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流器连接装置、受流器组件及轨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23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0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受流器连接装置、受流器组件及轨道车辆,受流器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适于与受流器连接;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适于与车体连接,第一连接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与第二连接板相连,其中,当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位置,使得受流器能够与实际轨道供电轨接触,当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二位置,使得受流器能够与动态试验线供电轨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个连接装置即可满足静态试验线及动态试验线的供电轨的要求,实现受流器安装位置的快速平移,进而实现在静调库内进行受流器的安装,到动态调试试验线后仅滑移出受流器后固定即可,减少了在动调线上的准备作业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流器连接装置、受流器组件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受流器连接装置、一种受流器组件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轨道车辆市场的不断壮大,轨道车辆发展出动车组、城轨车、客运车等不同车型。各车型尺寸存在很大差异,其受电方式也有所不同。目前主要的受电方式包括接触网、上受流三轨、下受流三轨。为使各种车型均能在动态试验线进行试验,提高动态试验线的利用率,要求动态试验线的供电轨的尺寸能够满足各种不同车型的限界要求,因此对动态试验线的上受流三轨、下受流三轨向轨道垂直方向分别向外平移若干尺寸,用于满足各种车型限界要求。
[0003]在这种情况下,城轨上、下受流三轨车辆在动态试验线调试时,就需要增加一过渡装置将受流器向轨道垂直方向外侧平移若干尺寸,以实现受流器与动态试验线的第三轨接触。原有受流器过渡装置为整体结构,受流器安装在过渡支架后无法移动,此时已超出所有车辆的限界要求,无法满足整备车辆从静调库到动调线的调拉车。
[0004]因此在对新车进行各项试验时,只能在动态试验线进行受流器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适于与受流器连接;第二连接板,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适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受流器能够与实际轨道供电轨接触,当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受流器能够与动态试验线供电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这二者中的一者上形成有滑槽,另一者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部分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优选地,所述滑槽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滚动结构,所述滚动结构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滚动;优选地,所述滚动结构为滚针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流器连接装置具有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且间隔地分布,使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受流器的安装空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一对应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滑动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受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值为车体对应的实际轨道供电轨和动态试验线供电轨之间的距离值;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值为3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广洋李伟徐晟航李琛吴雷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