用方便,穿戴便捷,消肿效果好的优点。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技术在敷带主体的表面还设有防渗保护层,该防渗保护层由多层材料构成,形成透气、吸水等作用,用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再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在敷带主体的表面设置多根3M弹力胶,在拼接单元通过粘带和扣带围合后,还可以通过3M弹力胶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或者在患者部位过大,粘带和扣带无法正常粘贴时,3M弹力胶可以进行粘合固定,提高贴合效果。此外,由于本技术采用透气棉纱层、纯棉表层等亲肤的纺织布料,一方面较为经济实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亲肤透气的特性,有效地避免了对患者皮肤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敷带主体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防渗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说明:
[0018]1、拼接单元;3、敷带主体;4、粘带;5、扣带;6、装药口;7、放置腔室;8、粘胶层;9、吸水材料层;10、透气棉纱层;11、侧边开口;12、防渗保护层;13、纯棉表层;14、第一无尘纸层;15、吸水芯体层;16、第二无尘纸层;17、透气底膜层;18、防水薄膜层; 20、封口布层;21、3M弹力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0]实施例: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如图1所示,包括由至少一块拼接单元1围合而成;如图2所示,所述的拼接单元包括由纺织布料组成的敷带主体3,所述敷带主体3可以是矩形,也可以为扇形体,当形状为扇形体时上端长度为25

45厘米,下端长度为15

35厘米,该尺度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所述敷带主体3的一侧面设有粘带4,另一侧面设有扣带5,粘带和扣带可以采用魔术贴的形式,粘贴牢固比较好,使用也较为方便,通过粘带4和扣带5之间的配合,使得拼接单元1自身进行围合,或者当处理部位较大时、或者患者体型较大时,也可以通过粘带和扣带进行多个拼接单位的连接。如图2和图4 所示,所述敷带主体3的里侧面(这里指紧贴患处的面为里侧面)为透气棉纱层10,透气棉纱层经缝线与敷带主体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至少一块拼接单元(1)围合而成;所述的拼接单元(1)包括由纺织布料组成的敷带主体(3),敷带主体(3)的一侧面设有粘带(4),另一侧面设有扣带(5);所述敷带主体(3)的里侧面为透气棉纱层(10),透气棉纱层(10)经缝线隔成上下两侧对称的多个放置腔室(7),上下两侧的放置腔室(7)之间设有横贯敷带主体(3)的吸水材料层(9);所述放置腔室(7)的外侧具有装药口(6),敷带主体(3)同一侧的多个装药口(6)形成侧边开口(11);所述的侧边开口(11)的侧部设有粘胶层(8),所述敷带主体(3)的上下两侧设有封口布层(20),封口布层(20)翻折与粘胶层(8)粘合使得侧边开口(11)闭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液的芒硝外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敷带主体(3)为扇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根英蒋青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